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的文化生活”为例,探讨了深度学习视域下“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本文展示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当代文化参与”的任务群教学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积极参与,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41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当代文化参与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高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如何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通过任务群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当代文化参与”的实践活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的文化生活”为例,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的内涵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应用,而“当代文化参与”则要求学生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对文化的认识、理解、分析和创新能力。任务群教学则是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基本载体,注重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真实性的任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
二、“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中“家乡的文化生活”单元的设计理念与教学现状
“当代文化参与”是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部分,是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方式。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家乡文化生活”属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现象,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单元包括“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和“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三个学习任务,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完成此教学设计任务需要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来收集资料,对家乡的文化现象展开系统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践教学中发现,不少教师并不了解“当代文化参与”的内涵,容易将活动课设计得缺乏建设意义,导致“家乡文化生活”有参与但无内容,或者上成美食品鉴课,或者上成方言交流课,在看似热闹的背后却是空有其表,学生并没有真正触摸到“当代文化”的内核,更谈不上交流与传递。此外,还有不少一线教师缺乏“大语文”教学理念,对“当代文化参与”的教学设计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落实到真正的“参与”“探究”的社会实践中去。导致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只是流于表面。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挑战性任务
“深度学习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预先设计的方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有计划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根据“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不同任务要求选择不同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落实“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目标。
在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创设与家乡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推动其进行文化创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有生命力。例如,在“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任务中,可以开展“家乡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现状”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并探索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围绕这一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做如下设计:
1.记录家乡传统手工艺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传统手工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手工艺人、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关于该手工艺的历史、制作流程、文化内涵等信息。并运用摄影、摄像、文字记录等手段,记录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手工艺人的工作场景。最后,撰写一篇关于该传统手工艺的研究报告,包括手工艺的历史、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等。
2.家乡传统手工艺传承与现状调查
学生要先设计一份关于家乡传统手工艺传承与现状的问卷调查,内容涵盖手工艺人的年龄结构、传承方式、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方面。然后在家乡范围内发放问卷,并回收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家乡传统手工艺传承与现状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实地考察和访谈结果,分析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最后完成一份关于家乡传统手工艺传承与现状的调查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如此,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家乡传统手工艺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还培养了观察、访谈、调查等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并结合自己的认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豪感,还能促使学生为家乡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注重跨学科融合,将语文、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但也要避免学科融合的表面化和形式化。深度学习视域下,我们设计的实践活动不能脱离语文性,不能成为几个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语文学习的要素之上,能联系日常文化生活,把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探索放在重要位置,从而使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并提升核心素养。我们可以选择小的切口进行深度探索,以“运用语文与艺术的融合来创意性地记录和传播家乡的历史文化”这一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地方志、访问老人、参观历史遗迹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等。在调研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语文的记叙、描写等手法,撰写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故事或散文。同时,引导他们结合所学的绘画、摄影等艺术知识,将这些故事或散文转化为视觉艺术作品。例如,学生可以将一个古老的故事画成连环画,或者用摄影的方式捕捉历史遗迹的韵味。他们可以通过展览、演讲、短视频等形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尊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通过语文与艺术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学科学习的平台。他们可以在实践中体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通过记录和传播家乡的历史文化,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还可以为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贡献。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家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而在展示与交流环节,他们的作品更容易被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技术传播文化的能力。
(三)构筑师生学习共同体,深化探究性学习方式
深度学习强调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对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给予发自内心的尊重,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并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开展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但学生个体学习所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需要通过同伴的交流碰撞来实现。因此,“当代文化参与”这一任务群不仅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合作学习,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作为“当代文化参与”案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挑战性。这需要教师做好辅助者的角色,基于教材相关要求,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在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置于日常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突出家乡人物和风物的特点,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我们福建作为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乡土资源和人文资源。武夷山、鼓浪屿、土楼等都是福建的代表性景点,它们不仅展现了福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也承载着福建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
基于上述资源,依据学生所生活的地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选题,然后进行小组分工,鼓励学生开展访谈,调查身边的人,做好摄像、录音和记录,深入探求家乡的发展变化。同时,在学生调查时,教师需要制定调查规则,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必要时设计统计表和统计图加以说明,详细标注信息来源,并对网络中关于福建的介绍加以整理,不断完善调查信息。在开展访谈时,问题设计要细致且具有逻辑性,围绕受访者所涉领域开展提问,强化家乡文化的宣传力度。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将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进行联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独有的思维方式,同时,在探究家乡文化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养成分享和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基于课堂,回到课堂,构筑深度学习的有效模式
教师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反馈,是帮助学生开展深入学习的有效方式。它不但能具体诊断学生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作出适当调整,还能帮助教师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在进行整体感知、实地探索和阅读大量的材料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家乡的景和人物写一篇800字的短文来展现家乡的人物或风物,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高中生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层,很难对家乡人物或风物背后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导致实践活动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这时,基于课堂反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切口选题,并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文化。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家乡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的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例如,如果学生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教师可以提供关于该城市的历史沿革、名人轶事、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资料。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家乡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下面以“走进地方名人录”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家乡地方名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名人的兴趣。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名人是谁吗?他们与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名人的重要性和影响。
1.建立地方名人录体系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名人,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地方名人录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包括名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生卒年月、职业领域等)、主要成就和贡献、相关事迹和故事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网络资源或邀请当地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收集并整理这些资料。
2.分组研究与深入探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名人进行研究。学生可以围绕该名人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该名人在家乡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对家乡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品质和精神?
3.课堂反馈与材料补充
在学生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成果,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网络资源或专家讲座等补充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名人的文化价值。
4.写作指导与短文撰写
在学生对家乡名人有了深入了解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撰写一篇家乡名人志。短文应包含以下内容:名人的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故事,体现其品质和精神。名人对家乡文化和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学生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在撰写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家乡名人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5.作品展示与交流分享
学生完成短文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作品展示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PPT或海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悟。
6.总结与反思
最后,教师应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地方名人录、感悟家乡文化。
(五)倡导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在不断反思中深度学习
本任务群的目标达成度情况需采用多元参与评价的方法,从而将学习过程和效果可视化。
基于此,教师须关注学生活动进展并给予全程反馈指导,推动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向更高一层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和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填补知识漏洞,这样才能将语文深度学习落到实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采用组内互评、班级共评等方式,让其他学生从各种角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展开评价,将评改优先权给予学生,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 华雨《技术助力语文深度学习,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年第6期。
[2] 张蓉《学习任务群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3] 周京昱《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研究》,《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年第11期。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建构的实践研究》的成果,编号:FJJKZX2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