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倡导学校要发挥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还要将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切实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基于这样的育人要求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基础,文章提出从学习平台、沟通形式、爱生方式这三个层面构建“三维九措”的家校社联动体系,从而汇聚家校社育人合力,建构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进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三维九措 家校社协同 协同育人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学校要发挥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还要将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切实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中,由于缺少协同育人理念的共同建构,没有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形式,爱生方式单一且不深刻,导致没有很好地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本文从学习平台、沟通形式、爱生方式这三个层面构建“三维九措”的家校社联动体系,从而汇聚家校社育人合力,建构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进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图1)
一、创建学习平台,促家长育儿理念转变
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的关键在于家长育儿理念的更新,总体要求引导家长不只看分数,重在关注人的思想。家长理念的转变需要有效的学习平台,晟舍小学依托数字家校、序列课程、读书工程,建立有效的学习载体,促进家长随时随地学,从而助力家长育儿理念的更新。
(一)数字家校,促即时更新理念
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全覆盖,已经实现学校对家庭教育建设的信息化变革,育人也不再只看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打造家长的“随身课堂”,解决家长学校时间有限、场地有限的矛盾,改善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班级、校级两级数字家校,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助力转变家长观念,使学校家庭育人理念达成共识。
1.班级数字家校
班级群是和家长交流班级共性问题的第一课堂,教师可以转发优质学习资源、自备教学资源等,发布一些家长的优秀做法,如亲子共读、家务劳动等,引领家长更新育人理念,线上“直达”家庭教育课堂,为家长提供便利。
2.校级数字家校
作为家长学校的教育主导部分,学校领衔部门要建设好数字家校平台并做好资源推送,可以将家庭教育专家理论资源推送给家长学习;可以针对普遍性问题,搜集相关资源引起家长重视,如心理健康辅导驿站的学习资料推送,网罗本校优秀学生以及特长生家长经验介绍推送,让别的家长也有上平台的动力;还可以在假期使安全教育知识直达家长手机,为学生的假期安全上一道保险。
(二)序列课程,促系统更新理念
家长的理念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零散的教育让家长的理念更新不够系统,教育效果也不太理想。为此,学校将散点的家校社活动开发成序列的课程,让家庭教育的发展更科学、更系统。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从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
表1是学校针对三年级上学期设计的序列课程。社区或学校举办规范科学的亲子课程,让家长带学生来参加,增强体验感。比如社区开展大比拼活动,通过活动家长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他们主动寻求社区或学校的支持,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培训或活动。要特别注意的是,组织亲子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提高教育能力与水平,切忌把注意力仅放在活动本身。可以说,体验式活动能够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增强家庭教育的动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质量。
(三)读书工程,促自主更新理念
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理念的书刊可以有效引领家长自学自悟,促使他们在阅读后主动寻求自我改变,但鉴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特殊关系,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家长频繁推送书刊,很可能造成如同商业营销般的不适,引起家长反感,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学校首先全范围、无差别地为家长提供了科学、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书刊。
学校为家长开通了书刊订阅渠道,向家长提供订阅方式。定期罗列书单推荐给本班或本年级的家长,并且教师在每本书后面简述了相应的推荐理由,家长根据自身教育理念自行订阅。同时,学校还为家长开设订阅咨询通道,根据家长反馈的困惑,为家长推送相应内容的公众号文摘或提供建议,并且在每期的公众号中推送关于家庭教育书刊的介绍信息。
学校也联合了当地图书馆向家长发放借书证,家长平时可凭证自行前往图书馆借阅相应的书刊。图书馆会组织相应的家庭教育讲座要求家长参加,在图书馆浸润的书香氛围中,家长会更有意识地自主学习,实现育人理念的更新。
二、改变沟通形式,让各方互助精准
教师对家长的随机式沟通,沟通方式、内容和组织形式相对随意,导致沟通不够深刻,家校之间的力量没有很好地凝聚。为此,学校改变了沟通形式,以新型家长会、新型咨询方式、新型家访方式促进有效沟通,实现家校社三方的精准互助。
(一)新型家长会,教授家庭教育方法
1.亲子咖啡屋式家长会
改传统家长会形式,在班内部分家长“小组”分批进行家校沟通。家长在全新设计的温馨咖啡屋内,采用圆桌交流模式,边品尝咖啡,边与教师沟通。这样的小型会议,不再是教师讲、家长听,教师与家长平等而坐,边提出要求,边听家长的建议,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家庭会议式家长会
