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的挑战与变革:借助ChatGPT直接生成一篇学位论文的实验

2024-10-25 00:00:00蔡基刚林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位论文

摘 要: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ChatGPT能够帮助人们进行翻译和写作,但利用这一大语言模型撰写学术论文的案例还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利用ChatGPT直接生成一篇学位论文,以观察和探讨该工具的适用性。笔者选择了一个应用语言学论文主题,要求ChatGPT生成论文的题目、大纲、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结语、摘要和参考文献等各个部分。结果显示,ChatGPT能够根据假设的数据,生成一篇内容和语言俱佳的高质量论文,效率很高;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如引用的研究过时、信息失真、观点和解释不一致或不相干、给出的引用和出处不可靠等问题。鉴于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技术发展势头迅猛,笔者建议在高校学位论文写作课程中引入这一技术并将其置于教学核心位置,帮助学生掌握向ChatGPT提问、发指令的方法,并借助ChapGPT学习论文写作(如设置论文主题)的必要知识及辨别错误的技巧,尤其是要让学生学会遵守学术诚信规范、避免抄袭剽窃,全面提高其数字素养。

关键词:ChatGPT;学位论文;优点与局限;学术论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DOI:10.12002/j.bis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39(2024)04-0029-14

引言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横空出世在学术界尤其在高校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不仅能在聊天对话模式下帮助人类翻译文本、生成篇章,而且还能撰写学术论文。据The New York Times报道,北密歇根大学的Antony Aumann教授在批改学生的哲学论文时发现,其中一篇有着“连贯的段落,贴切的例子和严谨的论述”,是“班上最好的论文”(Huang,2023)。然而,事后该论文作者坦承,这篇论文是借助ChatGPT生成的,他利用这一工具提供信息、解释观点和生成文本。该事件在整个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尽管世界上许多高校都对ChatGPT保持警惕的态度,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界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2023年7月,由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等24所英国顶尖高校组成的罗素大学集团宣布解除对ChatGPT的使用禁令,开始支持和规范学生及研究人员使用生成式AI(Russell Group,2023)。与此同时,一些科技人员利用ChatGPT生成的论文也开始被国际著名期刊接受和发表(吞吞,2023)。

当前,虽然我国高校仍禁止学生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完成论文写作等学业任务,但鉴于ChatGPT等技术的快速发展,AI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似乎难以阻挡。因此,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使用ChatGPT直接生成论文的案例研究尚不多见,探讨多集中在其辅助获取论文资料、提供写作思路和语言润色等方面。为此,本文尝试使用ChatGPT直接生成一篇学位论文,考察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在论文写作方面能走多远。我们的研究问题是:①使用ChatGPT能否生成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②在此过程中,ChatGPT的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③为了使用ChatGPT生成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具备何种能力和数字素养?④对高校目前开设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有什么启示?

一、研究设计与实验

笔者采用ChatGPT-4进行学位论文写作实验,要求其从提供论文选题开始,然后生成题目、大纲、引言、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结语、参考文献直至最后的摘要。实验的第一步是选题,笔者选定“中国学生与英美学者在论文写作上的差异”作为论文方向,随后要求ChatGPT-4提供几个相关的选题。笔者给出的指令(prompt)是:“我要用英语撰写一篇英语专业方向的本科学位论文,想比较一下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差异,请给出几个相关的选题。”该指令以英语发出,并要求ChatGPT-4用英语进行回答,其回答内容如表1所示。

表1中的5个论文题目(如若不满意,仍可要求ChatGPT-4继续提供)各有侧重,分别聚焦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在学术论文的修辞方法、文化语言、引用方式、学科变异以及连贯清晰等方面的差异。笔者最终选择了第3个主题,因其需要通过调查或实验来获取一手数据以说明问题,而撰写基于文献的理论分析论文对ChatGPT-4而言挑战并不大。

