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提升要能够关注开放性问题、层次性问题、交互性问题的设定,给予幼儿更多思考的时间,由此让阅读活动的综合效果不断发挥出来。
【关键词】幼儿阅读;阅读活动;教师提问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理解和热爱阅读,是社会对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使幼儿更好地参与早期阅读活动。然而我们发现,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课前引入阶段的设计总是不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可能无法参与到活动中来,导致在独立阅读的同时无法很好地阅读绘本,只停留在翻阅书籍和看图的阶段。由于在介绍过程中缺乏对提问过程的重视,教师忽视了介绍过程的重要性,提问不够有效,缺乏针对性,导致孩子对绘本的第一印象和兴趣不够深刻。因此,有效提高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提问技巧,有助于提高幼儿阅读质量。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会对幼儿语言能力、思维发展、阅读兴趣培养起到积极效用。也就是说,有效地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加深对于故事的理解,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提升的价值分析
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教师可以检测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对阅读策略进行调整,让每个幼儿可以在阅读中获益。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尝试回答教师提问的时候,他们需要组织语言才能够表达观点,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另外,依靠提问,教师可以创造一个互动的阅读环境,让幼儿可以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阅读讨论活动中去,由此让他们的阅读兴趣得以培育。
二、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1.加强导入提问的针对性
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及感兴趣的事物和思维特点等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早期阅读导入活动中应予以充分考虑。例如小班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不稳定,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心理学认为,小班幼儿的集中注意时间最多为5~10分钟,因此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易受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的对象所吸引。所以,教师在设计小班早期阅读导入提问时要考虑到这方面的年龄特点,用色彩鲜艳的道具吸引幼儿参与活动。
2.提高问题的开放性和层次性
在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循序渐进地提问可以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和反思阅读材料,但是传统的提问方式往往倾向于使用封闭性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只需要幼儿去回答“是”或者“否”,或者简单地从故事中去寻找对应事实,这样限制了幼儿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因此,要提高问题的开放性和层次性,这是提升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关键策略之一。首先,开放性问题的设定,可以鼓励幼儿进入到深层次的思考和丰富的语言表达。比如在阅读活动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询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教师可以询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可能会发生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幼儿去回忆故事的内容,还需要去分析和解释,继而锻炼幼儿的思维。其次,设定层次性问题,帮助幼儿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故事。比如在阅读《三只小猪》故事中,教师一开始设定的是基础性的问题:小猪们用哪些材料建造房子?再者提出更加有层次的问题:为什么第三只小猪选择用砖头来建造房子?如果你要建一座房子,你会选择哪种材料?为什么?依靠这种由浅入深的方式,幼儿被引导去思考背后的逻辑,去思考角色的动机,继而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之间的联系。依靠提高问题的开放性和层次性,教师可以有效地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幼儿的好奇心得以激发,使得他们能够在思考和表现中,得到更加多的乐趣和满足感。同时,在此历程中,教师也可以更好地观察和评估幼儿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准,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关注幼儿的反应,增强交互性
在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去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在交互中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反应,让阅读活动展现出交互性的特点。同时这种互动可以显著提升幼儿的参与度,继而使得阅读活动的体验感达到理想的状态。比如幼儿教师在与幼儿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幼儿教师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小兔子和大兔子在做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幼儿反馈之后,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回答,进入到追问和评价的状态。比如:“你说小兔子跳起来,是为了向大兔子展示它跳得多高,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小兔子,你会如何去做,以表达自己对于妈妈的爱?”通过上述对话,幼儿教师不仅仅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反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自己理解和经验基础上,进入到更深层次思考和表达中去。这种交互性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去建立自信,因为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认可,自然可以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实际的阅读活动中去。另外,关注幼儿的反应,还包括对幼儿的非语言行为进行关注,如果一个幼儿在讨论中显得比较沉默或者分心,教师可以迅速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去分享自己最喜欢那一部分,鼓励他用表情或者动作来表达听故事的感受。通过上述关注幼儿的反应,增强交互性,幼儿教师可以让阅读活动朝着生态性的方向发展。依靠这样的策略,不仅仅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和情感发展,还可以让师生之间的联系不断强化,由此创设一个支持和响应的学习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能够关注幼儿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继而让每个幼儿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关注。
4.提供思考时间和等待回答
在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要包括问题的内容和方式优化,还需要赋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样的策略使用可以让幼儿各方面的素养得到很好地锻炼。比如在《棕熊棕熊你在看什么》阅读中,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棕熊看到了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该避免重复问题,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在实际等待期间,幼儿教师要保持微笑,并且与幼儿有眼神接触,还可以轻微地提示:大家可以想一想棕熊可能会看到什么动物?这样的等待对于幼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可能需要考虑如何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可能需要时间从记忆中去调取信息。此外,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还可以表明教师在耐心等待幼儿的回答,并且愿意给予每一个人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比如一个幼儿在被问到:你认为故事中的小鱼为什么感到快乐?在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话语去进行激励:“没关系,慢慢想,我们可以等你”,如果幼儿最终回答:因为小鱼儿找到了朋友。幼儿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太好了,你解释了小鱼的感受,你认为有朋友对小鱼儿而言,是很重要的吗?”
在这样的方式中,教师不仅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巧妙地依靠追问,让幼儿的思考得以不断深化。通过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等待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建立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其中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想法,让幼儿的自信心不断得到培育,还可以找到口头语言能力锻炼的契机,让幼儿的阅读理解进入到更加深刻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练习保持耐心和等待的艺术,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去发展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5.采取多样化的提问方法
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会使用多样化的提问方法,这些方法有的会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有的会增进幼儿的理解,有的会让幼儿的不同能力得以发展。多样化的提问,要懂得将提问的类型、提问的形式和提问的策略进行合理配置,由此保证不同差异的幼儿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
教师可以使用直接提问法、间接提问法、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等,比如直接提问有:故事中的小熊做了什么?能够直接了解幼儿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情况。间接提问有:你认为小熊为什么会感到悲伤呢?鼓励幼儿可以进入到更加深度的思考状态,情感投入机制也会更加完善。除了提问类型可以不断变化,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提问形式让互动不断增强。比如在《彩虹鱼》的阅读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回答问题。幼儿教师在此期间可以扮演彩虹鱼,幼儿扮演其他海洋生物,依靠这样的方式,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帮助彩虹鱼与朋友们分享这些闪光的鳞片呢?这样的角色扮演方式,可以让幼儿进入到对应的情境中去,由此让他们的同理心得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另外还可以利用视觉辅助、实物操作的策略,使得提问朝着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比如在《亲爱的小松鼠》阅读中,教师会准备很多真实的松果,让幼儿在触摸和观察之后,再去思考松果可能用来干什么?在引入实物的基础上,幼儿可以在感官体验基础上更好地去思考,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提问方法还能满足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幼儿需求。对于内向或思考较慢的幼儿,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减少他们在大组中回答问题的压力。对于外向或表现欲较强的幼儿,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展示并分享自己的答案,满足他们表达自己的欲望。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有效提问机制的构建,懂得结合阅读活动的诉求优化阅读的过程,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保证增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让生活经验与阅读文本不断关联起来,这样阅读活动的综合效益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项佳彧.巧问趣答 奇思妙想—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提问策略[J].读写算,2024(18).
[2]余萍.幼儿前识字经验与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2024(Z1).
[3]陈水平,程丽文.绘本阅读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及路径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 2024(02).
[4]张玉烟.以问启智 促进发展—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重点改进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2023(06).
[5]王维.有效地“导”,快乐地学—浅谈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导入环节[J].新课程学习,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