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单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应用

2024-10-27 00:00孙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9期

摘 要:大单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整合和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而大单元教学法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了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评估了其有效性。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案例和学生阅读成绩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大单元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法 小学生 阅读理解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05

阅读理解是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学习发展。传统的分散式教学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未能有效支持学生理解复杂的文本结构和内容,因此,寻求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大单元教学法通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连贯的学习体验。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更加系统的知识结构,而且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大单元教学法概述

1.大单元教学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大单元教学法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形成覆盖广泛学科知识的教学单元。这种方法不仅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单元教学法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中心,设计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互动和探究中提高理解能力。

2.大单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大单元gEtjf+q6lV0d3NS3/l1hTA==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源自多个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发展理论。首先,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需要在社会互动中进行。大单元教学法通过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习过程更加社会化。其次,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理论也为大单元教学法提供了理论支撑。该理论提倡教育内容应呈螺旋式上升,复杂度逐渐增加。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重复接触到关键概念,但每次都在更深层次上进行探索和应用。

二、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策略设计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需要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设计教学策略。首先,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这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展词汇量、以及增强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接着,围绕具体的课文主题,设计一系列互相关联且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多维度深入探索文本内容。

以五年级的第一大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不仅各自精彩,而且共同构建了对自然界和生物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学策略的设计可以围绕“自然与生物”这一主题展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讨,比如讨论每篇课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例如,在《白鹭》一文中,描述白鹭在湿地环境中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湿地环境对白鹭生存的重要性。同样,在《落花生》中,通过落花生生长的过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植物生长的条件和过程,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其次,设计交叉课程的学习活动,如将《桂花雨》中的诗意景象与艺术课程结合,让学生尝试用绘画或剪纸表达他们对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象的感受和理解。此外,通过《珍珠鸟》课文,可以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研究不同鸟类的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将这些课文联系起来,教师可以组织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要求学生围绕“自然的语言”主题,从每篇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创建一个展示板或数字演示文稿,展示他们对这些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策略设计,大单元教学法能够有效整合和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真正提高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教学实践分析

在大单元教学法的框架下,教师可以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综合和深入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以下是围绕五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的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然界与生物的互动”为主题,巧妙地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这四篇课文融为一个教学整体,旨在通过主题的统一来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跨文本的联系能力。

教学的第一步是设置场景和背景,使学生理解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入了一个虚拟的生态系统模型,将四篇课文中的生物和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模型,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生物在各自环境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接下来,教师组织了一个以“观察与记录”为核心的活动,学生需要根据课文中的描述,观察并记录每种生物的特征和行为。在《白鹭》的部分,学生需要详细描述白鹭如何在湿地中捕食;在《落花生》中,他们需要记录落花生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桂花雨》则让学生对植物如何影响和被周围环境影响进行观察;而《珍珠鸟》则让学生探讨珍珠鸟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例如,在教学《白鹭》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精选的课文段落,集中注意力理解白鹭的捕食行为。教师开始讲解时,首先通过投影展示一张白鹭在浅水中行走的图片,然后解释说:“观察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白鹭的脚非常长,脚趾分得开,这有助于它在软泥或浅水中稳定行走而不会陷下去。这种结构是白鹭捕食时的一大优势。”接着,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白鹭捕食的视频,详细描述其行为过程:“注意观察白鹭的动作,它们移动时几乎不发出声音,非常小心地接近猎物。这是因为白鹭非常依赖视觉来发现水中的鱼类。它们的这种悄无声息的行走方式,能够帮助它们接近猎物而不被发现。”

教师继续补充说明:“白鹭在接近猎物时会非常缓慢甚至停止移动,这时它们会保持静止的状态,耐心等待最佳的捕食时机。一旦发现机会,白鹭会迅速用其锐利的长喙刺入水中抓捕鱼类。”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了白鹭捕食技巧的高效性和精确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白鹭如何适应生态环境以及其身体结构如何优化以适应捕食行为。分析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从白鹭的捕食行为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它们的行为适应性和生存策略如何增进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互动讨论,教师不仅仅传达了生物学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安排了一系列互动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在文本中被描绘。学生们分组讨论,每组从一篇课文出发,然后寻找与其他三篇课文的联系,从而形成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全面理解。例如,以《桂花雨》为起点的一组学生开始分析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象和生物的互动,然后探索这些元素与其他三篇课文中的内容的联系。