实验的第二步是撰写论文大纲,笔者给出的指令是:“请就第3个题目,提供一个论文大纲。”ChatGPT-4的回答如表2所示。

即使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个大纲也非常标准和到位。同样地,如有需要,我们也可以指示ChatGPT-4对大纲进行微调,并继续发问,直至满意为止。在确认第二步没有问题后,笔者继续进行实验的第三步,并给出了如下指令:“请根据第一章引言的大纲,提供800词左右的英文内容,其中包括3至4个具体的研究问题。”

该步实验生成的最后一段如表3所示。由于篇幅关系,下述ChatGPT-4生成的文献综述、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语等都只选择其中部分内容,生成的全文可见蔡基刚(2023:249-254)。

该引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以及论文结构4个方面。表3选择了4个具体的研究问题,针对两种论文中的引用频次和分布、引用目的、引用风格以及引用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评估,上述引言部分的撰写几乎可以达到满分的水平。

实验的第四步是撰写文献综述。研究者给出的指令是要求ChatGPT-4围绕上述4个研究问题,归纳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研究空白,篇幅控制在大约800词左右。表4摘选了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

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不仅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指出了前人研究存在的空白,而且还明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如果对此步生成的文献综述感到满意(实际上我们对这部分并不满意,本文第三部分将对此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便可以继续实验的第五步,即研究方法部分的撰写,指令要求ChatGPT-4用约800词来生成这一章节的内容,表5摘选了其中3段。

应当说,此处的研究方法部分撰写得相当出色,几乎无须调整即可直接使用。该部分明确提出了采用平行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如每个语料库各收集50篇研究论文),阐述了选取论文的3个具体标准,以及如何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量化和质化分析的方法。

实验的第六步是撰写结果部分。由于我们尚未开展实证研究,因此没有具体的研究数据结果。在此情况下,我们只能要求ChatGPT-4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提供一个呈现结果的样文。表6是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的结果部分。

显然,表6是根据假设的数据呈现的结果,甚至不忘提醒笔者使用图表(如“Insert Figure 1”)进行展示。ChatGPT-4对此解释道:“由于这是一个假设的研究项目,我无法提供现有数据或出处,也无法为您开展研究或收集真实数据,但我这里提供了一个结果部分的样本。您可以用您得到的真实结果和数据来替代样文中的假设数据和结果”。这意味着此部分内容需要用户自行收集数据,无法由ChatGPT-4替代完成。学生可以根据ChatGPT-4给出的方法,自行下载各50篇论文,构建平行语料库,并进行关于引用频次、分布、目的、类型和方法等的统计,最后将得到的数据提供给ChatGPT-4,要求其重新撰写结果部分。当然,由于数据不宜公开,学生可以向ChatGPT-4提供虚假数据以生成内容,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实验的第七步是讨论部分的撰写。笔者给予ChatGPT-4的指令是:“请完成第五章讨论部分的撰写,篇幅为1000词左右。”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将ChatGPT-4撰写的讨论部分省略。其内容包括:①归纳论文的结果和发现;

②将这些发现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③对结果发现进行解释;④探讨发现的意义。和结果部分一样,讨论部分也是基于虚拟结果撰写的,用户必须根据自己得到的真实结果对生成的讨论部分进行调整。

实验的第八步是结语部分的撰写(要求500词左右)。结语部分主要探讨论文的不足,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由于篇幅所限,ChatGPT-4生成的结语、摘要和参考文献本文中均未摘录。实验生成的论文全文可参见蔡基刚(2023:249-254)。

二、研究结果

1. 借助ChatGPT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优点

从生成的整篇论文文本来看,ChatGPT在辅助学术论文写作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

