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既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多以知识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无法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未能有效推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立足核心素养视角,探索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分析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问题,最后提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2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路径。在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出改变。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其综合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优化创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当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然而,如何有效地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从学生层面而言,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涵盖文化意识、语言表达、审美创造等各个方面。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及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比如,运用学习平台,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信息化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文化意识。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2.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主体。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合,不仅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还能确保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这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思维,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意识,如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等,这能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为教师后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基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教师之间还会相互交流和合作,形成长效的教学共同体,以此实现共同进步。
3.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信息化的应用,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到教材以外的知识,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突出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个人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新《课标》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虽然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且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但在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以下从三个方面对问题展开分析。
1.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理解、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在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一定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深度融合,进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教学手段有待创新
尽管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未能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忽略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用。导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往往被作为展示工具,例如展示课文内容、制作课件等,忽略了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多元性和网络性优势。在这一情况下,无法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难以为学生带来更为完整的教学活动。
3.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他们自身的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这一情况下,难以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与现阶段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与此同时,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忽略了语文的人文内涵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进一步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为全面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是否转变以及信息素养是否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如果未能转变教学观念,不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同时忽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那么便无法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难以实现教学育人目标。
针对这一方面,学校应当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如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理论知识、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等。同时,学校应当通过线上加线下、理论加实践的双线培训模式,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结合个人的教学安排和学习需求参加培训活动,以此保证培训活动的价值性和针对性。此外,学校还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设置“赛课”“观摩课”等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在实践中,学校可结合教师的具体表现以及实践操作情况给予鼓励,确保教师积极参与到后期的教学创新活动中,运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是促进教师共同进步的关键所在。因此,可通过每周一期的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在会议中分享教学案例和成果、交流教学心得体会、总结教学经验,以此实现教师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合作,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为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些实践方式,不仅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以此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运用智慧教育平台,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中,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在新时期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运而生,这一教育平台集“教师培训”“双师课堂”“教学评价”“资源查找”“作业设计”等模块于一体,能够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则可运用智慧教育平台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夯实知识基础、强化阅读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整篇课文以“富饶”二字统领全文,分别写了海水、海底、海里,以及海岛。全文通过总分总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基于这一篇课文,在教学前,教师便可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打开“学科工具”,运用其中的“生字卡”功能,为学生准备本篇课文的生字和新词。通过生字卡的动画和发音,使学生逐步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进行基础知识测试。比如,教师在平台中标注拼音,学生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词语,或根据对应的词语标注拼音。这种娱乐性强的互动式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后期课堂阅读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科工具”中的“思维导图”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要求学生运用平台的思维导图工具,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题,并结合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围绕中心主题确定副分段主题,并补全分段主题的内容,从而将文章的主旨、关键信息等用图形化的方式直观表现出来。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同时,还能使抽象的文字信息变得更加直观,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这一环节,学生会将“西沙群岛”作为中心主题,围绕“海底”“海面”“海里”呈现思维导图,将西沙群岛的富饶直观表现出来。有的学生会在“西沙群岛”这一中心主题的引导下,将“字词”“结构”“拓展”作为分段主题,并结合这一内容填充思维导图。比如,在“字词”中添加本文的生字新词以及多音字;在“拓展”中,添加本篇课文所出现的修辞手法等。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平台设计随堂练习,如基础知识练习、阅读理解练习、内容复述练习、词汇运用练习等,学生在做完这些练习后,即可直接上传平台,由教师及时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能更直观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进行针对性引导,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充分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在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
3.巧妙应用人工智能,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基础的发展情况,以此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中,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如课堂回答问题的质量、完成作业的质量、创新实践的效果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系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学习计划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时,教师可在课前借助学习平台开展微课预习活动,并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自动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以此了解学生对整篇课文的预习情况。比如,学生在完成微课预习后,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系统设计《猴王出世》的预习检测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在完成之后,人工智能系统会自动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生成学生的专属画像。教师则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分析结果,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以及推荐有关的学习资源,确保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人工智能系统中的互动工具,比如通过智能问答、在线讨论的工具,设计与本篇课文有关的问题。如:“你认为石猴当上猴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石头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你能否用一段话描述整个故事内容呢?”人工智能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实时反馈答案正确与否,并给出合理的解释,以便于学生了解整篇课文的主旨以及找到自身的不足。在学习完整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人工智能系统为学生生成专属的阅读计划。如每周一至周五阅读《西游记》名著,至少阅读一个故事情节,并写下阅读心得。在周五的语文课中,利用五分钟时间,随机抽学生上台分享阅读的故事情节,以及心得体会。设计这样的针对性阅读计划,能激发的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达到的教育目标。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要了解多样化的信息技术以及应用方式,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此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薛翠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也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教师》2018年第11期。
[2] 徐海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亚太教育》2019年第11期。
[3] 张宁、王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核心素养——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巧妙引入与运用》,《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年第8期。
[4] 蔡美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新课程》2019年第1期。
[5] 杨翠莲《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