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融合教育的实践

2024-11-05 00:00:00周琳
新教育·综合 2024年10期

【摘要】在幼儿园融合实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助于启蒙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形成道德规范的雏形,萌发幼儿爱国爱家的情感,从而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幼儿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合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孝悌、诚信等美德,这些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创设寓教于乐的环境,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倡导传承美德,以此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本土文化融合,从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入手,培养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传统文化旨在颂经典、兴传统、铸灵魂、开眼界,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渗透于幼儿园课程中的必要性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风俗折射民族之魂,唤起“我的中国心”。幼儿通过体验节日仪式、传说、饮食、活动,感知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以及和谐共处和感恩孝亲的教育。如“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穿新衣,放鞭炮,欢欢喜喜过大年……”,朗朗上口的节日童谣,有趣、易学,更是富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新一年的开端;清明—祭祖先、放风筝,“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感受唐朝诗人白居易对清明节的描写,在慎终追远中体味人生,在扫墓祭祖、踏青寻春、放飞风筝的体验中,饱含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端午—挂艾草、吃粽子,迎接仲夏的来临;中秋—吃月饼、赏桂花,庆祝金秋的丰收;小年—祭灶王、扫尘土,感受辞旧迎新的喜悦。感受传统节日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相协调,顺应天时,给了我们更多的融入大自然的机会,教育孩子从小要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存,与社会和谐相处、与人和睦相亲。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渗透感恩之行、显露孝亲之意。幼儿感恩孝亲教育需亲身体验。例如组织幼儿参加春节拜年、清明祭祖、重阳敬老等活动,能促使幼儿形成感恩行为和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社会领域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保教活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针对幼儿特点,提升素养。利用文化资源,激发幼儿学习创造,主动探索,培养良好习惯和能力。通过理性与非理性教育的整合,形成健康人格。

二、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活动课程融合的实施路径

1.开展环境创设、氛围体验、本土材料支持等渗透融合教育活动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环境创设要体现“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对幼儿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时,环境创设是关键。教师和幼儿利用本土资源如贝壳、椰壳、椰棕、树枝、沙土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创作,作品可通过多媒体与家长分享。通过一对一表达表征,了解幼儿的真正需求,为幼儿的需求真正赋能。所有的环境创设材料都取之于本土,物尽其用,足以体现《指南》中“环境创设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这种以幼儿为本的环境创设,不仅营造了节日气氛,还深化了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这样的环境融合了幼儿、家长、教师的参与,体现了教育的主体性,真正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如在主题环境中展示幼儿的手工作品—《椰风海韵》,让幼儿于日常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节日前后,利用主题活动、氛围营造和动手体验,潜移默化地传递文化。活动渗透本土经典故事如《鹿回头》《五指山》《红色娘子军》等,探索故事里精彩人物的优秀品质;在“团圆中秋”的主题活动中融入《静夜思》,感古诗韵味;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打柴舞》《竹竿舞》等,感受游戏与合作的乐趣。总而言之,我们会精心挑选适宜的教学内容,将其巧妙地融入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深刻地感受到优秀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对这些文化的崇拜和向往之情。同时希望能够激发幼儿对节日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节日文化的独特韵味。

2.以游戏的形式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园游戏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自主、室内外、角色和体育游戏,使幼儿在玩乐中吸收文化精髓,游戏内涵更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例如端午节临近之时,幼儿老师可以组织“赛龙舟”体育活动,分组进行比赛,并为胜出组提供奖励。孩子们热情参与,这有助于他们理解节日文化,培养毅力和团结精神。这种游戏化的教学创新,能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幼儿在各类游戏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表演游戏中欢歌跳舞,结构游戏中搭建特色建筑,体育游戏中玩民间游戏,语言游戏中诵童谣古诗。在游戏中,他们自主表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独特魅力。