第一,ChatGPT具有很强的内容和信息生成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它能够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提供多个具有前沿性的、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题供用户选择,这对于那些在为寻找合适论文选题而苦恼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②它不仅能够就选定主题的论文各部分如何撰写提供指导,甚至还能直接生成各部分的内容(当然,其结果部分是基于假设的数据,讨论部分是基于可能的结果);③它能够就某一具体主题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观点和研究,乃至为这个主题提供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呈现方式。这得益于ChatGPT基于庞大的语料库进行垂直训练,它几乎收集了关于某一具体研究主题的所有研究论文、专著和政府文件等。因此,ChatGPT撰写的文献综述往往更为全面,研究方法更加切合实际,尤其是在讨论部分对结果进行解释时,更是从跨学科和不同专家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其中不少解释和观点即便是对于正在研究该主题的研究者来说也是很有启发和帮助作用的。显然,ChatGPT通过提供独特的结果解释、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文献信息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学术论文写作者的新思路和创造性思维。这是使用ChatGPT辅助生成学术论文的最大优点。

第二,从语言角度来看,ChatGPT更是大有作为。首先,ChatGPT能够按照学术规范的要求,在引用文献时尽可能地进行转写(paraphrasing)而非直接引用(direct quotation),从而可以帮助中国学生解决他们在英语学术写作中最头疼的转写问题。我们可以将原句提供给ChatGPT,要求它使用不同的句法和词汇进行转写,同时保证意思不变。ChatGPT会给出多个转写的句子(且都是符合学术写作风格的)供使用者选择。其次,如果我们将一大段甚至一篇论文输入ChatGPT,要求其用一两个句子归纳大意(summarizing),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也相当出色。再次,对全文内容进行微调后,我们或许会加上几个自己写的句子甚至一个段落,如果感到自己写得不够地道、书面性不强,那么,我们可以让ChatGPT根据全文风格进行重写。也就是说,凡是对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句子或段落,我们都可借助ChatGPT将其修改成地道的、符合学术论文风格和上下文语境的文本。此外,我们还可要求ChatGPT根据具体写作部分的不同(如引言部分、方法部分或结果讨论部分),提供最适合该部分的句法结构、动词时态以及话语方式(如是否使用自我提及、委婉语或强调语)等——这是因为ChatGPT是基于语料库训练而成的,因此,其语言的使用都是基于特定的上下文的,可以针对某个学科、某个体裁以及论文的某个部分提供最贴切的语言建议。最后,我们也可以将数据提供给ChatGPT,要求它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呈现,反之亦然。

第三,从生成效率来看,ChatGPT完全超越了人类,整篇论文(每次操作的问题数量是有限制的)生成耗时加起来大约只需2至3小时,不包括对生成的论文内容进行审阅、查找文献加以证实和让ChatGPT修改的时间。

2. 借助ChatGPT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缺点

ChatGPT尽管在许多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其缺点也同样明显。

第一,文献和信息的时差性。ChatGPT高度依赖其训练的语料数据,而这些数据大多数来源于网络上的论文、文章和文件等,其中也包括OpenAI公司购买的大量有版权的论文和专著,因而时差是客观存在的,且对语料数据的训练也是有间隔时间的。因此,ChatGPT所基于的语料库并不是最新的。例如,在本文的实验中,生成的文献综述所引用的都是2014年及之前的研究。这说明ChatGPT生成的文献综述并未回顾最新的研究,这对于议论文和文学创作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基于最新前沿研究的学术论文写作来说则是致命的。引用过时的研究会导致ChatGPT给出的解释和观点存在片面性、不可靠性等问题。

第二,信息的失真性。ChatGPT预训练模型的语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上的大量文本,而互联网上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既包括学术论文专著,也包括报刊和博客等非学术语料,存在信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情况。同时,ChatGPT在训练时接触的数据不充分或者不相关,甚至包含偏见,这些都会影响其生成的信息和文本的质量。例如,在本文的实验中,ChatGPT撰写的文献综述引用了一项研究,称:“Chinese scholars prefer to use paraphrasing and summarizing”(中国作者倾向使用转写和归纳式的引用)。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发现,中国作者倾向使用直接引用,而非转写和归纳,这主要是因为其英语水平的限制。ChatGPT在解释中国学者为什么倾向使用转写和归纳式引用方式时,引用了Gu amp; Wang(2014)的研究:“This preference may be attributed to cultural factors, such as the Confucian emphasis on humility and respect for authority”(这个倾向和文化因素有关,如儒家思想强调谦恭和尊重权威)。然而,这个解释更适用于使用作者聚焦型引用方式(即“某某人认为”,或“根据某某人”)和直接引用方式的情况,而不是转写引用方式。笔者甚至发现,有些引用虽然标注有姓名和时间,但文献实际上却无法找到,很有可能是捏造的虚假文献。

