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构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实现幼儿教师个体与幼儿园集体的互利共赢。针对调查了解到的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通过制定共同愿景、创设合作平台、提供资源支持、营造文化氛围、加强对外交流、完善管理机制等路径,能有效构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并积极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发展
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依靠专业的幼儿教师队伍方能实现。构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文从理论视角和实证探索两个方面探讨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有利于幼儿园学习型组织构建,并能增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
一、理论视角: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点与构建价值
1.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特点
“共同体(Community)”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1927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学习共同体”,开启了“共同体”从社会领域到教育领域的转向。从组织形式而言,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由若干教师组成,通过合作、交流、共享等方式,促进教师共同成长。从组织类型来看,它指的是有共同兴趣和学习意愿的教师以专业成长为目标,以对话、共享、反思为主要途径而组建的学习型组织。
何谓“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志趣和学习意愿的幼儿教师组成的,以知识资源共享为目标,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分享彼此的教育经验,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一种学习型组织或形式。其特点主要为:一是自主与自愿。幼儿教师以自愿参与为前提,以共同目标与愿景为基础,以情感作为维系共同体存在的纽带。其共同目标愿景和期望,主要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保教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二是合作与互助。共同体成员以合作共享为核心,通过不同幼儿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学互助,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教师之间的不同,既包括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也包括不同特点、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教师。三是共享与反思。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共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资源知识,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集不同成员的思想、智慧、情感于一体,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协同共生式发展。
2.构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与意义
构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互惠共赢”与“和谐共存”为原则,将个体与整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成长与集体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个体来说,频繁的学习交流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于集体而言,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打破了各班闭门造车的保守局面,在园际交流与合作中,教师可共享教研资源以实现主体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教研水平与保教工作质量,创生新型幼儿园组织文化,推动幼儿园制度、文化建设,推动幼儿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现实状况:幼儿教师对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认识与需求
当前幼儿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情况如何?通过问卷调查,并辅以非正式访谈,了解幼儿园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态度、认知与期望。问卷涉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信息、对学习共同体的了解程度、感知体验、需求期待等内容。问卷调查以研究者所在幼儿园的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为了更全面了解当前幼儿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际情况,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其它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教师。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6份,调查对象涉及省级示范园、市县级示范园及未评级幼儿园,有政府机关办园、高校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其中83.52%为城市园,16.48%为乡镇园。访谈则采用分层抽样,分别与园级领导、班主任、副班和保育员等不同岗位教师进行集中座谈和个别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学习共同体的真实感受与期望。综合问卷与访谈结果,幼儿教师对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认识与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多数幼儿教师对“学习共同体”有初步的理解
问卷中请教师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或特征,高频词汇有“共同进步”“相互促进”“交流”“资源共享”“团体”等,有教师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指学习者与指导者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可见教师已然明白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目的是为了进步成长,过程中需要共享资源与相互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团体的人际交往活动。
2.半数以上教师认可构建学习共同体对专业成长的价值
在“您认为构建学习共同体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一问中,超过90%的教师认可其重要性,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主要是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环境、加深教师之间的了解与情感交流、唤醒教师的学习热情和事业追求、实现个人与团体的良性互动、产生1+1>2的成长价值。教师认可程度如图1、图2所示。
3.教师希望构建不同层级或范围的学习共同体
作为群体组织中的独立个体,对于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层级或范围,幼儿教师最倾向于与志趣相投的同事构建学习共同体,构建年级的、全园的、班级的学习共同体以及与要好同事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均得到超过半数以上教师的认可,如表1所示。
4.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专业联系欠紧密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实施“师徒结对”或青蓝工程的幼儿园中,只有14.04%的教师认为自己和导师(或师傅,以下均称为导师)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学习共同体,36.84%认为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学习共同体,31.58%的教师认为自己和导师虽然有日常听课指导交流,但还谈不上已形成了学习共同体,15.79%的教师认为学习共同体似有似无,个别教师认为学习共同体完全没形成。若要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导师与教师双方均需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
三、实践探索:构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1.制定共同愿景,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共同目标和愿景是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它能凝聚团队的力量,激发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共同目标和愿景的关键,在于让每个教师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对共同的目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为此,可以采取以下途径确定共同愿景:一是明确共同目标,集体参与讨论和协商以明确共同发展方向;二是分享愿景故事,在成功的愿景故事中激发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感受到愿景的力量;三是开展团队活动,如集体游戏、户外拓展等,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四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愿景的建立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五是制定行动计划,确定一个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发展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教师有明确的任务和责任;六是定期回顾和调整,检视共同愿景的实现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共同愿景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和调整,使其真正成为共同愿景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2.创设合作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学习共同体成员需要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合作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分享经验和知识,共同解决问题。针对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现状,创设合作平台是构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它为教师提供了共同学习、交流和成长的空间。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二是建立师徒制或导师制,让有经验的教师带领年轻教师共同成长,并增强导师与教师之间的专业联系,明确导师和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导师应该主动与教师加强日常交流与指导,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困惑,提供及时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渠道;教师则应该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和分享。构建“双向奔赴”的互动沟通模式,双方pbzLqO/ASQh2oH5TAQJyk1VlKdP9oRT1FoIKnj4Ph7E=及时了解彼此的想法和建议,更能促进共同愿景的建立和完善。
3.提供资源与支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习共同体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资源,为教师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同时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幼儿园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资源,一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二是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培训机制,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拓展专业领域知识;三是建立共享文档和资源库,让教师能够共享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经验;四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社区或在线学习平台,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和交流。
4.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幼儿园应营造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相互尊重、信任支持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提高教师之间的默契度和信任感。同时建立奖励机制表彰优秀教师,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推动整个共同体的持续发展。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保障,它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需要我们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二是要注重教师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求;三是要搭建教师之间的情感桥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四是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教师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五是注重以共同愿景引领教师成长,以人文关怀激发教师潜能,以环境创设促进全面发展,以园本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以家园共育拓展教育资源。
5.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拓展发展的渠道和空间
学习共同体需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交流,拓展发展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了解教育前沿发展动态,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幼儿园要构建良好的外部支持网络,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为教师争取更多的荣誉与支持。
6.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共同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学习共同体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其提供有力保障。幼儿园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为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建立评价机制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方式,鼓励教师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三是将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相结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对为实现共同愿景做出积极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励大家积极投入。
【参考文献】
[1]孙元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念、原则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22).
[2]赵恕敏.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2(23).
[3]蔡迎旗,孟会君.基于扎根理论的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幼儿园内部教育督导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QJY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