《桂花雨》生动描绘了桂花在绵绵细雨中盛开的情景,以及这种气候对植物生长的益处。学生们首先讨论水分和适宜的气候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这基础上,他们将与《落花生》中花生的生长周期联系起来,分析雨水如何帮助落花生生长,尤其是在生长早期,落花生对水分的需求极为关键。

此外,学生们还探讨了《桂花雨》中,雨后新鲜的空气如何吸引各种鸟类和昆虫。学生将这部分的内容与《珍珠鸟》中描述的珍珠鸟选择栖息地的内容相联系,学生们理解到,不同生物种类之间是如何通过各自的生态角色相互依存的。

在讨论《桂花雨》时,学生联系到《白鹭》的情景。学生们发现,白鹭在湿地中的捕食活动不仅依赖于水域的健康状态,也与周围植被的状况密切相关。湿地植被的丰富多样性可以支持更多种类的小鱼和昆虫,从而为白鹭等捕食者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大单元教学法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跨文本的连接,而且通过对自然界和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理解,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这种综合性的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研究方法与评价

1.研究设计

为了评估大单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通过实验设计,将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大单元教学法,而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分散式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两组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表现来评估大单元教学法的效果。

研究的具体设计如下:首先,选取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作为教学内容,该单元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涵盖了历史、文学、神话和经典小说等多个领域,适合用来检验大单元教学法在不同类型文本上的适应性和效果。

在实验开始前,所有参与学生需要完成一次基线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以确保两组学生在实验开始时的阅读水平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实验组的教师将根据大单元教学法的要求,对四篇课文进行整合教学,设计跨文本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主题讨论和文本比较分析等。对照组的教师则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分别教授每篇课文,重点在于课文的字面理解和语言知识讲解。

在实验期间,两组学生将接受几次形式多样的测评,包括课文理解测试、项目作业评分和教师的观察记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进展。实验结束时,所有学生再次进行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以评估学习成效。

此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单元教学法的具体影响,研究还包括定性部分,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来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教学体验。

2.结果与分析

在研究的定量分析部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在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来说,实验组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测试中的平均分数比实验前提高了15%,而对照组的提高仅为5%。这一显著差异表明,大单元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定性分析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一结果。以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为例,涵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四篇课文。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跨文本链接和主题探讨的方法,将这四篇文本通过共同的主题——“策略与智慧”进行整合。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智慧和使用策略的能力,然后与《景阳冈》中武松智斗老虎的情节相比较,探讨不同情境下的策略运用。在《猴王出世》的课程中,学生则探讨孙悟空如何使用智慧和力量来确立自己的地位,最后通过《红楼春趣》中的人物互动和策略游戏,深入理解策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也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增强了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学生的反馈表明,他们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兴奋和投入,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通过课堂观察和对学生访谈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单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显示出积极效果。教师反映,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更愿意参与讨论和活动,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力。

3.讨论与评价

在评估大单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中,我们验证了大单元教学法的有效性。

首先,研究结果表明,大单元教学法能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在理解复杂文本和跨文本链接方面。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整合相关主题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处理第二单元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等课文时,学生通过探讨不同文本中的“策略与智慧”主题,能够更深入理解各个故事背后的意义和联系。这种深度的文本分析和主题探讨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从教师的反馈和课堂观察中得知,大单元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收信息,但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主动探索不同的知识点,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进行《草船借箭》和《景阳冈》的比较分析时,不仅需要理解文本内容,还需要评估不同策略的有效性,这种活动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然而,研究也揭示了大单元教学法实施中的一些挑战。首先是教学资源的需求。大单元教学法要求教师准备大量的跨学科材料和活动,这在资源和时间上可能对教师构成压力。此外,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大单元教学法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但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综上所述,在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实践中,大单元教学法通过其整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显著优化了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侯庆凯《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分析》,《教育》2024年第7期。

[2] 张灿《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学苑教育》2024年第4期。

[3] 韦性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索》,《甘肃教育》2024年第2期。

[4] 李福元《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基础教育论坛》2024年第1期。

(孙超,1987年生,女,汉族,菏泽定陶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