第三,学术规范问题。由于ChatGPT的语料来自互联网,属于不同体裁或语类(genres),在其中的一些体裁(如报刊文章)中,当引用观点和研究结论时基本都没有注明出处,这就导致ChatGPT生成的研究论文中不少观点(如定义、理论、研究和解释等)都没有出处。例如,在文献综述中有这样一句话:“Previ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citation practice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across different languages, but few have focused specifically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ative scholars”(前期研究调查了学科和语言不同所造成的引用方式差异,但很少有研究对比了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首先,这个研究空白并非事实。其次,仅从学术写作的形式要求来看,该行文并没有显示所谓previous studies的出处,显然违背了学术规范,属于明显的抄袭剽窃或内容虚构。根据一项对与ChatGPT类似的语言模型的研究(Liu et al.,2023),在AI生成的文本中有大约48.5%的观点没有以引用的方式呈现,而大约25.5%的引用竟然与其所支持的观点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文献和引用出处都存在虚构的情况。我们在该实验中也发现,ChatGPT存在捏造前人研究、虚构文献和理论的情况,都是在previous studies下面给出虚假内容,且没有提供出处,甚至参考文献所列的文章也有虚构的情况(部分参考文献无法查到)。

第四,论文的逻辑连贯问题。由于整篇论文是一部分一部分地生成的,因此整合后在观点和解释的一致性方面存在问题。另外,ChatGPT没有记忆功能,针对同一问题,在不同时段会给出不同的回答。例如,在生成的研究方法部分中,一开始它提出的选择论文的3条标准是:①选择研究论文而不是文献综述性论文;②根据作者署名确定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③论文必须用英语直接写成。但仅仅隔了一天,针对同一问题,ChatGPT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4条标准:①论文要来自高被引期刊;②论文应来自人文社会的各个学科;③论文发表时间为2018到2021年期间;④每篇论文必须包括20条以上的引用文献。

三、讨论

ChatGPT在辅助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除了研究者需自行收集数据、开展相关研究外,写作方面的工作几乎可以全部交由ChatGPT完成。这种论文写作方式接近“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钱颖一,2021)。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挑战,传统的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字修养。据此,笔者同时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供学生在借助ChatGPT生成论文时使用。

第一,指导学生学会提问(questions)。ChatGPT是聊天语言模型而非搜索引擎,它是在与人类对话聊天的过程中完成任务的。因此,学会提问至关重要。只有当ChatGPT能够准确理解使用者的指令或问题时,它才会生成正确的文本。例如,在第二部分提到的生成的论文中,它给出的第三个研究问题citation styles是指formatting, punctu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但实际上,我们关心的是the styles of integral and non-integral citations,即作者聚焦型引用和信息聚焦型引用。因此,使用者需要重新发出指令,修改研究问题。提问的几个步骤包括:①给出指令(give a prompt)。ChatGPT对输入的指令或问题非常敏感,需要使用者将任务清晰无误地告诉它(必要时应提供指令的上下文语境),如Summarize this research paper into an abstract of 150 words(请根据这篇论文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摘要)、Write a result paragraph according to the data I collected(请根据我下面采集的数据,用一段文字报告数据结果)等。②给出条件(set the parameters)。条件或参数要具体,如详细的长度(500词和800词、基于8个文献引用和基于15个文献引用写出的文献综述是不同的)、细节(是否有举例说明)、语言风格(正式、书面还是简洁、直接),等等。③检查生成的文本(review the text)。这一点非常重要,绝大多数生成的文本在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问题(下文中将予以讨论),因此需要仔细阅读,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调整。④微调操作(make adjustments):如果对生成的文本不满意,需要进行修改,可以调整指令、要求和条件,再次要求GPT进行操作,甚至给出示例,直到获得满意的文本。

