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漫画作为特殊史料,既体现漫画特有的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又展现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观念等。本课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以外国人眼中的慈禧形象为切入点,分析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危机时不同阶层的人们面对外来文明的迎与拒,面对外来侵略的战与和。以画论史过程中尽可能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19世纪末的时代把握。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慈禧形象 历史漫画 核心素养
一、立足课标,整体建构
首先,立足课标,单元统领。本单元上承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下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同学们“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本单元在19世纪末的大背景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时空观念为线索,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各阶级的努力及局限性,培养家国情怀。
其次,把握学情,深入浅出。本课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较多,基本史实在八年级上册第6—7课已有较多介绍,但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义和团运动评价、《辛丑条约》时代特征涉及较少,且基本史实间缺乏联系和全面分析。我们试图透析单元脉络,理清核心线索,梳理子目间的内在逻辑,提升课堂深度和广度。
最后,创新题材,落地生成。本课试图用喜闻乐见的漫画题材,描绘出十九世纪末角逐在政治舞台上的人间百态。第一幅漫画:愤怒的慈禧。鼓励学生观察,用尽可能丰富、细致的语言描述慈禧的骄横及愤怒,反衬光绪的悲哀与痛苦,引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第二幅漫画:鬼魅的慈禧。向万国宣战后,慈禧变得邪恶、愚昧、诡异。既刻画出义和团运动信仰与热情交织的爱国性,又展示其愚昧落后的盲目性。第三幅漫画:慷慨的慈禧。冷兵器时代的义和团无法抵御八国联军,《辛丑条约》把中国彻底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二、史画结合,落实素养
【课堂导入】19世纪末中华民族已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王朝中兴的改革已无济于事,各阶级进行了拼死努力,三幅外国漫画中的慈禧很好串联了这一时代。
师:漫画中的慈禧具有什么典型特点?
生:慈禧面貌丑陋、表情狰狞……
师:这幅画背后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生:戊戌维新运动。
师:大家知道,当时的光绪已经将近20岁,为什么被矮化成小孩儿?
生:光绪没有实权,画中慈禧又高又壮,光绪又矮又小。
师:戊戌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生: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弱小。
师:维新派自觉民智未开,无需发动群众,选择依赖皇权。当时维新派还邀请日本伊藤博文主持变法,谭嗣同甚至提出出卖新疆、西藏、青海、内外蒙古,由英俄管制10年,如果被采纳,会怎样?
生:无异于引狼入室,迅速加速半殖民地化。
师:对,目光如炬!爱国也要擦亮眼睛啊。你还能得到什么样的历史信息?如服饰对比、表情对比、色调道具等。
生:服饰上来说,慈禧裹着龙袍,光绪则比较朴素。另外,光绪在哀嚎,慈禧高高在上。黑白色调很压抑。
师:一个人嘴张很大的时候,一般发不出声音。慈禧还拿着被扯烂的纸,预示什么?
生:纸上写着“Reform”(改革),可能刚开始光绪还握着笔,纸条被慈禧一把抢走,寓意是强制中断改革,纸条上字是反着的,预示必然失败。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设想场景,展示漫画的魅力。戊戌维新运动是怎样引入西学的?顽固派为什么会破坏变法?
生:三条途径:开报馆、办学会、设学堂。
师:报纸跟之前的书信相比,有什么优点?
生:传播快、遍布全国、时效性强。
师:作为大众传媒,可以把个人呼吁变成群体意识。学会和学堂分布和名称有什么特点?
生:遍布全国,东南沿海更多。名称上,有地方特色,还有传统文化痕迹。
师:你的认识很深刻!兴儒会、励学斋、农学会等,自愿加入,随时退出,各成员平等,已具备近代的特征。康有为还进行理论建设。《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的儒学都是为王莽篡汉而改的书(当时王莽的国号是“新”),汉以来的经书都是假的。这对士大夫的冲击是大还是小?
生:非常大!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变法。
师:《孔子改制考》说,孔子是变法先师,做中流砥柱、扶大厦之将倾!维新派提出核心的斗争策略:中儒西政。为什么要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生:减少变法阻力。
师:学习西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生:以日为师,君主立宪制。
师:维新派虽无实权,为什么影响巨大?
生:带来资本主义发展,冲击原有旧官僚,同时促进新思潮兴起。
师:大家觉得哪一方面影响最大?
