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为主线,以单元为载体构建了明确的内容体系,模块化形式更加突出,加强整合的编排目的也更加明确。因此,基于大单元视角加强读写结合教学是教学的大趋势。文章以此为背景,通过逻辑分析、查阅文献等方式研究大单元视角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先分析了大单元视角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指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其次,结合部编版教材的内容与特点分析了大单元视角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可行性。最后,就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提出研究单元导语,明确读写结合方向;紧扣单元课文,组织学生读写训练;客观实施评价,增强学生读写信心等建议。
关键词:大单元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23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写作,可以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纵观部编版语文教材,同一个单元不同模块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为教师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提供了契机。新形势下,教师应树立大单元教学理念,有机运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减少资源浪费,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的效益。但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基于大单元视角展开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并不乐观,或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或是缺乏成熟的经验,在读写结合教学上浅尝辄止。故此,本文就大单元视角下读写结合教学实施策略展开探讨,以期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一、大单元视角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传统小学语文课上,学生的阅读普遍存在浅显化问题。教师经常运用“讲解—接受”式教学法,而学生被动地“等、靠、要”,学习内容完全取决于教师教授的内容,导致全班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千篇一律。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他们思维与个性的发展。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从文章情感、文章结构、语言知识以及阅读感悟等方面仔细阅读文本,深度参与阅读活动,从多个维度、角度解析文本,有助于拓宽阅读深度。
其次,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抵触、畏惧心理,写出来的作文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读写结合背景下,学生带着清晰、明确的写作目的去阅读,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技巧以及写作语言等。具体来说,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合理地穿插一些“小练笔”或“微写作”任务,如扩写、写读后感、仿写等,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由此可见,展开读写结合教学,学生接触很多写作技巧并有效内化,可以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策略
(一)研究单元导语,明确读写结合方向
单元导语是部编版教材中的重要板块,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板块。在大单元视角下展开读写结合教学,教师应深入研究单元导语,结合单元主题、语文要素等明确读写结合方向,为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以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七单元为例,分析教材上的单元导语可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寻找天地间隐藏的奥秘”,而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这个单元的阅读模块安排了三篇课文,而习作模块是《国宝大熊猫》,要求学生能够查找资料,合理地整合信息,依据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在引导学生分析单元导语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拓宽读写结合深度。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需要哪些信息?”再根据学生的答案阐述“整合信息”的含义。由于大多数学生还未学习单元内容,所以给出的答案比较片面、主观,不知道如何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这个时候,教师顺势引导:“我们不知道如何去介绍一种事物,不懂得如何收集与整合信息,但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会为我们解答。”以此激发学生的读写结合动机,充分发挥单元导语版块的应用价值,为接下来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紧扣单元课文,组织学生读写训练
在大单元视角下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大单元教学目标,以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为载体,以语文要素为切入点,指导学生改写、续写、扩写、仿写、缩写,通过见缝插针的训练和多角度的读写结合,让大单元下的阅读模块与写作模块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1.关注好词好句,指导学生练习遣词造句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都经过了层层筛选。好词佳句是文章的点缀,会让文章更加生动、优美。大单元视角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若是遇到独具匠心的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等,或是遇到夸张、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又或是遇到描写细致、幽默生动、画龙点睛等句子,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带领他们练习。如《海底世界》中的“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以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或场景为对象,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宽其阅读深度,还能提升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2.仔细琢磨好段,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纵观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可知,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写的作文如同白话文,毫无美感。在大单元视角下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仔细揣摩好段,对他们进行片段训练,这是拓宽学生阅读深度且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并指导随文练笔,或是组织句群,或是排列句序,或是按照递进、承接、并列等结构构段,又或是指导学生进行场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还可以着重训练环境、心理、外貌、神态、语言描写,帮助学生不断夯实表达基本功,使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第一,多方提问,细致描写。通过对小学生作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写不具体”是一个通病,教师可以立足大单元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多方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细致描写。以《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大地的珍藏”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描写大地的珍藏,写了哪些事物?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秋天和冬天又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再指导他们迁移应用,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处景色或事物,具体细致地描写,要让写出来的内容让读者看到后仿佛亲身经历一般。第二,审美鉴赏,吸收内化。教材上的语篇是精品中的精品,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意境内涵,都具有借鉴价值。