第二,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problems)。前文中我们详细讨论了ChatGPT提供的信息和生成论文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辨能力(蔡基刚、俞仲文,2024),如:①从引用文献发表的时间发现文章信息是否过时;②检查理论、定义、知识和对前人研究的介绍是否有引用(即有没有注明出处),对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学术规范等问题进行考证;③查找文献引用是否存在张冠李戴、同一文献在不同部分引用的观点是否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对比ChatGPT在不同时段对同一问题回答的优劣等。

第三,指导学生掌握选题的必要知识。有学生认为随便选择一个题目,让ChatGPT生成一篇论文就可以搬来用了,这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无论是学会问问题,还是学会发现问题,都要求使用者对该主题有足够的知识,以便识别生成的论文中的各种内容错误。如果对自己选择的论文主题没有什么了解,连相关的概念和前期研究都不知道,就不可能判断大语言模型所提供的信息和观点是否真实、可靠。例如,ChatGPT生成的文献综述部分最后指出的研究空白是:“However, research specifically comparing Chinese and English native scholars is limited”。如果不了解相关研究,使用者就不可能发现ChatGPT所指出的这个研究空白并不存在。因此,一旦确定了自己论文的选题,就要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争取成为这个选题领域的知识或信息专家。ChatGPT可以替代写作,但绝不能替代阅读,更不能替代研究者对这个选题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第四,指导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本学科的论文格式和话语方式,如论文每个部分的基本语步(moves)、语阶(steps)及其相应的句法结构和语法时态(Swales,1990),自我提及(self-mention)、委婉语(hedging)和加强语(booster)等元话语(Hyland,2005)的使用,以及作者聚焦型、信息聚焦型等引用类型及其功能(Hyland,1999)等。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发现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因此,ChatGPT的出现并不能取代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相反,教师应该把如何使用这一工具融入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

第五,最重要的一点是指导学生在使用ChatGPT时要遵守学术规范并掌握必要的伦理道德规范知识,如学生应了解何为抄袭剽窃(plagiarism)以及如何避免剽窃等违规行为。抄袭剽窃是指借用他人论文或文章中的观点和研究而不注明出处(McCormack amp; Slaght,2012:54)。香港大学副校长何立仁认为,在无授权情况下使用ChatGPT生成的内容,等于是将他人的作品作为自己的作品使用,是一种抄袭行为(韩星童,2023)。笔者认为,让ChatGPT帮助生成一篇理论分析性论文(如分析某小说特色或人物个性的文学论文)并直接拿来使用,这种复制粘贴行为被判定为抄袭,在学术界是没有异议的。但如果使用者有自己的研究和数据,然后让ChatGPT根据这些数据生成论文,同样是复制粘贴,这样做是否属于抄袭,需要学界进行审慎的讨论。

笔者认为,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应区别对待。在ChatGPT生成的论文中,其所引用的观点和研究,只要能从文中提供的出处(如文末参考文献)中找到原文,并验证所引用的观点和研究准确无误,拿来使用或让ChatGPT换一种说法后使用,似乎并不构成抄袭。但是,对于生成的论文中的定义、前期研究、理论、观点、评论和解释等,如果使用者在ChatGPT没有提供引用来源的情况下拿来直接使用,就有可能被判定为剽窃。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提问,要求ChatGPT告知这些定义、研究和理论等的出处(如来自什么论文或专著),并根据其回答找到原文出处,再明确地加以标注,似乎就不涉及抄袭了;如果ChatGPT不能提供出处,则应尽可能地避免引用这些定义和研究等。第二种方式是使用者注明引用来自ChatGPT,清楚地注明提问内容、提问时间以及ChatGPT给出的上下文内容,并截屏保存所引用的地方。这样的引用和标注算不算抄袭,需要学术界来共同讨论并加以确定。

