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4-11-05 00:00:00杨海吴海翠
新教育·综合 2024年10期

【摘要】“五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五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有利于提升课程的理论厚度和教学深度。在融入的过程中应突出历史视野、坚持史观教育、注重全过程全方位,推动学生学史明理、知史增智、品史寓情、懂史励行,进而不断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培养能够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五史;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

“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融入“五史”教育内容可以帮助青年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的必要补充。

一、“五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求

1.突出历史视野,坚持时效性与实效性相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课程,是第一时间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核心课程”,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和教育引导综合性。就目前来看“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有余,历史底蕴不足,在讲授形势与政策时要帮助广大学生准确把握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演变、历史规律,突出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让“形势与政策”课更有历史纵深感和厚重感,更生动更透彻,既有时效性又有实效性。

2.坚持史观教育,以事说理而非就事说事

“五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科学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把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贯穿教学始终,注意运用好的素材故事,对内容进行科学地取舍,通过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涵讲清楚,帮助学生增强理论自信和理论认同的“共鸣”;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讲清楚,树立道路自信和道路认同的“共旋”,增强制度自信和制度认同的“共振”;把国内外形势政策的热点问题讲清楚,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共情”。用“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五史”教育的课程依托,又要用“五史”的知识、方法讲好“形势与政策”课,坚持唯物史观教育,以事说理而非就事说事,实现“形势与政策”课与“五史”教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3.坚持全过程全方位,长期要求而非短期行为

“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开设全面从严治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港澳台工作、国际形势与政策等四个篇章的专题,课程教学领域宽、教学层次多、教学难度大、内容更新变化快,这些特点为要将“五史”教育融入其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史”教育应该有机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每学年各学期各专题中,实行问题链的专题化教学,作为长期教学要求而非短期行为。

此外,要创新讲授方法,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如:可以借助一些项目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搜集史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可以通过建立基于实践为抓手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以教学的重难点为典型工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后实践拓展项目,将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地方史志馆纪念馆IZKZ33OhtSXTf22cfLzycSqx9QLrzI4uHMeKY2kt2+8=、教学基地现场,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趣闻性;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始终做到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联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五史”教育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例

海南的改革发展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讲授改革开放史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思考如何通过讲述海南发展的故事,阐释改革开放的理论内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国家的发展战略,并在海南新一轮发展浪潮当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承担时代使命,这是讲授海南改革开放史的教学出发点。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以“改革开放史中的海南故事”为课例,呈现改革开放史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运用,主要分为:书写改革开放的海南篇章、破译经济特区的发展密码、担当深化改革的探路先锋三部分内容。

1.书写改革开放的海南篇章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三个递进逻辑展开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海南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历史性成就。

问题一:海南是怎样从一个边陲小岛发展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的?其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里通过国际国内两个维度阐释中国是在“外患内忧”的压力之下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而海南的改革开放是因执行中央决策应运而生的。明确经济特区创办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内视野,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建立经济特区的历史必然性和经济特区创办过程的艰辛探索与开拓创新。

问题二:海南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什么样的?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海南的发展历史的文本资料发布到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提前学习。课中通过智能闯关答题游戏检验学生预习情况,之后教师通过课堂教授,选取体现海南特点的四首歌曲分别展开梳理海南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展开讲授。四首歌曲分别是:《请到天涯海角来》《永远的邀请》《世界的海南》《面朝大海》,分别对应第一阶段:建省初期的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是海南改革开放事业突飞猛进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发挥得较为显著的时期;第二阶段:挫折与恢复时期的改革开放,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是在海南发展遭遇寒冬时节进行的,所采取的改革开放举措帮助海南逐步从泡沫经济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第三阶段: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再次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一系列重大创新举措为海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海南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第四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阶段,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海南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客观展现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引导学生看到: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历史。

问题三:海南在过去30余年经济特区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怎样的成就?这里主要通过一个实践探究活动来完成,做法是:让学生在课前利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网上三维立体展厅进行参观和资料收集,分小组分别从海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角度制作成课件来展示海南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化,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互评和师生互评,选出班级最优秀的小组。这里通过数据、图片和视频案例呈现出海南经济特区建设30余年,从深化改革、经济、生态、民生等方面实现了从国防前哨到开放高地、从生态脆弱到生态示范、从一穷二白到幸福家园的历史性巨变。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海南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破译经济特区的发展密码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被赋予非比寻常的意义,其实像海南这样谱写了经济特区春天故事的还有其他成功案例,比如深圳、珠海等城市,他们同样发挥了作为经济特区的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问题四:经济特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常常让人深思所获何来?是什么造就了特区?其发展的密码是什么?那就是:特区建设的经验弥足珍贵,必须深入总结、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回望海南经济特区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深深体会到,其历史性成就取得的关键经验在于: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四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里重点给学生指出的是,“创新”这一密码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的重大意义。

回顾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正是改革创新引领了海南的昨天,成就了海南的今天,也必将铸就海南的明天。改革开放以创新为魂、因创新而成,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创办经济特区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伟大创举,包括海南在内的经济特区的实践浓缩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逻辑,是集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鲜明注脚。透过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和发展密码,我们更能理解“中国奇迹”和“中国之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更加珍视和汲取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3.担当深化改革的探路先锋

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如今的海南,正处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封关运作前期,正承担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弯道超车为改革开放再开试验田、再创新标杆、再创新辉煌的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为此,笔者针对这一内容主要设置了三个问题。

问题五: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大意义是什么?这里带领学生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野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不仅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

问题六:未来的海南,将会建设成为怎样的自贸港?建设自贸港是中央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海南要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海南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先锋,应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继续为全国层面的改革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动力支撑。通过呈现自贸港建设的发展阶段,引导一批又一批青年大学生看到自身的成长发展不仅处于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是与当下国家的发展战略,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阶段是同频共振的,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更重任在肩,应该要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问题七:青年如何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红利,承担时代责任?最后这部分内容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勇担时代使命,这里主要是选取了身边的优秀典型案例启发学生,对学生提出四点要求:即有敢于担当的脊梁意识、有海纳百川的脊梁情怀、有吃苦耐劳的脊梁品质、有敢于担当的脊梁能力,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用奋斗之青春书写建设海南自贸港更美的时代答卷。

课程最后布置实践作业,主题是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关于改革开放的知识,设计一次针对父母或者身边熟悉的长辈的访谈活动。认真倾听长辈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了解改革开放给国家和每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从细节处展示历史的丰富性和鲜活性,从家庭、家乡变迁窥探国家、社会变迁,结合自己的感悟与体会,最终形成访谈报告、调研报告等相关总结材料。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吴海翠.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为hnsz2021-15、2023年度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课题编号为Hnjg2023-1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