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可视:基于“一地一网”的习作教学策略探寻

2024-10-27 00:00叶青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9期

摘 要:习作“可视化”是指将各种图形、图片以及精录的教学视频、取材生活的随拍等微视频融入作文体例,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的习作思维可视,走向生活习作的过程。以“近邻·互联网+中草药基地”为载体,将农耕体验活动与一定的写作教学目标或训练重点密切联系在一起,进行习作素材收集,借互联网技术有意、有序地唤醒学生农耕体验的记忆,运用可视化的图像、微视频等助力习作片段训练,不失为指导学生习作的一个好方法。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选材可视,创建生活课堂,让习作内容有趣;思维可视,创新单元习作,让习作指导有度;评改可视,创优展示平台,让习作评价有特。以此拓宽“三有”可视化习作教学路径,引导学生亲历活动过程,感受习作进步与成功带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快乐实践,快乐作文。

关键词:“三有”可视 微视频 习作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9.0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为了解决小学生习作“怕写”“无话可写”“条理不清”等问题,笔者尝试把作文教学搬进学校中草药基地,结合学校“近邻文化”进校园育人模式课程,建立一个基于生活体验的选材全息图,并利用好互联网中的微视频、图像等可视化资源,指导学生对场景中人、物、事的细微处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让学生的习作思维更有条理,体验作文的乐趣,实现低段习作“乐于表达”到高段“学会表达”的进阶。

一、选材可视,让习作内容“有趣”

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生活理论主张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笔者立足中草药基地,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可视化的“素材清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一)草药课程映屏幕,素材妙趣横生

叶圣陶先生强调,好文章源自真实生活。笔者所在的小学将教学楼后方一块50平方米的空地改造为“近邻·互联网+中草药基地”,并为三至六年级学生推出了校本拓展课程——“近邻·识草探秘”。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学生可以全面参与种植、护理、646804a9acfd5b90b041b29bce8b3114收获等环节。

在中草药基地,学生们可以目睹各种草药的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智能设备记录下草药的生长变化,形成了生动的电子相册和微视频资源,供学生随时观察和学习,还可以通过在线视频通话,直接请教“近邻生态圈”的中草药专家们。这种将生活实践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二)草药生长可视化,真情流露笔端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深知实践体验和真情实感的重要性。而中草药基地作为学生实践的新场所,正好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实践体验。中草药基地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奥秘的生活课堂。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到中草药的生长过程,观察到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这种实践体验,不仅让学生们对中草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更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我们将中草药基地的实践体验进行了可视化和数字化处理。通过智能设备,学生们可以实时观察中草药基地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状况和特点。教育信息化与中草药基地实践的融合,让学生们在写作中融入了真情实感,使习作内容更加有温度。他们在实践中获取体验,将感悟转化为文字,让写作成为一种享受和创造的过程。这种创新实践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思维可视,让习作指导“有度”

以“近邻·互联网+中草药基地”为载体,学生积累了大量可视化的习作素材。那么,怎样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习作素材,并唤醒学生的记忆带入习作课堂,让学生的习作思维可视化,将所见所思所感写下来,服务单元习作呢?

(一)借预学单,线索可视,指导观察有广度

观察能力是习作的根本能力之一。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整体性,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部编版教材中仅三年级就有五个单元的观察作文:《写日记》《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儿真美》《我的植物朋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然而,目前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高,大部分情况下是用眼睛看,而没有去了解和探究。因此,教师可设计有层次、有步骤、有针对性以及有具体的目标导向的习作预学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预学单:

孩子们,乘上“校园直通车”,你将深入中草药基地的腹地。那儿,金黄的蒲公英花,紫色的夏枯草,硕大且红润的枸杞,圆实饱满的黄芪……构成了独特的草药景致。在此,你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欣赏蟋蟀的悠扬小曲,目睹师生们辛勤耕耘、精心收获的动人场景,发现同学们欢声笑语的身影。更有机会亲身参与中草药的种植体验,除草、捉虫、施肥,制作草药标本,甚至参与“草药文化义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你的“草药小报”“草药感悟”,以及那些劳作中的“瞬间”画面,都将永远记录下你的情感与成长。赶快提起笔来,分享你每天的感悟与收获吧!

