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思政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2024-10-27 00:00郑树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9期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提升课堂效率,才能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真正落实学科育人的理念。提升课堂效率必须从立足课堂、关注时政情境素材、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加强体验,厘清思路,构建知识框架,夯实知识基础,进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活化 效率 思政教学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56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平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由此可见,思政教师需要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活起来,实现对学生智力的启发,对品德、思想、情感等的培育,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涵的延伸,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落实。

一、坚守课堂主阵地,找准培育立足点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内涵,思政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运用革命文化民族性、独特性以及丰富内涵,通过将课程思政教学与革命文化有机融合,激活革命文化的基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高中生生活在国家民族繁荣发展、物质丰富的年代,很难对革命先烈的年代感同身受,更无法充分体验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难免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缺乏相应的热情,也很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高中生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塑性相当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传授知识,更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刻、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以课堂为主阵地,借助“此情此景”,在情理交融中让学生体悟革命文化的价值,在互动中构建价值信仰体系,从而深化认知,达到启智润心的作用。

在教授《哲学与文化》第六课“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容时,采用大概念、大单元模式设置主课题:树立崇高模范典型的价值标杆,展示情境材料和视频,从“惟知跃进,惟知雄飞”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教师用三个不同的任务故事串起整个课堂,展开情境议题式教学,利用情境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让学生在情境跨越中体验不同的历史时代,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身上饱含的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在不同的时空对话中,在百年历史里,形成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设置议题:议题一,请你谈谈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少年身上都有着怎么样的价值追求?议题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你又该肩负怎么样的历史使命?议题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什么因素呢?

在课堂中用三个不同的任务故事串起整个课堂,教师让学生通过情境资料明确教材立意,以问题设置为抓手,展开情境议题式教学,利用情境联系历史、现实与未来,让学生在情境跨越中体验不同的历史时代氛围,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在不同的时空对话中,产生情感共鸣。

高中思政部编版教程总共有7本教材,e048f73623786a25c3b51db246618fb6里面虽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但是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的数量很少,即使偶有举例,也是只言片语,无法推动学生去深刻认知与理解知识,难以有效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无法让其与优秀文化产生思想碰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也难以真正从精神上、行为上去落实。

现阶段的部编教材高中思政教材虽然有部分章节采用革命文化资源作为情境材料,但是单纯的文字材料,难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感同身受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找准培育切入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革命文化的鲜活素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活化僵硬的知识原理,又可以让革命文化得以扎根发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精挑时政素材,抓住情境融入点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社会、生态、时事的综合性人文学科。时政热点包含的丰富翔实的案例是高中思想政治课非常珍贵的鲜活素材,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时代性、教育性。将时政热点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课程发展的内在需要。时政热点往往有着“小切口、大视野”的特点,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教师精挑细选的时政热点,可以激发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习惯,促进“五育并举”,在提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实现课程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对接。

在教学“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内容时,我们以“乡村振兴”热点话题为大背景,链接了2023年8月揭阳市揭东区人民广场举办的“揭农多尚品,尝鲜来揭东”竹笋文化节专场推介会。设置探究议题: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新发展理念“新”在哪里?2.选取其中一个理念,结合这一次的实际活动,阐述它的内涵、要求和意义3.请你结合新发展理念相关知识,为揭东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通过时政素材的引入,可以以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实现以情生题,以题促知,以知助学,以学带行,学行育人,促使学生在关注时政的过程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落实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的“双循环”。

三、创新教学方法,把握教育着力点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教学方式,哪些最为有效,哪些没有效果,不能一言概之。在现实课堂中,依然有大部分的教师选择了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的应用要考虑具体的课堂环境,应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情,个性化选择授课方式。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着力点,可以有活化情境教学法、大单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议题式教学法等。

在讲授部编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精神”“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等内容时,可以采用活化情境法,引入生动的活化情境,包括革命事件视频、名人名言、人物专访等活化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活”的情境中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触手可摸中,触碰事件、人物的质感、情感,丰富学生在活化情境中的沉浸式体验,与历史对话,与榜样对话,跟自我交流。

