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管理路径探究

2024-11-05 00:00:00阳亮
新教育·综合 2024年10期

【摘要】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管理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以实践为例来看学校管理的模式为教师职业发展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教育质量的实践路径既要从学校管理制度方面来看也要从小学教师自主发展来看。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

教师的角色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演变,但他们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中的核心作用始终不变。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了师德为先、注重能力、以学生为本、持续学习的基本理念,要求小学教师要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追求,保证专业的发展。此外,还要制定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主动参加专业性的培训,并对自身行为严格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包括对教育理论的深入理解,还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课堂管理技能的提升以及对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此外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1.教师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在技术时代背景下合理利用数字工具,提高教学效率,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技术,保持课堂的沉浸式教学。教师既要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学需求,应对信息过载、网络安全等问题,也要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正确使用网络媒介的能力。

2.“双减”政策下的新挑战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在作业布置、课后服务、家校关系等方面面临新挑战,需要探索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专业要求相应变多。

3.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这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性,采用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教育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这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技术素养和整合能力。

5.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缺乏系统性和标准性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在师资配备、人事管理、编制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解决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中的“痛点”。目前,教师培训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6.教师职业发展渠道不畅

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晋升路径32O85SIILWerE3VGCB/Mt/1mfBKlJCfFHM+g557ISQ4=和发展方向,造成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徘徊和迷茫心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大,也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稳定性。

二、学校管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来推动,因此学校需要构建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促进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保障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krSoA0dw0w7vPirmD9jwmsN+f8yFBU9eaMP2sXZpW5Q=师专业发展与管理的实践模式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方法。广州市自2020年开始实施“公民同招”的政策,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探讨学校管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工作室成员校(广州市白云区南村小学、集贤小学、石湖小学、中黄外国语小学、广大附中实验小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视角,调查和比较分析相应学校管理制度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炼出各自的优势、经验和措施,构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五个管理制度来实践:

1.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规划管理

以各成员学校教师的现状分析,总结出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规划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方法,基于各成员学校的适应性、可行性、科学性,论证、汇编学校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规划的发展计划表、人才盘点工具和辅导手册,并总结和修正研究假设,完善实施方法。通过规范管理工作,我校通过职业规划帮助教职工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也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长远发展。

2.教师培训管理

通过把师德培训放在首位,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优化培训内容,以新课标培训和教学培训为主线。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分层次、按需求定制的校本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内容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别培训方式,制定了科组长带头、以“小课题研究”为主,对培训教师进行跟踪评价的教师培训体系。具体实践通过高效率青年教师研究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再以集体备课评课,共同研讨且结合互联网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和研修工作。实践以来,教师能更高效地进行培训学习。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课堂的互动性都得到显著提升。

3.教师教科研管理

探索教科研管理制度指导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进行论文撰写、课题立项等工作,并且辐射推广,相互交流借鉴。实践中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学习模式,积极申报校级小课题,共有3个校级小课题立项开展研究,并顺利结题。教师个人教科研成果丰硕。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科研,探索研究、深入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渐提升,促进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4.教师德育与教学管理

制订了教师德育工作管理规范、教师教学工作管理规范,组织课题组员及学校教师参与实践,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教师教学工作专业技能的提升。实践成果丰富,教师撰写了德育与教学管理方面论文 10 篇、德育与教学优秀案例 4 篇。

5.教师考核评价管理

通过调查分析,提炼出教师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并实践运用,促进了教师自主的发展。考核评价管理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供方向性意见,促进教师自主调整自我改进。

参与研究的3所公办小学、2所民办小学,通过教师管理体系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以及课题组教师在课例、课题、论文、教师学科素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开办才4年的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小学,新的教师队伍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实施,教师自主发展行动取得了突出成效,把教师队伍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自2021年9月以来,教师获得学生指导奖、技能证书、优秀案例等教学技能比赛达45项,区级及以上课题立项有17项,教师人人都有课题,教育论文发表17篇,市级及以上教学论文获奖6篇,学校集体荣誉7项,在上级组织的教育教学质量测评中成绩优异,呈现出优良的发展势头。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构建与实践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管理体系,于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均衡、科学、合理、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教学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学校通过这些管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对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小学教师自主提升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

小学教师需要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工作实践,把自主发展融贯于工作的每个环节。可以运用以下实践策略:

1.持续学习与专业培训

定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也通过参与教育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加强自我评估和反思

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通过观察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参加同行评课活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接受同事、学生、家长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3.建立合作学习平台与交流

与同行同事建立合作学习平台,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专业能力。具体也可以通过磨课(集体开展的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沙龙(主题性小型教育研讨活动)等方式进行同行互助交流。

4.技术应用

巧妙利用新教育技术如整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在线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教师可以更深入且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专长,专业发展的方向更清晰。

5.课程设计与创新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个性化创新教学活动。探索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6.师德师风建设

强化师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将师德规范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中,以身作则,用自己规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7.家校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学生学业成就来看,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满足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需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实践,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学的环境和机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精神也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进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

从学校文化建设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学校文化不仅包括了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行为规范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也包含了物质环境、制度安排等具体实践内容。良好的学校文化能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和动力,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学校文化的进步和完善,对塑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和增强整个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有显著帮助。

从教育创新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紧密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能提升教育质量,也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力量。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展,能够引入新的课程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教学方式和教育理论的创新有助于教师理解和实施教育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来看,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提升职业满意度,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教师在教育行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有利于职业的长期发展。

五、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展望与挑战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试行)》强调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在规范办学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建立了全面、系统的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制度,涵盖职业规划、教科研、培训、德育教学及考核评价等方面。但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管理体系在协同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并考虑各区和学校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完善师资管理、优化队伍结构、强化专业标准和发展规划、推动评价改革等,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小学教师普遍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创新意识,期待有效的专业指导。因此,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进一步探讨如何提供个性化的管理和支持,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将需要适应这些新技术,将它们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效率,智能时代要求教师从知识传递向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转变,教师专业思维从学科教学思维向人机协同教学思维转变,在未来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需要成为学习促进者、课程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以及学生潜能的发掘者。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管理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2012-09-13) [2020-05-25].

[2]王思芹.管理主义视域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羁绊的叙事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3(06).

[3]冯凯瑞.“双减”政策下教师负担的表现形式与治理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16).

[4]王大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式教师培训模式建构与实践[J].教师教育论坛,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