通过每天记录“图文并茂的观察日记”,在“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班级圈”或班级公众号中,展示独特体验和感悟的“优秀日记”,让指导观察更有广度。

(二)还原画面,创编可视,细节描写有深度

小学中段是学生由写话过渡到写作的关键时期。用“互联网技术”还原学生观察实践探究时的画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可视化细节描写,进行习作片段训练,不失为指导学生习作的一个好方法。通过快播、慢播、定格和回放等方式,指导学生有序观察,选取重点部分进行面、点结合的可视化细致观察,不但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还能激发学生写真事,说真话的兴趣。

1.定格“特写镜头”,捕捉瞬间画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在中草药基地中观察体验探究的过程,形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记忆会慢慢消逝。用手机拍摄这些“瞬间画面”,保存在互联网班级农耕体验资源库中。然后,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在习作课堂上复现,让学生定格“瞬间画面”中的“特写镜头”,以便唤醒学生的体验。

在教学四上习作《写观察日记》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连续播放“特写镜头”的方式,再现中草药基地中草药生长变化图,指导学生按照画面顺序,有步骤地进行事物不同阶段成长面貌的刻画,让习作过程可视化,把静态的画面写具体。

2.回放“慢镜头”,重现精彩画面

管建刚教师说:“人的动作不简单,一个动作可以分解成许多小动作。”如果我们用“慢镜头”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转瞬即逝的动作,也包含着精彩的画面。教师可以在学生体验活动时拍摄微视频,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回放“慢镜头”,将微视频以每秒几十帧甚至上百帧的慢速度播放,再现画面,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了解细节,分解动作,让习作指导更有深度。

在教学部编四年级习作《生活万花筒》《我学会了 》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以“慢镜头”的可视化形式为学生呈现“种植蒲公英”等类型的微视频,做到“我手写我见”。

一位学生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中这样写道:我们排着整齐的队,来到中草药基地。瞧,小高正努力地拔着一株茂盛的黄芩草,他费尽全力,咬紧牙齿,可黄芩草好像故意让他出丑似的,躺在那儿纹丝不动。他扎起了马步,吐了口吐沫,搓了搓双手,紧紧捏住黄芩草一个劲地往上拔。只听“嘭”的一声,黄芩草破土而出,连带着将他摔倒在地。他却顾不得掸去身上的尘土,摆出招牌动作“yeah”,得意地举起了“战利品”。

(三)微课辅助,布局可视,习作教学有厚度

微课作为“互联网+”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正广泛运用于小学习作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农耕体验资源库中的资源,结合习作具体要求,提前制作相关的习作微课,剖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如在教学部编四下习作《我的乐园》《游 》时,教师就可以“游中草药基地”为习作内容,按一定顺序拍摄可视化图像资源,制作成思维导图。然后,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剪辑,制作成微课资源,供学生课前、课中或课后习作时使用,使习作教学有厚度。

三、评改可视,让习作评价“有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通过创优展示平台,搭建可视化评改新机制,真正做到人人参与评价,人人收获成长。

借助“福建省中小bb4bceed32c9a05c5e4438e01e6e0e6c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授课系统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手段,可有效扩大习作交流的频次与时间,不仅可使更多人参与评价、修改习作,而且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在评改中既要充分肯定习作中的优点与取得的进步,又要认真指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的评改活动,可以加深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展示平台有特色,收获习作快乐

传统习作课上,学生的习作只能展示于课堂上,范围太局限了。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平台,让习作展示更有特色。

例如,在“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班级圈”里建立“我认识的中草药系列”习作征稿,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不定期发布电子报,让家长、同学、陌生朋友成为忠实读者,让他们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感受习作带来的自豪感,收获习作的快乐。

(二)评改形式有特点,增强习作自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习作基本都由教师评改,或分级制,或百分制,有的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得不到一次“优秀”,这无疑大大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可以在平板电脑上,通过“班级圈”自由评价,将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写在平板电脑上,对于自己欣赏的作品进行点赞。教师可构建学生快乐作文的“2+2策略”,提倡新的评价方法——“星级+附加分”,获得点赞最多的文章,提供特殊的奖励物品——中草药;拓宽讲评渠道的两大途径:生生互评,家长共评,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多维滚动批阅,让习作评改形式更有特点,全面增强学生的习作自信。

(三)评价语言有特长,激趣二次修改

传统的习作评价语如“内容具体”“作文生动”“字迹端正”等,我们称之为“万能版评价语”,比较单一笼统,学生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习作修改”。而教师通过“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网络教学空间,可以对学生的点评进行归类整理,适当引导分析,让小作者明晰作文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定期评选优秀习作评价语,为学生的“二次修改”指明方向。

基于“近邻·互联网+中草药基地”,运用可视化的图像、微视频等助力习作片段训练,创建生活课堂,创新单元习作,创优展示平台,将收集习作素材的触角伸向他们自己的世界,不仅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还充分提炼、挖掘了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拓宽了他们在“选材、思维、评改”上的“三有”可视化习作教学路径。从而快乐实践,快乐作文。

参考文献:

[1] 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广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叶青,福建厦门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新时代近邻文化进校园育人模式研究)

(本文系课题《新时代近邻文化进校园育人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SZJ2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