3.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有机地渗透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大量的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资源,教师利用晨谈进行节日问候;进餐活动品尝节日美食;节日音乐作为环节的音乐信号;散步活动渗透节日礼仪教育及观察不同节日的气候变化;离园活动进行节日安全与健康教育等。在晨间活动、谈话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一对一活动中尽可能地满足幼儿能力、情感以及认知等多方面学习需求。例如晨间律动时加入传统游戏“跳竹竿”“踢蹴鞠”等活动。又如在海南特色节日“三月三”实践活动开展中,在区域游戏中为幼儿投放绘画所需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纸、拓印材料、棉签、陶粒等,在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充分体验“五色饭”玩色拓印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日常生活,让幼儿时刻感受和接触优秀传统文化,使教育生活化。这种教育应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其认知能力,遵循生活规律,并通过点滴积累而非灌输式说教来实现。

4.将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多元化地渗透与融合

元宵、重阳、中秋等节日,体现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等美德,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可在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体验教育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亲身感受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体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我们常开展活动的传统节日或节气有元旦、清明、三月三节、立夏、中元、中秋、重阳、冬至、元宵等,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中国节日习俗,感受节日气氛,旨在最大化节日课程的教育价值,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如清明节主题活动的开展:小班段—小班的幼儿对春天自然万物复苏是充满喜爱的,而对于祭扫却似懂非懂,也不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对于祭扫活动让幼儿以家庭为核心单位参与感知即可,主要活动是让家园配合一起带幼儿郊游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中班段—通过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在和家长一起扫墓祭祖的基础上,知道怀念先祖、尊重长辈,并开展亲子活动:制作、分享清明馃的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大班段—组织大班孩子去烈士陵园缅怀烈士,敬献花圈等,利用扫墓的契机,进行革命精神的教育,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园推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全面考虑幼儿成长,精选贴近生活的文化内容,平衡教育目的与发展可能。创造审美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通过互动丰富其感受、体验与认知,塑造健康个性,促进身心和谐。挖掘传统文化精髓,以“古为今用”为指引,用民族文化滋养幼儿心灵,培养爱国、崇尚美德的新时代儿童。

5.传统节日文化在家园合作中的渗透与融合

传统节日文化渗透与融合,需要家园合作,应尽可能的得到家长支持。例如可通过“家园通”微信将要开展活动的内容、目标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内容及时上传,并鼓励其与幼儿一起准备活动相关的节日信息、资料,配合教师备好活动开展需要的工具。如在“端午节”实践活动过程中,家长可与幼儿一起制作“端午香包”“咸鸭蛋粽子”“五彩绳”等,之后将制作、品尝的图片上传至家园活动微信平台进行集中展示。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较为抽象,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比如小班制作香包活动、中班编五彩绳,大班制作粽子等不同的活动体验,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幼儿动手实践能力,也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中秋节”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在节日之前发动家长带领幼儿前往本地月饼食品厂进行参观,参观结束后,回到班级组织集体谈话,说一说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在游戏活动中,提供有关制作月饼的模具,陶泥、橡皮泥、包装纸、各种盒子等,以便幼儿在亲子游戏活动中学习制作“月饼”等活动,在阅读活动中投放有关中秋节的书籍供幼儿阅读,了解认知中秋节的历史典故,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6.结合社区中的资源,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学习也越有效。

我园与海瑞文化公园毗邻,利用地理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在清明节,我园组织了幼儿去海瑞公园扫墓,听圣贤故事,感受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引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帮助幼儿了解节日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感受节日的氛围。

7.利用互联网信息渠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互联网信息资源无边界、智能化、信息量大,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查阅和交流共享。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大量的文献作为开展研究的论点支撑,收集各种形式的现成资料作为参考。其次还可以利用各媒体平台和社交软件,对传统节日开展活动的内容和视频进行制作和编辑,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整合集体的智慧,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资源直接利用或创新,创新后再运用,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教学专栏,宣传课题研究实践成果的同时希望也能给大家带来共鸣与重视,为相互交流学习搭建平台。

综上所述,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日常课程、游戏活动、家庭与学校合作、互联网推广以及多样化活动中,可以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节日意识,并深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并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曾莉,王燕.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8(09).

[2]管文玉.浅谈幼儿园如何渗透传统节日文化[J].才智,2018(06).

[3]张莎莎,樊文汉.园校深度合作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6(01).

[4]唐海燕.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若干因素分析—基于如东县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J].江苏教育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