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联,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落实读写结合的意义,随后从四个角度提出了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包括脱离固定思维、拓展学生思路,多个角度切入、强化读写能力,应用情境教学、实现读写一体,巧用评价手段、完成教学闭环。希望本文能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强化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读写一体 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13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性的书写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强化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也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都是学科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从阅读角度来说,在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写作的兴趣及写作主动性,并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手法,将其应用到自身写作当中;而从写作角度来说,学生写作时的身份从阅读者转变为创作者,能够站在上帝视角审视文章,对于文章结构以及文章手法的理解程度会更高,也能够将这种理解应用在自身阅读当中。阅读写作本为一体,无阅读则无写作,而无写作则无法提高阅读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关联。
2.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促进性
基本关联层面以外,阅读与写作也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提升。倘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而写作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巩固与升华。在阅读教学当中,学生的语感逐步形成,写作材料逐步积累,同时,依靠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运用能力,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巩固自身的阅读能力,因此,大多数教师都会采取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指的是将阅读和写作两项技能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读写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各种文本类型,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培养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所学的知识,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形成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因此,读写结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读写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质的非虚构文本,学生可以模仿和学习作者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和组织能力,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读写结合可以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读写结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学生在阅读不同题材和类型的作品时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造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因此,读写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最后,读写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习语文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可以发现乐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更主动地学习语文,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具有多重意义,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脱离固定思维,拓展学生思路
随着学生年纪的增长,学业的繁重会让学生失去深思的“耐心”,但是失去“耐心”的同时,学生却会出现“深究”的执着。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远比教师想象中的多,但是要如何将学生的探索欲引入“枯燥乏味”的课堂中是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研究的内容,这也是教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教师团队的年轻化,教师完全有能力将网络上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东西引入课堂,从而提升学生们对于阅读的理解,将抽象晦涩、枯燥难懂的文学作品变得生动有趣、利于理解,将作者隐晦表达的中心思想直白地表露出来。而对于阅读困难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考虑将有声阅读引入课堂,来吸引阅读兴趣低下的同学,抓准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多种工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理解困难的同学是否考虑从简入难,逐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因材施教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善于、乐于发现生活中每一个人对于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理解,所以,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
例如,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文中对于祥子形象的描写十分具体,甚至明确到颧骨和右耳之间的疤,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祥子的形象形成较为具象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将老舍的描写换成图片特写,语言的转换变成特写的转换,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祥子的样子,写作时更容易产生“画面感”,加之“看+想”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习惯性思维,从被动阅读理解变为主动思考,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形成特有的文学思维。为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观察身边的同学,使用不同于文章的人物写作方法进行人物描写练习,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本身的想象力,既实现了写作材料的积累,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练习的机会,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2.多个角度切入,强化读写能力
学生步入三年级后,便需要不断地磨炼写作技巧,所以阅读、写作、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作文的把控和指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如何深化作文的内涵是小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在第一学段,学生并未真正接触写作,即使在二年级下学期引入了看图写话和简短的情景对话,但对于质量和内容的要求仍然较低,学生普遍采用流水账的形式进行写作。进入第二学段后,作文的加入使得学生面临的写作难度骤增,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摒弃之前“流水账”的作文模式十分困难,尤其是对于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不善于理解的学生而言,想要摆脱流水账的文字表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实现阅读与写作整合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在学生的阅读写作过程中,如何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确保表达的效果与脑海中一致,如何将意象幻化为实体,是对文字、语言运用的一大挑战,最好的方法就是借鉴表述,借鉴高级的文字使用方法,模仿文学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手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述的内容,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文章写作技巧,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后续写作积累更多可用的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母亲》为例,全文对于母亲的描写十分简短,但寥寥几笔就将人物外貌形象准确地描写出来,母亲在破旧厂房里工作的身影,呼唤母亲后“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既让人觉得疲惫、缓慢,又让人形成“我”在面对母亲时的忐忑心理,这些极其细微的描写引人入胜,虽然无法用单节课程让学生完全领悟精髓,但这种以动作为主要描写模式、不撰写情绪的高级写作手法,以及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材,正适合作为读写结合教学的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从“我”和“母亲”两个角度来分析动作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场景带给人的感受,再将教学重心放在写作中,让学生留心观察母亲的日常行为,通过文字去描述母亲日常生活中的付出以及让你感动的瞬间,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评价,充分阅读文章则是为了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文章表达方式,从而高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无限潜能,因材施教,授人以渔,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但阅读和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二者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各种文章的写作技巧,叙述方式、桥段的设计等,都是学生有待加强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沉下心来对文章的写作技巧以及对修辞手法进行理解和模仿,能够取得如虎添翼的效果。此外,教师也要大胆创新,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模式,逐渐摸索出适合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应用情境教学,实现读写一体
除了“读与写”二者连接的读写一体教学方式,教师也可加入“情境”这一教学工具,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掌握文章写作方法,并利用情境为学生创造写作主题与写作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94Y9LqxfcKfo7pYR7kCvDg==
一方面,图画情境是情境教学当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相较于传统的语言情境,图画情境更加直观、更加多样化、代入感更强,同时,图画也有助于学生展开联想,提升写作质量,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图画情境的特征来展开教学工作、推进读写一体。在应用图画情境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应当尽量应用视频作为图画情境,如果没有视频则可以用连贯的多幅图像来代替,尽可能避免单幅图画的出现,如果是描写静态画面的诗词则可以使用GIF图片来加强代入感、降低视觉审美疲劳的概率;将书本中的内容与图画情境相结合,确保学生不会沉浸在情境当中而忘记文章、诗词或写作主题,以至于无法形成情境关联;将语言情境与图画情境相结合,用图画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用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形成深层理解;重视图片的联想特征,为学生提供写作接口。
另一方面,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文字,文字之于语文正如同数字之于数学;但与数学相同的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文字与数字同样枯燥,想要解决文字的枯燥问题,语文教师便可以建立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在语文中感悟生活中的人、事、物,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基于生活情境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有效性。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4课《火烧云》的教学当中,教师便可以制作含有多张GIF图片或多个视频的课件,在第一段“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您老是金胡子了”的讲解中,教师便可以播放宏观的场景视频,将学生快速带入场景当中;在第2段“天上的云……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的讲解中,教师播放第二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火烧云的样子;随后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并配合语言情境为学生解释此番描写的特色,从而解决学生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建立情感共鸣,进而在保证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推动课程前进,提升课程连贯度;完成后,教师再播放各类云的样子,引导学生模仿《火烧云》的写作方式,撰写一段自己生活里见过的云的形态,学生会下意识地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转化为自己写作的方式,从而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4.巧用评价手段、完成教学闭环
一切教学都需要通过评价来构建起教学闭环,读写结合教学中同样如此。在阅读理解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设计相关的问题或任务,要求学生完成阅读理解活动,以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阅读技巧的运用以及对文本中的细节、主旨、观点的把握能力;在写作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例如让学生写文章、写日记、写作文等。在评价时,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估,看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表达清晰、结构合理、语言准确、观点连贯等特点,同时还可以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运用阅读所学的知识,将所读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亦可着重分析学生的写作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否与阅读材料产生了显著区别;在反思性评价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反思和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过程,学生可以分析自己在阅读中的难点、策略和提升点,以及在写作过程中的挑战和进步,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得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全面评估;在个案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品进行个案评价。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详细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同时还可以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
总结而言,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共同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一体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多个角度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金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微》,《语文课内外》2022年第30期。
[2] 尚国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学周刊》2022年第23期。
[3] 左彩丽《简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