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悄然到来,更加先进和强大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更多方便与更多选择。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也决定着当前社会的教育路径与教育方向。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需要将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体系来搭建更能满足当前教育需要的信息化教育体系,从根本上实现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德育展开,在对信息化和德育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后,阐述了信息技术对于初中德育的积极作用和渗透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 初中德育 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6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落实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但就当前中小学校的德育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对德育的理解都还停留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表层,常采用说教的方式来向学生灌输一些他们应当遵守的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德育课程产生了厌烦或抵触心理,尤其是在学生刚进入青春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初中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进入学校,也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初中教师的德育提供了更多方向与选择。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就能够结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吸引力的网络和信息工具来开展德育,借助网络和信息工具的教育来推进德育的落实,同时促进德育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
一、概念界定
1.信息化
信息化指的是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来进行生活、工作、学习的一种社会运行方式和社会发展趋势,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是信息化的前提与基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则是经济与科技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支持。在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设备的应用达到较高程度,并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的时候,社会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在信息化背景下,人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充分发挥自身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的资源潜力,打造信息化生产力,以推进社会向前、向上的高效、优质发展。基于此,信息化的完整内涵就可以被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信息网络资源、信息产业基础、社会运行环境和效用积累过程,包括信息系统和公用通信网络平台、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和信息装备制造、现代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劳动者素质和精神物质文明建设。
2.德育
广义上的德育指的是针对社会中所有成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狭义上的德育则指的是由学校组织开展的,针对学生进行的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设计上需要有着一定的目的,在实践中则需要体现计划性和系统性。为了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未来的和谐发展,学校和教师作为专门教育机构与专业教育主体,需要在学生集中接受教育的年龄阶段落实对学生的德育,在学生形成思想认知、政治认知、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专业且有针对性的言语引导和行为引导,借着能体现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共同性和继承性的德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在以知识为落脚点培养学生成才的同时,也以“做人”为落脚点完成对学生的思维认知建构。
二、信息技术对于初中德育的积极作用
德育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教育工作,且同时需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变化而做出内容与方式上的调整,进而确保受教育者在接受德育后,思想道德品质能够达到要求。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育工具,就能够为德育的灵活调整提供便利,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具体到实践中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有助于打破初中德育的内容界限和时空界限、突破初中德育的兴趣局限和收益局限,最终实现对教育方向、教育空间的拓展和对学生参与和教育效果的强化。
1.能打破内容界限,拓展教育方向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逐渐增强,但自身知识储备与思维体系都还不够完善的阶段,在认知外部世界及外部世界事物时容易出现认知浅显或片面的情况,而这种浅显与片面的认知就可能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基于此,初中学校和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就需要更宽泛地教授给学生不同领域的相关知识,包括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与开展德育活动时需要搜集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应用。站在这一视角下,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资源储备和处理功能就能够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实现对教师德育方向的拓展。
2.能打破时空界限,拓展教育空间
与知识教育不同,德育的综合性不只是体现在内容层面,也体现在时空层面,或者说德育实际上有着一体两面,学生从学校或教师处接收到的正面信息与他们从网络或社会上接收到的负面信息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那么,为了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三观”与健全人格,德育就需要渗透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所有时间与空间中。站在这一视角下,信息技术之于初中德育的积极作用就可以被概括为能助力时空界限的打破和教育空间的拓展,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正向引导。
3.能突破兴趣局限,强化学生参与
德育虽然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线,但学校和教师在养成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也要为学生建立对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的准确认知,以此来为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探究与思考赋能,因此,德育课程教学中通常也包括抽象的经济学、政治学内容,尤其是在中学阶段。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阶段学生较为有限的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就成了学生参与德育的最大阻碍,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从这一点出发,信息技术对信息的多重呈现也能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具体就表现为能突破兴趣局限和强化学生参与。
4.能突破收益局限,强化教育效果
相比于知识教育,德育的难度更大,虽然下限低上限高,但在实践中很容易陷入瓶颈,达到上限的时候相对比较少,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虽然能够在接受德育的过程中明白一些道理,但很难真正实现思想与人格层面的成长与提升,德育的整体收益也相对局限。而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德育结合起来后,教师就能够借助形式更加多样的教学资料和方式更加多元的教学手段来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德育从语言讲解过渡到实践感知上,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来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最终突破德育的收益局限。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德育路径
在面向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时,教师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包括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并重、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并举、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统一,以及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性格、人格和“三观”的塑造。那么,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初中德育时,学校和教师就需要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功能性和价值性,巧借信息技术与网络挖掘德育资源、优化德育设计、搭建德育平台和完善德育评估,实现初中德育的有效落实。
