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书文化”中浸润心灵

2024-10-27 00:00张亚康邓素娥陈海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10期

【摘 要】家书具有传承优良家风、塑造良好品格的育人功能。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后海小学“后海家书”校本课程以家书为载体,深度发掘家书在情感沟通、文化育德和文化立志方面的功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通过设计品读家书、书写家书、体悟家国情怀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家书温度,感知家书品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

【关键词】家书校本课程 实践研究 德育研究 综合素养

一、家书课程的建设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但长期以来,中小学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德育生态失衡问题,包括家庭、社会方面在全员德育场中的缺失,德育内容泛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等。如何改善德育生态环境,调动家校社各方资源共塑学生道德品质,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仍需探究的主要内容。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后海小学“后海家书”校本课程以家书为载体,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场域,引导学生感受家书温度,感知家书品质,感悟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家书课程的探索内容

(一)课程目标: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后海家书”校本课程选取家书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紧密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学校“为学生完整而适合的幸福生活奠基”的育人理念,确立了指向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

(1)健康生活。在学生与家人、教师等互写家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学会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

(2)人文底蕴。在“名人家书”的品读中,以文载道、以文育人,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形成浸润人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3)责任担当。在“红色家书”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家书文字想象昔日的峥嵘岁月,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进一步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提高学生“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如图1。

图1 “后海家书”课程目标

(二)课程结构: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范式

基于“后海家书”课程目标设定,在长期探索中学校围绕家书文化构建出一套“三位一体”的育人新范式。它以“情感沟通”“文化育德”“文化立志”为主题,将“品读家书文化”“书写素笺思绪”“体悟家国情怀”三个环节贯穿于课程始终,并形成《师长篇》《学生篇》《亲子篇》三个类别的家书篇目,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

1.三大主题

为了激发师生写作家书的积极性,提高家书写作质量,“后海家书”校本课程确立了家书写作的“三大主题”(表1)。

(1)“情感沟通·尺素传情”。通过发掘家书的情感沟通功能,促进情感认同,解决亲子、师生、家校等在人际交往方面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情感疏离和沟通低效等现实问题。

(2)“文化育德·修身正己”。通过发掘家书的文化育德功能,改善德育生态,解决小学德育在道德共建方面如何调动全员共建道德风尚以及学生如何自主生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问题。

(3)“文化立志·济世明志”。通过发掘家书的文化立志功能,传递家国情怀,解决学校、家庭教育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有使命担当、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问题。

课程团队共同研究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傅雷家书》《红色家书》《家书中的百年史》等大量与“家书”相关的书籍,查阅了诸多文献资料,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遴选书信内容,遵从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逻辑顺序,设置三个主题的课程内容。每个主题下设置了三个单元的课程内容:“名人家书”单元、“红色家书”单元、“师长家书”单元。

2.三个环节

学校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法。家书课程基于目标及教学内容,共设有三个核心环节:

(1)“品读家书文化”环节。以经典家书为依托,结合资料中家书赏析、背景介绍、诵读导引、知识拓展等教学内容,构建起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自主阅读的学习模式。

(2)“书写素笺思绪”环节。学生将自己品读家书的所思所悟通过书写家书的方式呈现。书信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写给未来的自己”“写给亲爱的家人”“写给伟大的祖国”,以此引导学生由己及人、从小家到大家,逐步激发他们内心的家国情怀。

(3)“践行修身立志”环节。设计了一系列以“开笔礼”“成长礼”“毕业礼”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向学生学习的再深化与素养的再提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注重将“后海家书”课程与德育主题活动相融合,充分发挥活动的综合育人作用。

3.三个类别

每一封家书都饱含真挚的情感,并汇聚成推动后海小学提升人文与涵养的强大能量。“后海家书”校本课程已开发的家书篇目有:《师长篇》《学生篇》《亲子篇》三个类别,涵盖亲子教育、师生关系、家校共育等方面内容,同时集合了师生、家校社、教育同行、专家等教育资源。其中,《学生篇》侧重真实地表达诉求和流露情感,言辞稚嫩却富有纯真;《亲子篇》侧重感性发表期许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师长篇》则为学生的修身立志提供专业指导与正确引领。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后海家书”校本课程始终坚持以“三大主题”“三个环节”“三个类别”作为课程的主要支撑,积极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的形成,打造出以家书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三位一体”的育人范式(图2)。

三、家书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开展指向儿童发展的实践活动

“后海家书”校本课程基于回归儿童完整且真实的生活而创建。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在真实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家书文化读写学习的开展。将贯穿小学六年的“三大活动”——开笔礼、成长礼、毕业礼穿插进“后海家书”校本课程体系中,促使学生、家长、教师人人参与,探索出全程育人模式。

例如,将家书课程与四年级主题活动“十岁成长礼”相结合。通过家书课程的学习(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展示的完整实施链)(图3),促进学生深入解读亲子关系,对父母在自己十岁生日这个特殊时刻的来信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打造联通多重关系的育人模式

为确保“后海家书”校本课程质量,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建设,重视育人工作的有效落实。课程团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区增强育人责任意识,联通与学生成长有关的师生、亲子、家校社等多重关系,探索出全员育人模式。

首先,课程建设邀请家长加入,家长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书写家书的质量有保障,能提供真实而丰富的家书资源。家长也是课程实施的合作伙伴,他们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优良的家风家训。家长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护航者,引导学生规范行为习惯、塑造良好品行、树立远大理想。一封封家书,是亲情的纽带,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好契机。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发展的潜能,唤醒其主动成长的意识,创造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成长环境,学校致力于打通家校合作渠道,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推动“后海家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师的有力衔接。教师在家书课程中扮演课程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开展丰富生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领悟家书文化,书写家书作品,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还是家书课程的受益者,通过讲授优秀家书作品和书写家书,教师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深入交流。

“后海家书”课程以独特的方式,借助家书的传递,于师生、生生、亲子、家校的有效沟通过程中,实现形成道德观念、养成道德习性、生成道德品质的目标。

(三)拓宽以“云家书”为主的传播途径

大数据背景下,文化传播的形式灵活多变。家书项目实施以来,学校通过多种平台云传播家书文化,缔造有温度的“云家书”,促进人际关系的紧密沟通。项目组不仅在学校公众号设立“后海家书专栏”,还利用其他网络、报刊等宣传平台广泛发布,在社区中引起广泛反响。“后海家书”课程团队始终牢记“点亮生命之光”的使命,让家书文化走出深圳,联结“手拉手”学校师生互通家书,尺素传情。当一封封“云家书”在粤桂校园传递时,相隔千里的物理距离瞬间被拉近,宛如咫尺。

“后海家书”校本课程是一项解决人际沟通难题、改善德育生态、传递家国情怀的德育创新实践。家书课程不仅推进了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人际沟通,还融入了学校的教研活动,成为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家书课程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需求。但今后在充分考虑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本课程还需对红色家书和名人家书内容进行分层、分段式教学,不断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高茹.尺素传情,书简震音:“书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4).

[2]魏荣葆,陈丹.构建指向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家书文化课程[J].江苏教育,2022(3).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21年度规划课题“基于有效沟通的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GPY2103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