结语

本文基于一项使用ChatGPT-4生成学位论文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除了无法直接协助研究过程(如数据收集)的实施外,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在提供选题建议,编写论文大纲,撰写引言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报告结果、讨论与结语等方面都拥有显著的优势,不仅效率极高,而且在内容生成和语言表达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本文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师指导学生、科技人员利用ChatGPT生成学术论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ChatGPT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论文写作指导,因此,它的出现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构成挑战,如教师需要在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融入借助ChatGPT进行论文写作的相关内容,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ChatGPT生成学术论文的优势,而且要让他们认识到其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不及时、不准确、不一致和不可靠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坚守学术诚信规范——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亟须具备的数字素养。

参考文献:

[1]HUANG K. Alarmed by AI Chatbots, Universities Start Revamping How They Teach[EB/OL].(2023-01-21)[2024-04-03]. https://www.ekathimerini.com/nytimes/1202708/alarmed-by-ai-chatbots-universities-start-revamping-how-they-teach/.

[2]HYLAND K. Academic attribution: C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J]. Applied Linguistics,1999(3):341-367.

[3]HYLAND K. Metadiscourse: 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M]. New York:Continuum,2005.

[4]LIU N, ZHANG Tianyi amp; LIANG P. Evaluating verifiability in generative search engines[C]//BOUAMOR H,PINO J amp; BALI K. Fin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EMNLP 2023. Singapore:ACL,2023:7001-7025.

[5]MCCORMACK J amp; SLAGHT J. Extended Writing and Research Skills[M]. Reading:Garnet Publishing Ltd. Press,2012.

[6]RUSSEL GROUP. New Principles on Use of AI in Education[EB/OL].(2023-07-04)[2024-04-03]. https://russellgroup.ac.uk/news/new-principles-on-use-of-ai-in-education.

[7]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8]蔡基刚. 学位论文英语写作[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

[9]蔡基刚,俞仲文. 本科学位论文抄袭、剽窃调查——基于论文核查的实证研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2):1-9,111.

[10]韩星童. 港大禁用ChatGPT等AI工具 为全港大学首例[EB/OL].(2023-02-18)[2024-04-03]. https://www.chinanews.com.cn/dwq/2023/02-18/9956047.shtml.

[11]钱颖一. 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EB/OL].(2021-09-13)[2024-04-03]. http://www.50forum.org.cn/home/article/detail/id/8518.html.

[12]吞吞. 某院医生用 ChatGPT 在 4 个月内狂写 16 篇论文,其中 5 篇已发表[EB/OL].(2023-11-21)[2024-04-03]. https://mp.weixin.qq.com/s/SQ-17ucUEkXqsSO04UhRmA.

作者信息:蔡基刚,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83/200433,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外语教学。电子邮箱:caijigang@fudan.edu.cn

林芸,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200083,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话语分析。电子邮箱:linnn2204@163.com

A New Challenge to Academic Writing: Generating a Thesis with ChatGPT

Cai Jigang1, 2 / Lin Yun1

(1.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2.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ChatGPT, based on a wide range of pre-trained Internet text data, can assist in completing translations and creative writing. This study, however, is an experiment on writing a research paper with the help of ChatGPT. We selected a research topic and used ChatGPT to generate each section of the research paper — title, outline, introduction,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ology,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 and references — according to the prompts provid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hatGPT can successfully write an entire paper based on hypothetical data, generating high-quality text with appropriate content and language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which sav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me and effort. The limitations are also obvious, including the use of outdated studies, inconsistent arguments, irrelevant and illogical explanations of the results, and incredible citations. We suggest integrating ChatGPT into academic writing courses offered at tertiary institutions. Teaching students to effectively use it could be made the core of the instruction. For instance, students may learn to ask questions, give correct and specific prompts, identify mistakes or problems in the generated texts, as well as ensure the texts’ accuracy, consistency, and credibility, and be knowledgeable about the topic selected for the paper.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follow academic conventions and avoid plagiarism.

Keywords: ChatGPT; graduate thesi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academic writing teaching

(责任编辑:刘继安)

猜你喜欢
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39:17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考试周刊(2016年37期)2016-05-30 17:28:22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