1.巧借信息技术与网络挖掘德育资源
对信息的大量存储、快速检索和精准处理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最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与网络也是教育领域资源共享的主要载体,为教师在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时与其他教育主体的联动提供了方便与支持。那么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初中德育时,教师就要巧妙地借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来挖掘更多的德育资源,有选择且有针对性地将更多的德育资源引入德育活动中,储备更多的教育资源以应对课堂上基于学生需要进行的各种教学调整。
具体到实践中,初中学校首先就需要积极建构起基于校内网络的德育资源储存与检索平台,如校园网吧、校园数字图书馆等,面向社会搜集更多与德育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如教育学者们针对德育的各项研究、调查和论文,或者是各种能体现个体或社会群体优良品质的新闻案例,然后将这些能为学生提供正向德育引导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方便教师利用校内网络来检索和应用。初中教师则需要以德育的实际需要为参考,同步开发校内的网络德育资源和校外的德育网络资源,在充分利用校内外网络德育资源开展德育的同时,借助搜索与整理网络德育资源,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与科学的学习观,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和娱乐,以此来减少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和降低网络不良信息为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2.巧借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化德育设计
德育视角下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应当更重视对学生主观情感的培养,并尽可能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联系起来,借着学生主观生成的认知和感受来为学生建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最终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建构。基于此,初中教师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德育时,也就需要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来完成对德育设计的优化,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来推进初中德育由“教—学”向“教—感”的转变,依托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正确“三观”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提供更大助力。
具体到实践中,初中教师就需要在具备更高知识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前提下,着眼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德育过程,有针对性地从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落实和优化德育活动的设计,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来引导学生展开更加积极的道德思考和道德判断,另一方面也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来归纳与分析学生在德育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敢于从学生身上学习,也敢于将从学生身上学到的东西反哺到教育活动中,在“教—学”向“教—感”转变的过程中推进“迁移”向“内化”的转变,并以此为契机来发挥德育的无声效应,为学生在新时代的成长与提升提供支持。
3.巧借信息技术与网络搭建德育平台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和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开辟线上教育渠道,并在打通线上教育渠道后,将线上与线下联通起来,构建起一个功能多样且不受时空限制的教育平台,向学生提供关联性强且能够持续开展下去的教育活动。基于这种优势,初中学校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德育前,就需要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来搭建线上与线下互通的德育平台,借助信息技术与设备来与学生进行更深层和多元的互动,以准确了解学生在接受德育的前、中、后期发生了哪些认知与心理层面的变化,了解清楚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具体到实践中,初中学校需要与当地的教育部门联合起来,参考本校、本地区学校的德育经验或本校、本地区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确定平台中要设置哪些教育模块。通常情况下,基础教育模块就包含“首页”“家庭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在线心理咨询”和“德育活动专区”,有需要的话还可以设置“网上家长学校”这一特殊的教育模块。其中“首页”主要是用来集中展示各教育模块中的重要信息或最新信息,“家庭指导”和“网上家长学校”模块主要面向家长开设,旨在借助网络课程提升家长的德育水平,为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联动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指导”和“在线心理咨询”模块则主要面向学生开设,前者是通过对专门概念或特定案例的说明来帮助学生形成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知,后者是通过一对一的匿名沟通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苦恼和困惑,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与道德问题。搭建好线上德育平台后,初中教师就可以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德育活动,以线下为核心、线上为辅助,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律、心理和思想认知。
4.巧借信息技术与网络完善德育评估
德育是有目的性的,而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教师开展德育想要和需要达到的目的也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呈现出的一种上升趋势。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初中德育时,初中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来优化德育的评价考核体系,以更完善的德育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情况,以便于在后续的德育设计和实践中完成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调整。具体到实践中,初中教师就需要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特性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来记录和整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表现,包括言行举止、自我管理、对外表达等,之后再将这些数据导入专门的平台或软件来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更为直观的图表与分数,方便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准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经济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必然,信息技术与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与教育领域的渗透也确实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为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选择与方向。就信息背景下的初中德育而言,学校和教师在面向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时,就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来推进对德育资源的挖掘、德育设计的优化、德育平台的搭建和德育评估的完善,构建起一个有信息技术和网络赋能的德育体系,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与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全面、持续性的成长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单子宇《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初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效能》,《中国新通信》2022年第10期。
[2] 张强《借力信息技术,开拓初中德育新路》,《第二课堂》2023年第11期。
[3] 臧寅飞《浅谈信息化教学助力班主任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策略》,《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6期。
[4] 王安增《信息化视域下初中德育智慧课堂构建》,《中学课程辅导》202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