在大单元视角下展开读写结合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审美鉴赏,交还给学生读写主动权,以此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并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部编版语文三下第七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并交流《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这几篇课文,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者认为描写优美的句子,阐述感兴趣或者认为优美的原因,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介绍奇妙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干预,给予学生暗示、指导,并给学生布置“微写作”任务。比如,很多学生喜欢《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天空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勾画大地的?”鼓励学生写一篇精炼的短文,将作者所写的内容概括出来。在学生审美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暗示,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作者从四个维度展开,描写天空的奇妙,分别是清晨的日出、变化的云彩、落日的余晖、闪烁的群星,而描写大地的奇妙是从五个维度进行的,分别是植物的生长、水果的颜色、夏日的树叶、秋天的光辉、冬天的风雪。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实现了与作者的“跨时空”对话,感受到作者对世界的喜爱,知道作者在介绍事物时候按照时间顺序,然后将这种描写方式内化成自己的写作方式,转化为写作技能,学会有序地介绍某一种事物。这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深度,又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
3.揣摩篇章结构,指导学生借鉴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是一项重要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质量,但纵观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出来的作文缺乏逻辑性,层次不请,主题不明。大单元视角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揣摩篇章结构,指导学生借鉴谋篇布局,将大单元下的几篇文本组合在一起比较,琢磨题目、立意、选材、详略、写法等,探索作者在谋篇布局上使用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把握规律,总结方法和技巧,通过迁移训练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尤其是模仿写作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几篇文本放在一起比较分析,梳理其结构脉络,揣摩作者使用的描写方式,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或是按照内容归类,或是按照事情发展,或是按照地点转化,或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拟定提纲,拓展思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生动、具体的描绘。
4.分析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抒发读后感悟
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也有对应的情感,或是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或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或是对传统文化的赞叹等。大单元视角下展开读写结合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分析单元人文主题以及每篇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悟。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深度,还能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一共安排了四篇课文。除了教材上的《纸的发明》《赵州桥》等文章以外,教师还可以引进一些关于介绍传统文化的文章,如介绍传统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的内容,丰富单元教学内涵。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体会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探究中华文化之美的兴趣,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几篇文本,从传统节日、建筑等方面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综合自己阅读几篇文本后的感悟,谈论自己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后的思考与感想。在学生完成读后感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以此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客观实施评价,增强学生读写信心
基于大单元视角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即实施教学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于大单元教学具有系统性,内容复杂,为了及时予以学生反馈,教师可以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围绕大单元教学目标细化评价标准,精准反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学习成果并有的放矢地改进不足。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要从不同维度着手,既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还要与大单元目标、课程标准等保持一致。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基于大单元目标确定评价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并确定评价内容,为提升学生读写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大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课文中所描写的对象均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植物、动物等,展现出来的世界五彩缤纷。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和写作后,可以通过“你写的作文是最近观察的印象深刻的场景或事物吗”“你在观察过程中除了使用眼睛以外还运用了哪些感官”“你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到了哪些变化”这类评价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在拓宽学生阅读深度的同时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评价标准越细化,实施的评价越能反馈出实情,越能发挥出调节、激励功能,从达成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强调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增强整合意识,基于大单元视角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此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教学时间。大单元视角下的读写结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任重道远,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还需要持续、深入地探索并反思总结,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夏懿婷《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摭谈》,《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31期。
[2] 龙旭、靳朝阳、王力《统编教材视域下“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实践》,《教育科学论坛》2023年第32期。
[3] 孙吉霞《基于大单元主题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19期。
[4] 杨芬芬《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小学生》2023年第5期。
[5] 黄绍悦、张昊《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分析》,《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5期。
[6] 范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创新路径》,《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9期。
(张怡蓉,1992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大单元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