心理专家团队针对一个家庭展开家访,有助于赋能该家庭有效沟通的能力,为家庭教育营造良性的沟通氛围。例如,六年级班主任针对某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开展了一次家庭会议式家访,主题就是“手机管理”。在会议上,大家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会议一致通过的手机管理方案,学生执行得很好。
(二)新型咨询方式,满足家庭教育需求
“心理专家制”具体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及家长的需求开展专项研究,以坚持一个具体方向作持续深入的研究,参加社会心理学习或者邀请社会专家指导等形式联合社会力量,最终有效服务一类学生和一类家长,立足校情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开展心理专业团队定期展示活动,邀请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学专家、社会心理咨询师、市区研训中心心理教研员到校指导,围绕一个主题以团队形式作交流,进而驱动团队将一个心理研究项目做深入、做系统。每天不同的心理专家结合不同项目“坐诊”,接受学生、家长的来访,如学校施秋健老师牵头四位教师钻研催眠技术,丁丽丽老师专注于心理拓展训练等。
(三)新型家访方式,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针对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或者家庭,学校和社区建立好关系,结成校社同盟,分类一起家访,能有效与家长进行沟通。在校社同盟的走访过程中,发现学校施教区利济街道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在嘈杂且不安全的车间里学习、生活,为此校社同盟协同用力,寻找场地组织这部分学生共学,在暑假还发动教师、社区志愿者对缺少监管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与生活服务。
三、转换爱生方式,使家校协作更加走心
家校协同的基础是家长信任教师,学生在家校之间发挥了纽带作用,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回家向家长诉说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就能水到渠成地促进家校高效协作。因此,学校改变爱生方式,通过书信、师生活动、评价等形式让学生、家长感受到这份关心,使家校协作更融洽。
(一)定制书信,文字爱生零距离
书面文字准确性强,形式更规范,且文字表达一般都经过深思熟虑。温情的文字让表达更平和,更有说服力,缓解面谈交流的紧张感,家校沟通不受空间时间限制。
1.即时便签书信
班主任在家校联系本上给家长留下简短的文字提醒,一般提醒的是一些生活学习细节,比如衣着不合适、生病返校后的表现等。教师关注学生生活的变化,提醒家长关心孩子的异常表现,家长也能留意孩子的改变,且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也能让家长充分信任教师。教师还会给个别学生一封信,肯定学生一学期或一个阶段的成长与进步,这类信通常能让家长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孩子是被关注的。
2.重要时刻书信
当学生面对重大的心理转变或生活改变时,搭建桥梁让他们正确面对改变尤为重要。为了让亲子之间情感沟通无障碍,让家校育人同步,学校在比较特别的时间节点,如五、六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心理波动大时,给学生或家长发一封书信,帮助家长和学生渡过沟通难关,调节心理状态,让家长真正感受到教师对孩子不仅仅有成才的期盼,更有心灵成长的期盼。
(二)轮番登台,活动爱生无死角
要办好令人满意的教育,需要给予每个学生有智慧、有温度的爱。为了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爱,学校让学生轮番登台“唱主角”,让每一个学生被看见、被肯定,从而让活动爱生无死角。
教师每学期陪班级每个学生散一次步、聊一次天,确保每个学生每学期与教师有一次真实有效的沟通。组织丰富的师生文体活动,如师生篮球赛、足球赛等,营造和谐氛围。依据每一个学生的“才能”为他们定制个性的班级岗位:“灯光师”“掌门人”“电脑管家”“路队长”“童装设计师”……学生在班级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重用”,这种被肯定、被欣赏的感觉,让学生对教师的喜爱更进一步。
(三)多元导向,评价爱生全角度
为了改变家长“唯分数论”的认识,落实学校 “人人都是优秀”的办学理念,学校将学生的评价数据信息化,从平面评价交换意见到多方参与立体评价,鼓励家长参与评价。以6种卡片维度关注学生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走向五育融合的教育,家校合力关注学生动态成长过程,建成高效促成长机制,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紧紧抓住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把目标确定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维度有6种:仁爱言行、课堂专注、作业精匠、健体韧劳、持之改进和匠工创新,在德育智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劳动育人、创新发展、坚持改进等思想,在评价实施中,凭单项表现获取评价卡,所有维度体现综合性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生成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取评价卡,形成自身能力雷达图。 家长可以看到孩子每个维度的卡片数量与本周获取评价卡的情况,在育人目标方面和学校达成共识。
家校社协同育人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机制是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从学校的视角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专业指导和引领作用,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吴佳怡.“家-校-社”三位一体合作教育模式研究:以松江区泗泾小学为例[D].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8.
[2]陆苡羚.从国外借鉴到本土创新:家校社多元互动育人机制的转向[J].教育科学论坛,2023(1).
[3]夏艳,钱洁.围绕真实的问题打造家校共育平台[J].教学与管理,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