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25 00:00:00许晶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教师需要以PBL教学法为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促使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探索中拨云见日。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分析PBL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并尝试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结合知识,互动推理”“得出结果,反思提升”等教学步骤进行引导,以促使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形成品质,提高素养。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PBL教学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49

随着“双减”政策的发布以及新《课标》的有效落实,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质量则成为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够将PBL教学法融入课程,则能够带领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高效完成项目式学习实践。为了取得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并借此为学生营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引领学生互动推理,以此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得出结果,并促使学生在反思中进一步实现能力提升。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进行详细分析。

一、PBL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PBL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PBL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适于学习和探索的氛围,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考问题、体验情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知识学习、问题探究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PBL教学法将打破原有的教学流程和模式,以问题为核心设置主题性学习活动,并在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助力教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也将充分发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促使学生以主动的姿态完成知识学习。

再次,PBL教学法能够满足新《课标》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要求,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助力学生在其中实现眼界的拓展、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科素养的切实发展。可以说,这种教学法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能够促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助力其实现全面进步和发展,进而有效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最后,PBL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方法,并凭借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长此以往,教师不仅能充分发挥PBL教学法的实践价值,也将借助这种教学法构建出高效课堂、充分落实教育价值。

二、PBL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尝试结合其中的主要内容设定主题。接着,教师需要在主题背景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情境,并尝试在情境中设置问题,以此促使学生既能够在情境中思考相关问题,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主题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在情境的合理创设和主题的有效渗透中,学生将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趣味,并主动在其中参与、体验,进而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和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课堂体验是PBL教学法的特点之一,也是教师需要追求的教学方向。在开展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情境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同时,由于情境是基于学生生活的、因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则可以适时请学生思考究竟应该如何解决情境中的难题。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着力融入单元主题内容,并尝试在合适的时候提出相关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中设身处地思考,以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问题的分析当中。在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启迪下,学生将主动参与其中,并于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中,使整个课堂处于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而学生也积极结合PBL教学法中的主题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此为后续的学习参与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共同针对问题进行探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具有力量的,而学生的小组合作也能够使学生减少对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能够将自己的思考展示出来,也能够在共同探索中集思广益、纷纷发表不同见解,以此优化问题探究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眼界的开阔。

1.合作中提出见解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针对情境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整个小组中集思广益、积极参与,使得每一个小组都能够针对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在小组合作中提出不同见解的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借助主题问题展示相关资料,引领学生观看不同网络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在课堂的资料观察和思考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对于不同的网络利用方式发表观点,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实现思想的碰撞。这种以自主思考、合作讨论为形式开展的课堂活动,能够以问题为基础、以愉快的学习过程为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当中获取知识养分。同时,在教师的引领和问题的启迪中,学生纷纷在小组中发表见解,整个小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讨论和学习状态。

2.合作中总结观点

小组长需要积极承担起观点总结和记录的职责,尝试将小组成员的不同观点总结、记录下来,以便在后续的知识应用中能够具有针对性地辩证看待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种在小组合作中总结观点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堂问题的过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小组中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共同针对问题梳理出丰富多样的观点和见解。

以《合理利用网络》这节课程的教学活动为例,在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推动学生总结如何在学习中合理利用网络。通过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探讨网络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例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从而促使他们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在模拟情景中思考各自在网络中的责任与权利。引导学生学会评估网络资源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分享自己在学习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的经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共同制定一份网络使用守则,并通过互动游戏、专题演讲等形式,加深他们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些合作学习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学习中合理利用网络的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出一定的观点总结时间,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资料进行合作总结,由一个学生主要记录总结、其他学生尝试查漏补缺,保证小组中的每一个与问题相关的观点都能够被详细记录。教师需要肯定各个小组的学习态度,赞同其中正确、客观的观点,尝试通过小组发言的形式展示各个小组的观点总结成果,并鼓励其他小组以优秀小组为榜样,积极参与PBL教学法实施中的不同学习环节。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后续的小组也纷纷派出代表,将本小组针对问题的讨论成果记录下来,并当众展示,以此呈现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可见,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不仅能够在小组中积极发表见解,也将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探究成果详细记录下来,并以此形成本小组的观点记录册。

(三)结合知识,互动推理

在PBL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知识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优化知识学习和应用意识。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充分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分析、辩论,以此在“理越辨越明”的良好学习氛围中尝试用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学生将顺利完成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应用,也将借此解决问题、突破知识学习中的难关。

1.生生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以PBL教学法为基础,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结合知识进行生生互动,以此实现知识学习中观点的碰撞,进而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感受。

教师顺利借助PBL教学法进行引导,带领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并促使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社会新闻上的相关事例,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自主思考、互动讨论,结合上述事例给出判断。针对教师展示的事例,学生不仅能够产生自己的观点,也能够尝试借助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给出明确的判断。在PBL教学法的问题呈现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并尝试结合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进行辩论,在生生互动中顺利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主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推理内容,以促进学生总结课程知识点。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辩论和协商,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并解决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深入探讨国家安全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与冲突,从道德、法律和政策角度考虑解决方案。接着,学生进行信息分享与辩论,加深对国家利益多样性的理解。最后,通过角色交换活动,学生重新审视问题,进而形成更深入和全面的课程知识总结。通过这些互动推理内容的设计,学生将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题,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2.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互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在学习探索中的问题,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向掌握知识。可见,在教师的引导和互动当中,学生顺利解决了学习问题、明确了知识要点。

(四)得出结果,反思提升

在PBL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需要借助探究结果的总结鼓励学生参与反思,凭借反思为学生营造查漏补缺、自主分析的机会和平台。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够针对自己之前的探究成果进行陈述和总结,也将据此进行反思和凝练,并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反思不足、总结经验,进而为后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和PBL教学活动的参与做好准备。据此,学生将完成PBL教学法的活动任务,并顺利完成知识的理解、掌握。

总结反思是很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纠正不足的重要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前梳理的问题结果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其中值得探究的问题、纠正其中不足,进而指出正确的问题思考和探究方向。在实践中,教师依然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引导,并在最后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学习结论,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总结和反思。最终,教师在PBL教学的最后进行提升,促使学生进一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主动将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完成内化、切实达成相对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PBL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本文尝试从PBL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足和优化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进一步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帮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一)教学不足

通过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发现,因为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候时间略显不足,不能在长时间的思考中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和分析。

此外,部分小组的学习过程呈现出“个别人”参与的状态,小组中仅有个别人愿意结合PBL教学法的问题内容主动思考和分析,而其他组员则呈现出“坐享其成”的被动学习状态,不愿意在小组中献计献策。

(二)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探索,并得出以下优化策略:

针对PBL教学法实施时间不够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活动延伸到课后延时服务、家庭教育中,以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能够将道德与法治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在充足的学习时间内进一步主动思考、积极体验,进而在得出PBL教学法相关问题的结论时完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和深入理解。

针对PBL教学法应用中的“个别人”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位“小先生”,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共同探索,促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解决问题,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作为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打破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基本样态,且在解放教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自主学习环境。PBL教学法将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主动参与,把课堂学习过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在积极参与中顺利完成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结合PBL教学法的基本要素为学生营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在积极探索中领略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精髓。经过教师的认真设计和学生的主动参与,PBL教学法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绽放光彩,也将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人思维,不断实现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璐《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实施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30期。

[2] 王西富、陈茗园《微项目学习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知有味》,《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30期。

[3] 肖庆南《PBL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研究》,河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