生:思想启蒙。
师:陈旭麓先生说:“一批一批的传统人士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3]怎么理解?
生:近代知识分子是独立思考的人。
师:1895—1898年,维新派创办的学会、学堂、书局、报馆多达300余所,议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报纸论证奠定中国近代政治的基石,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各门类兴起,几乎都可以在戊戌变革中找到源头。另外,康有为进京赶考途径上海,看到传教士报纸上X光片,是畸形的女子裹足后的骨骼。他回去后,倡导建立大大小小的放足会。主张放足、剪习俗变迁会带来什么?
生:思想解放,顺应工业文明需要。
【过渡衔接】戊戌政变后,慈禧有个心患。光绪的年龄比她小很多,一旦她归天,光绪又行新法,该如何是好?她决定立端郡王儿子溥儁(jùn)为皇储,几次试探,列强不允,他们认为开明政府便于渗透势力。立储之争激化列强与满清权贵的矛盾。与此同时,紫荆城外发生惊心动魄的事件,迫使人们把目光移到宫廷政变以外的全新领域。什么事件?
生:义和团运动。
师:1900年7月法国人眼中的慈禧变成了什么模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第一感觉,丑,老谋深算。
师:能不能就细节进行描述?
生:背后有一些骷髅,很尖的手指,左手拿剑,右手拿扇,比较邪恶。
师:这幅画在慈禧6月21日宣战之后,法国人认为这个对手怎么样?
生:凶残、残暴、愚昧、杀人如麻……
师:再观察她的嘴、牙齿、眼睛、服饰等,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嘴角向下,露尖牙,闭眼,手指有一堆肿瘤,头戴乌黑帽,项配大算盘珠子……
师:漫画善用夸张、变形、比喻手法表现主题。画面背后的义和团因何而起?怎样斗争?结果如何?大家齐读义和团揭帖,体会当时小农的渴望、愤怒、勇敢与担当。
师:为什么拆铁路、拔线杆?
生:洋人拆房屋、毁农田、征苦力,还破坏风水、干扰亡灵……
师:轮船又带来什么?
生:洋货涌入,小农破产,威胁生存。
师:义和团昼夜不息、声势浩大,小农自备干粮、武器,展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甲午战后西方称中国东亚病夫,而义和团之后列强得出结论:任何国家“皆无脑力和兵力统治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4]这使中国免受像非洲那样被任意宰割的境地!大家体会下萧功秦先生全面的历史观。
生:(齐读幻灯材料)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中国人,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嘲笑、指斥自己的祖辈——那些世代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的人们在为捍卫自己民族尊严时所采取的斗争形式……任何省力而肤浅的对义和团牧歌式的赞美和同样省力而又浅薄的斥责,都将放弃了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5]
师: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些愚昧落后的东西,不区分外国人、外国侵略者和外来文明,盲目排外、滥杀无辜,阻碍中国近代化,爱国成了“碍国”。烧使馆、砸教堂公然违背国际法,使列强进行比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更大的报复,什么事件?
生:八国联军侵华。
师:密报传来,外国人最后通牒,要求归政光绪,且已攻下大沽炮台!1900年6月21日,慈禧下《万国宣战诏书》,成为古今中外罕见的向万国宣战的最高国家领导人!诏书中你能读到哪些历史信息?指出宣战的原因、手段、理念等。
(洋人)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危词恫喝,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国之威?[6]
师:一直受屈辱,这次为什么不能忍了?
生:按慈禧的话来说,干涉了大清国的家事,实际直接威胁了她的核心利益。
师:依赖谁?
生:忠信甲胄之士,还有一群大喊“扶清灭洋”的义民。
师:朝廷仍沿用保卫王朝、捍卫“家天下”的传统思维。同时,诏书开篇说“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什么事大?什么事小?
生:百姓被欺压事小,侮慢神圣是事大。
师:《走向共和》影片中,光绪皇帝苦苦哀求说,我们连一个国家都打不过,我们怎么向这么多国家宣战?当时有没有做充分的准备?
生:没有。
【过渡衔接】冷兵器时代的小农,怎是列强的对手?京津很快陷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殆尽。仓惶出逃的慈禧下令剿灭义和团,给这场农民起义又增添了历史的悲怆!令慈禧感激涕零的是,外国人并没有把她当作祸首,让出了北京。她发布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时法国人笔下慈禧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姿态端庄,色调亮起来,不是魔鬼,像比较美的圣母。
师:画中人的服饰、姿态、坐骑等的变化说明什么?
