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与单课时教学不同,大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特征,能帮助学生在单元主题引领下,思考、探索、学习、实践,也能实现学生语文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基于此,本文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展开探索,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框架设计,并说明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意在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知识,从而强化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16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是2022版语文新《课标》所强调的内容。而“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素养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实施秉持的教学理念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终点。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不仅符合“加强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要求,也能实现单课时教学无法实现的效果,可以说大单元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框架设计
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分析探索,大单元教学很好地规避了教学误区,解决了教学目标零碎、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师行为主体化等问题,不仅保障了课程教学效果,也能引导学生在单元视角下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在教师引领下分析筛选整合知识,合作探索学习问题,强化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构成了大单元教学清晰的结构框架,因此,为了凸显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大单元教学框架可作如下设计:
第一,制定学习目标。教师要明确单元主题,辨别其中所蕴含的学科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学生学情等,分析单元内容把握重难点,从而确定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既是学生的学习指引,也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所以应当以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依据,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习目标对大单元教学的统领作用。
第二,学习任务是大单元教学的保障。2022版语文新《课标》中强调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构建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因此,应用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指引,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积极整合课内外学习内容,创设单元大情境,以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学习、探索、实践,注意凸显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使之可以指向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第三,学习评价是大单元教学的保障。评价作为教学延伸和补充,在教学中,如果缺失评价很容易造成学习过程割裂。没有评价,教师不能及时观察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样,如果评价方式过于随意、简单,则不能确认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也无法判别学生的学习状态,更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提出针对性建议,最终会让大单元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所以,结合语文课程特点以及核心素养内涵,考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近期发展趋势等因素,教师要灵活运用评价方式,融入多元评价主体,力求以评价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
1.开展单元备课,明确学习目标
备课是教学前提,也是解读单元系统,明确教学定位,把握教学重点的关键所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单元备课,也就是将教材中的单元作为基本单位,理清语文要素,在备课中实现共性和个性结合,从学生学情、能力培养等入手,融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此不仅能通过整体架构的教学设计,提高大单元教学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有8个单元,其中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共有6个,从整体分析,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评鉴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扩宽文学阅读视野,从而使之具备与自身成长、发展相匹配的品格和能力。
第二单元以“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为开篇,直接点明了单元学习内容,同时以“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设计《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四篇课文。其中也设计了口语交际:怎样表演课本剧。习作:写读后感和快乐读书吧的模块。本单元是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第一次集中性出现古典名著,意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兴趣。
结合“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语文要素,可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学习认识书写单元生字,认读五个多音字,能准确书写26个汉字和17个词语;在单元学习中,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阅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能针对怎样表演课本剧展开讨论分析,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索,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形成一致的看法;具备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愿意在课外时间读一读名著,并在阅读之后书写自己的读后感;学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单元的四个故事,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能评价名著中的人物,感受人物丰满的形象。
以单元备课的形式把握教学重点,结合核心素养,制定单元学习目标能保证教学有序开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考虑不同学生的学情,在学习目标基础上,明确分层教学目标,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能将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细化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2.依托单元主题,优化教学过程
单元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依托,而单元中无论是课文、口语交际,还是习作,都是依托单元主题和单元要素而设计的,在核心素养引领下,为了提升大单元教学质量,教师要从单元主题入手,结合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在单元教学中首先要完成识字课教学,要求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这里可要求学生以自由阅读的方式完成本单元四篇课文的阅读,同时也要借助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为后续学习任务完成、课文内容理解以及名著阅读打好基础。
与单课时教学不同,单元阅读具有整体性特征。《草船借箭》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学单元导读页,读一读四句话,想一想分别介绍了哪一部名著,从中你看到了什么,然后,结合自己已有的名著阅读经验和方法,运用泛读的方式了解名著基本内容,再以细致阅读的方式把握故事情节、探索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可引入本单元其他三篇课文,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名著阅读中能有感情地阅读,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