“大单元教学”理念是指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打破教材固有的先后顺序,通过规划设置,重构教材,将不同章节,甚至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立足整体把握教材,找到相对独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结点,让知识点之间的内隐点外现,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在高三复习“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的时候,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能什么”“如何能”三个设问开启大单元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进行选择,这些模块都直接呈现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我们引导学生立足“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概念寻找知识原理,进行知识网络构建,在网络构建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当然,必修二《经济与生活》虽然没有直接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在知识构建上形成了一张完整的知识网,更加系统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领导一切”,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能什么”“如何能”。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大单元教学法更加适合于高三复习课,高三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成熟,主要表现为:1.能够利用已有的资料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能把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在概念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与推理,呈现出的逻辑思维更加具有科学性、一致性、确定性,能够做到理论性与思维步骤的完整性、实践客观性的相符合。2.高三学生生活经验更为丰富,生活阅历增多,学科知识更加系统,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得更深入,思维具有更强BH4MDgugyfY5f2kXNvThAQ==的预见性。3.高中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也使得他们的思维创造性能够得到提高。所以,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采用大单元教学法更有实效性,也更加符合高三学生的思维特征,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盲目地一哄而上或者一哄而下,作为思政教师更加要辩证看待这一问题,只有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活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四、搭建实践平台,夯实教育落脚点

思想孕育于实践,教育升华于实践。关于讲好“大思政课”有着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为高中思政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融入社会生活、生产具体实践,是活化高中思政课,发挥其“大”的优势、实现其“善”的效用的必经之路。学校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要素相互融合、资源互通、成果共享。在这一背景下,学校虽然仍是开展青少年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但是也需要与家庭、社区、社会密切关联,深度融合,校内校外两种平台、各类资源的有效对接,能够共同搭建“大思政课”的实践平台,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深化思想内涵,丰富方法形式,这成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培根铸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也是根本落脚点。

1.搭建校内实践平台。

学校可以借助国家重大的节日,开展思想政治德育实践活动。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少学生只知道12月24日是国外的“圣诞节”,却不知道这一天是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胜利纪念日。在12月里,有很多值得我们记住的特殊日子,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纪念日、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这些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集中在12月,学校可以开展有关革命文化的相关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有关毛泽东诗词的经典朗诵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深层次挖掘学生身上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热忱,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搭建校外实践平台

高中生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塑性相当强,更需要家校社区共育。高中思政教师可以学校为推手,加强与当地相关单位的合作。部编教材七本书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内容。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更好地把《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邀请法官、律师到校开展法律讲座,真正落实“以案释法”;为了检验学生对《经济与生活》所学经济原理的成果,教师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实现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统一。为了充分体验《哲学与文化》模块中“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深刻内涵,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揭阳市国家级“非遗”项目“青狮”,用心倾听孙淑强馆主关于青狮文化保护、传承、传播的故事,作为揭阳市的年轻一代学生,要用自身的行动讲好中国故事、揭阳故事。揭阳不单是历史古城,也是一个革命老区,有许多的革命先辈在这里奋斗过。为了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情怀与战斗精神,可以让学生到揭东区玉湖汾水瞻仰“南昌起义——汾水战役”烈士纪念碑,感受革命文化。一处处真实的遗址遗迹,一件件鲜活的革命遗物,生动逼真,可触可感,学生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岁月,在这里,思政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出现在学生的身边,这样的思政实践课堂既真实有据,又鲜活有趣,在不知不觉中播撒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让学生的心热起来、思维活起来、行为动起来,从而强化了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责任认同和行为认同,能够真正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要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抓住思政课的立足点、融入点、着力点、落脚点,这有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俊《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年第3期。

[2] 〔英〕乔伊·帕尔默《教育究竟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张立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三维度》,《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年第3期。

(郑树华,1974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高中思想政治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