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路径,包括整合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以及注重个性化教学和评价。这些路径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高中历史 大单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46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正面临着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如何更准确地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挑战。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将教学、学习与评价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互动、互补的系统。这种模式的实施,对于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活动、学习过程和评价反馈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它强调三者之间的互动性和连续性,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在这一模式下,评价不再仅仅是学习过程结束后的检测手段,而是成为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导向、激励、诊断和改进的功能。教学评一体化首先要求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这意味着在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从不同角度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学与评价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策略,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评价发现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也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动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组织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评价标准也围绕这些思维能力来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特点。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通过评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对于喜欢探究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多探究性学习任务;对于喜欢合作的学生,教师应组织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
1.整合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便于学生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价
整合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反思。当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时,他们更有可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同时,评价标准的反馈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整合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简单记忆,更重要的是对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探究和理解。通过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生也能够通过评价标准,检验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是否到位,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认识水平。
以部编版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为例,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单元内容,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围绕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理解,以及对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认识。教学目标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目标将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方针,并为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接着,教师应设计一套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具体、明确,能够量化学生的学业成就,并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估的依据。评价标准应涵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他们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整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通过设计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如模拟历史事件的决策过程、历史文献的分析解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历史。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种自我评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2.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知识的互动
真实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在真实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模拟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以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为例,教师通过引入历史案例来创设情境。在讲述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时,教师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如“包公断案”的故事,以此作为引入点。通过讲述包公如何运用法律和智慧解决复杂的案件,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法律的特点,还能够感受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种以故事为基础的情境创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图片等,来丰富情境内容,在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变革时,教师展示与法律相关的文物图片、历史文献的复印件,甚至是模拟法庭审判的视频片段。这些直观的资料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历史变迁,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和认识。教师还可以设计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法律实践中。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通过模拟案件的审理过程,体验法律的运作方式。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案件的法律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这种基于实践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法律与教化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最后,教师结合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反馈。在真实情境的创设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主动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和评估各种历史资料和证据,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结论。这种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如何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和整合关键信息,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都是极其宝贵的。
以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教材的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例,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研究该时期交通方式的变化如何影响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学生需要收集和分析历史文献、地图、绘画、照片等资料,以探究交通发展对社会的具体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交通方式的演变,还能够认识到交通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如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技巧、历史资料的分析方法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通过交流和辩论来提高理解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古代没有发明轮子,人类社会将会如何发展?或者,如果现代没有发明汽车,城市生活会有哪些不同?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交通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评价的反馈作用。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这种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还能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4.注重学生个性特质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
个性化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导,这可能无法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而个性化评价则通过多种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观察、项目展示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还能够促进他们形成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的学习习惯。
以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教材的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例,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TJcNuamNzzh0at6uwsA85w==习风格。这能够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谈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试卷等方式来实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质后,教师设计符合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安排他们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并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撰写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或故事。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视频、音频、图片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案例,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TJcNuamNzzh0at6uwsA85w==,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中得到发展,同时也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为了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
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包括班级内的展示、学校的文化节、社区的展览等。学生通过展示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如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历史知识,还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整合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以及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等路径,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评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熊梅、邓勇、袁娟《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学习评价实践路径》,《中小学管理》2023年第7期。
[2] 金嫣然《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3年第11期。
[3] 朱孟雅《大概念统领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安徽教育科研》2023年第6期。
[4] 沈丽琴《例析“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大单元设计的路径》,《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19期。
[5] 廖玉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为例》,《广西教育》202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