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英国初中(GCSE)历史教材从考情、学情的现实出发,根据考核评价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采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编写逻辑,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将历史素材和现实情况高度契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的同时,教导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英国教材 生命教育 初中历史
中学生的生命教育近来备受关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对医学史内容的学习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例如培养“热爱生命的优良品质”。[1]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新增“医疗与公共卫生”主题,2024年部编版初中教材新增医学内容。
张庆海教授提出,生命教育、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生命教育是家国情怀形成的前提,家国情怀的最终阶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理解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是历史评价的重要标准。[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的历次课程改革均涉及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贯穿英国教育的各学科和各学段,还有专门的医疗与公共卫生教材和考核要求。本文将探究英国初中历史教材中生命教育的特色,尝试回应我国历史教育对生命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教材紧贴考核评价的要求
英国初中(GCSE)历史教育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教科书直接服务于评价考核。以AQA考试局为例,考试由试卷1和试卷2组成,两张试卷分别由A和B两部分组成(见表1)。考生需要从各部分的三到四个主题中选取一个进行考核。试卷1和试卷2在考生的总分中占比相同。
以应用于AQA考试局的胡德版教材为例,开篇就准备了以考试为目的的“教材使用指南”,每本教科书背后都有复习专题和真题题型的分析。考试题型相对固定,考查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课程标准、考试内容、教科书三者成一体系,教科书不仅是“教材”还Ww02/xRf+6FOWmIabIdl3hKMA+Mp8GuKu3KUfJ8bx4M=是学生的“学材”、“考试必备资料”,体现以考促教、以题育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能紧紧围绕最终的教学评价,解决学生真实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教材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教材的逻辑结构从学科体系逻辑、学生学习心理逻辑上都注重编写出一部真正的“学材”。
教材《健康与人》的编写以时间段划分单元,突出每个历史阶段的主题,例如中世纪的药物和19世纪手术的变革。每单元以背景开头,以总结结尾,重视阶段总结(见表2)。每一课有明确主题并以问题链进行推进,遵循认知规律,层层递进。每个探究问题紧贴考试要求的题型,设置活动或者案例研究,培G8hKL7+i5BA30JDz27jJwYig7K/rNzszuTCKhgUGcZk=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大题的形式考查,主要涉及史料价值的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比较事件的相似性和论证主要因素在事件中所起的重要性。其中分值最高的题型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进行连续性的论述,讲清楚主要因素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的变化。
以《1.3中世纪医学》为例(见表3),通过列表、排序、图画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判断致病原因和提高治愈率的因素。在探究问题1的活动2,要求学生从自身和从中世纪的人两个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学生在探究中世纪时代特征的认知冲突中,会理解课标要求的不同历史时期造成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学会从不同立场思考问题。在理解“历史中的人”的过程中,学会理解体谅身边的人。通过人物案例研究,了解杰出人物在各自行业做出的贡献,理解生命价值中的更高追求。
教材非常注重文字和图片的选取和排版。不仅在专门的位置标明每幅图的出处,每个探究问题的材料来源都非常清晰。在图1所列的探究问题中,文字材料仍保留了文献史料的特征,选用不同的灰色进行排版。史料和教材补充的说明使用了不同的字体进行区分。这一探究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特意补充说明了杂志、报纸数据来自历史价值更高的学术研究、国家统计数据。并引导学生形成数据分析的能力,排除了史料来源对数据的影响之后,还要考虑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数据选取的方法。
不同样式的墓碑图样,是一个生动的《英国男性平均寿命图》。教材对数据类似的处理并不止这一处,打破了数字图表“枯燥”的刻板印象,将数据“可视化”,启发师生多样地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包括教材提供的“英国医学变革的开端”时间轴,用不同颜色标出不同时间段和其对应的变革,一目了然,便于学习。
三、教材立足于现实关怀
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说的“通过过去来理解现在,通过现在来理解过去”道出了历史学的功能和研究方法。以教材《健康与人》为例,导入部分创设一个“当你感到不舒服”的生活情境,细致描绘买药、就医等流程,完整地科普了学生必备的医疗卫生知识。以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作为认识历史事物的一个窗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追溯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符合历史学科的培养目标:“为他们成为见多识广、有思想和积极的公民做好准备。”[7]
教材的课后习题贯穿各个时间段,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连贯性和变化。以“如果你在(时间段)的英国生病了会发生什么”一题为例,这题揭示了不同因素——包括贫富、城乡、长幼,会导致救助实施者的不同,治疗方案的不同,最终的结果不同。图2所示是这道题在“近代早期”这一时间段的版本。学生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体差异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即使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施行后,治疗方案的差异仍因为成本而存在。但教材并未呼喊口号式地支持国家政策的实行,而是如实列举成本高等现实情况,要求学生承担起作为国民医疗保健体系使用者的责任。例如呼吁改变生活方式,从而延长NHS施行的寿命。
教材立足于现实关怀,通过探讨致病因素、国家医疗体系的去留、艾滋病等问题,渗透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最典型的是起到了科普的作用,传播就医流程、用药指南、疾病预防意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学生尊重、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尽可能地祛除受到宗教影响的“病耻感”,传递科学的保健常识。通过人物案例研究,探讨生命价值的评价标准,[9]从而激励学生有更高的价值追求。
生命教育作为家国情怀的重要前提,是中学历史教育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英国初中(GCSE)历史教材紧贴评价考核、学生认知水平的现实情况,将医疗卫生史编辑成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材料。学生能够在提高历史学科素养之余,将生命教育转化为自身的力量,积极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注释】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7页。
[2] 张庆海主编:《家国情怀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n92hV0nhfSAtJmU+a5tkXqP6OiFXXEHrjgXOdPeO/to=20年,第1—7页。
[3] AQA GCSE history (8145) Specification, Version 1.3, 24 September 2019.
https://www.aqa.org.uk/subjects/history/gcse/history-8145。
[4] Alf Wilkinson, AQA GCSE History_ Health and the people, Hodder Education,2016, pp.5-6
[5] Alf Wilkinson, AQA GCSE History_ Health and the people, Hodder Education,2016, pp.64-81
[6] Alf Wilkinson, AQA GCSE History_ Health and the people, Hodder Education,2016, pp.34
GV8b7PbCQljtXb6A8/hmm1+kiOyY6sanD8FZywiiYGg=[7]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History GCSE subject content, April 2014.
[8] Alf Wilkinson, AQA GCSE History_ Health and the people, Hodder Education,2016, pp.187
https://www.aqa.org.uk/subjects/history/gcse/history-8145/
[9] Alf Wilkinson, AQA GCSE History_ Health and the people, Hodder Education,2016, pp.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