生:头戴流苏嵌玉帽,绣龙图案的衣服,暗示她重新得到最高权力。
师:缩回去的手和脚,意味着什么?
生:思想日益保守,畏首畏尾,对列强言听计从。
师:坐在欧洲样式的沙发和檀木之上,又想说明什么?
生:法国人要扶植这个慈禧的正面形象,稳住国内形势,从巫婆变成端庄慷慨的贵妇。
师:整个画面是对称结构,而且慈禧面无表情,法国人希望她成为什么样的统治者?
生:变成一个傀儡,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师:漫画给大家充分的想象空间,课下继续思考。下面我们来看尘埃落定后的屈辱——1901年《辛丑条约》。近代史大多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辛丑条约》为什么不割地?
生:义和团展现出巨大的爱国性和爆发力,迫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师:为什么不开口岸?
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变成资本输出为主。
师:大家运用了很好的历史研究方法:阶段分析法。《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等、赔款数额最大的条约,革命志士陈天华痛斥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请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生: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六部本是最高行政机构,外务部在它之上,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同时,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列强希望以华制华,这样付出的代价最小。
师:为什么禁止华北科考?
生:文化、教育、心理上征服中国。
师:军事上呢?
生:东郊民巷俨然国中之国!拆除大沽炮台,清政府把自己的防御力量解除了。
师:巨额赔款为什么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
生: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结尾升华】不同阶层的人们扶巨龙之陨落,所有的托举为什么都失败了?戊戌维新迎接西学、以日为师,但策略失当、力量有限,义和团运动暴力拒洋、捍卫中华,但眼光有限、落后愚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斥责义和团的狂热,义和团民又仇视维新派的西化。而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才是理性爱国之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面对外来侵略,风口浪尖的清廷仓促应战,惨败后屈辱求和。就像太平洋上的塔斯曼尼亚岛,当1876年最后一个塔斯曼尼亚人去世的时候,文明还停留在打制石器时代。如果说,地理的障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那么凝固的观念给大清帝国打造了更可怕的牢笼!1840—1900年整整60年,不是一个无法获得新知的时代,一次次错过、一次次延误,酿成了大清帝国的沉沦。
【课堂延伸】师:我们给大家展现了19世纪末的基本史实,你觉得以画论史有何价值?
生:更直观、更形象,更好地透析历史事件。
师:历史漫画有的寓意深刻,有的针砭时弊,有的引人入胜,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把钥匙。以画论史应该注意什么?
生:作画人的立场、情感、阶级……
师:一定要透析背后的时代,还要注意画面色调、细节、寓意等。以画论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怎么保证它真实地还原历史呢?
生:采用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印证!
师:你还能找到哪些史料?寻找你感兴趣的历史漫画、照片、报刊或文献,写一篇解读稿。时间不限于19世纪末,空间不限于中国,我们的课堂可以无限延伸。
当19世纪的帷幕落下时,大清帝国该何去何从?经历了这场沧桑,中华龙是继续酣睡,还是已然觉醒?是负重前行,还是迅速陨落?这是下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三、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历史漫画是种具象的思维方式,本课尝试用新口吻讲述19世纪末的大清,以外国漫画里的慈禧形象贯穿始终,折射出人们面对外来冲击的斗争和挣扎。注重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人物在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危机之时的抉择与矛盾。教学适用于高一新授课,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兴趣,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契合了课标要求的重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石,何成刚先生、张汉林先生等已做过诸多案例研究。以画论史难点在于,素材选择必须有代表性,最好能一类画贯穿,教学过程中渗透以画论史的基本原则和思维方式。漫画间衔接过渡是又一难点,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知识统合能力,突破重难点。本课很多问题是开放式的,如何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如何使每个问题巧妙且有梯度,如何让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及时高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形成过程性评价,需要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注释】
[1]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4页。
[2]吴广伦:《老漫画中的历史:18世纪末至1949》,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9年,第66页。
[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第175页。
[4]张帆、李帆:《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04页。
[5]萧功秦:《走向未来丛书:儒家文化的困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9页。
[6]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253页。
[7]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