此外,本单元是典型的阅读单元,其中“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是单元语文要素,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通过组内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分析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最后,分享和交流,不断强化自己的古典名著阅读兴趣并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是保障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关键路径,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单元学习的重要选择。除去识字、阅读以外,教师也要重视写作、口语交流等教学实施,这样才能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3.联系学生实际,创设单元情境
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能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和探索提供空间和时间。同时,很多教育学家认为,情境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多元化情境创设影响了教学过程,也会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大单元教学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以教学情境为依托。因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所呈现出的综合能力和价值观念,需要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在情境中积极完成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在大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入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五年级学生对于四大名著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甚至十分佩服某些小说中的人物,但是对于其他人物却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单元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入手,结合时代背景,融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视觉感官,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呈现剧版《三国演义》中有大智慧的“孔明”先生,《西游记》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学生们熟悉的打虎英雄武松以及《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由于教师所选择的图片均是来自学生熟悉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所以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教师可借助课堂热烈的讨论氛围,适时地说道:“同学们,我相信这些图片中的人物你们并不陌生,巧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和他们有关,我们一起从这些熟悉的人物入手,读一读、看一看、找一找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吧。”由此,一个“赏经典人物,探名著故事”的情境就创设完成了。这个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元素入手,将本单元主题与之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连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
4.搭建任务支架,启发学生思维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依托情境任务而完成的系列化学习活动,也可以说任务是单元教学的突破口。结合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以及“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这两个语文要素,可确定五下第二单元阅读重点就是借助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名著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对于任务支架的搭建可运用这样的方式。
在“赏经典人物,探名著故事”的情境中,单元整体学习主任务可分为古典名著我接触、故事内容我梳理、优秀剧本我改编、精彩剧集我演绎,这四个学习任务搭建了单元整体学习的框架,不仅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也能推动单元教学的有序开展。
第一个主任务为“古典名著我接触”,可以看作一个前置性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调查问卷,了解四大名著的作者、朝代、简介和影响。同时,教师可发布子任务:“单元学习招募令,了解本单元中任意一本名著的整本书内容,以分组阅读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名著。”
第二个主任务为“故事内容我梳理”,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子任务“结合预习单,自主识字写字,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完成自主阅读表。了解故事情节,梳理起因、经过、结果,绘制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梳理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故事人物,完成人物访谈;从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入手,制作性格卡”。
第三个主任务“优秀剧本我改编”子任务设计为:“了解剧本改编需要的条件,小组讨论如何演好课本剧;梳理课本剧提纲,尝试根据文本情节更改课本剧;小组分工,确定课本剧导演、道具制作、演员、旁白等。”
第四个主任务“精彩剧集我演绎”子任务设计为:“熟悉文本读后感,以人物小传、故事情节梳理、我的阅读感受、我喜欢的人物等方式进行;为小组课本剧制作一张推广海报;在课堂中完成课本剧演绎。”
单元主任务设计能构建教学框架,子任务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单元学习,不仅能体会名著阅读的趣味,也能让他们在任务探索、任务完成中获得能力、素养培养。
5.优化教学评价,展现育人价值
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同时,评价应该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所以,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评价,让评价在教学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充分展现大单元教学育人的价值。
首先,确定评价的起点,也就是依据核心素养内涵和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目标,要注意目标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相关学习经验,从而精准定位大单元教学。针对五下第二单元,评价目标为:
精准识别本单元所出现的生字,并且会书写中的重点字词;在单元阅读中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感悟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可以和其他学生共同参演一场课本剧,能够为课本剧制作一张海报。
其次,嵌入多元化评价主体。在评价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优秀剧本我改编”的主任务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评价主体作用,在互相合作中挖掘自身潜能,积极回顾任务完成过程,提升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此外,教师要在情境中融入多元评价方式,无论是教学活动任务完成,还是互动讨论等,都能积极发挥单元评价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更多收获。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引领下,教师要完善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从单元备课入手,明确学习目标,依托单元主题,优化教学过程,联系学生实际,创设单元情境,搭建任务支架,启发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评价,展现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月、兰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小学生》2024年第3期。
[2] 陈安美《任务群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名师在线》2024年第7期。
[3] 景向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举隅》,《名师在线》2023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