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学科教学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深入探索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内容、素养的有机融合,还需挖掘学科内容在德育及能力培养方面的多重价值。此外,教师还需巧妙地将跨学科教学融入不同教学环节,从教学实践活动到作业设计,均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价值。本文基于丰富的文献研究,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跨学科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推动历史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跨学科 初中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44
在学科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内容往往在某些方面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展现教学的综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巧妙地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全方位探索知识领域,发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之美。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跨学科教学这一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它鼓励教育者们勇于突破学科壁垒,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学科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跨学科教学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构建富有创意和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历史中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这一模式不仅巧妙地将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更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实现了融合。通过历史这一学科的窗口,学生能够窥见多个学科的精髓,实现同步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性思维,提升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其次,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各自的领域,难以形成知识间的互动与共鸣。而跨学科教学则打破了这一壁垒,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织、碰撞,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跨学科教学同样具有挑战性。它要求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增强综合学科的专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无疑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更重要的是,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跨学科教学的推动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则能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也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初中历史实施跨学科教学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与进步的重要途径。
二、跨学科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路径
1.融合德育内容
在跨学科教学的广阔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正面临全新的突破。其中一个显著的路径便是融合德育内容,使得学科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德育,作为当下教育环境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我完善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洞察世界的发展规律,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历史,作为一门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学科,不仅揭示了古今中外的重大事件,更透过这些事件的表象,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进步和发展的本质。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部编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通过讲述秦代的政治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以及统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优势。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历史事件本身,更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愿意为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样,在学习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艺术成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科学家、艺术家们的生平事迹和他们的献身精神,学生可以体会到这些伟人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艺术成就在当下的传承状态,鼓励他们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跨学科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当注重融合德育内容。通过深入挖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元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融合其他学科内容
在跨学科教学的探索中,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出更具创意和实效的解决方案。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寻求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以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的教学为例,这一历史时期具有特殊性,是政治制度、资源分布、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教材中,对于这一过程的描述较为简略,图片展示也相对单一。因此,教师需要提前梳理相关背景资料,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地图,展示当时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演进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理解“三国鼎立”的成因,还能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来解读历史事件,这可以提升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再如,在教学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内容时,课文详细描述了北魏时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措施。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措施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可以设问:“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何作用?它们与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学会从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政治措施对社会进程的深远影响。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政、史、地三个学科之间的紧密关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这三个学科的意识,从而在分析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政、史、地的知识和方法,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见解。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优化作业内容的设计
在跨学科教学的理念下,教师不仅要把控好课堂教学,更需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使跨学科教学能够无缝融入,进而增强跨学科教学的连贯性,扩大学生与跨学科内容的接触面。历史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有效实施跨学科教学的重要阵地。因此,历史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为学生设计更为全面、多元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历史知识,还能在其他学科方面得到发展。
以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项跨学科内容的作业。具体而言,可以让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对比《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个课时中文明发展起源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创作意图以简洁的小报告形式在班级上进行分享。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本单元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实现在同一学科作业中培养不同学科素养的目标,从而强化历史学科作业的教学价值。
又如,在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8课时“百家争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富有创意的跨学科作业。如要求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根据某一历史特色,赋予其独特的艺术表达,从而起到反讽、揭露事实等作用。然而,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且对相关历史事件缺乏深入思考,这样的内容考核往往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设计这样的作业,旨在从美术学科的角度,为“百家争鸣”这一历史事件赋予鲜活的现实意义。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出具有新意的作品,同时也赋予了历史学科内容新的艺术价值。
通过优化作业内容的设计,我们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还能促进他们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在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和综合思维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跨学科内容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质性发展。为了有效检验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设计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实践活动显得尤为必要。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机会,锻炼其实践能力,而且通过丰富且开放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更全面的自我认知。
以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教材第14课时“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以“丝绸之路的发展”为活动主题,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全面探索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知识。这包括丝绸之路的发展背景、起始地址、最初交易的物品以及途经的国家等,还要深入探究丝绸之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及其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深远意义。活动最后,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形成报告或制作PPT在班级上进行展示。
在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将充分考验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信息检索与整合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化对“丝绸之路”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更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合作、如何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此外,这样的实践活动还能够拓展历史教材上的内容,使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总的来说,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更能够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5.完善跨学科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发现优点与不足的关键途径。在当前跨学科教学备受重视的背景下,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尤为重要。这一机制应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同时客观评价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效果,为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教学设备和智能学习软件的广泛应用,教师应积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利用这些先进技术辅助教学评价工作。这不仅能够确保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得以有效实施,还能实现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长轨迹的动态追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而学生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例如,教师可以将不同课时的教学方案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整理,并将每个课时的教学反思同步录入系统。同时,将学生的课时检测结果和班级学习表现等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在一到两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教师可以直观对比和分析这些数据,甚至可以利用软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形式,便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反思。
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清晰了解到跨学科教学方法中,哪些方法和内容最受学生欢迎,以及这些方法取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些发现,教师可以在后期的跨学科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加大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所占的教学比例,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直观的数据呈现,他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历史学科中的薄弱环节,还能对自己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形成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和改进。
总之,健全跨学科评价机制是促进教学相长、提升跨学科教学效果的关键举措。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评价工作,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优化跨学科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实现跨学科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跨学科教学理念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优化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深刻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历史教师应深刻认识跨学科教学的核心要素,明确跨学科的内容选择、教学目标设定,确保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与评价方式相互呼应,进而提升跨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教师还需关注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跨学科教学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和个性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推动历史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封婷婷、刘洋《“学为中心”视角下历史与体育跨学科融合的策略》,《中学课程辅导》2024年第9期。
[2] 夏金梅《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策略》,《家长》2024年第6期。
[3] 张小彦《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的策略与设计》,《教育观察》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