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文以项目化学习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道德与法治 项目化学习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46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力求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助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及法治素养,鼓励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并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打造全方位铸魂育人的教学体系。项目化学习作为以真实情景为背景的教学手段,能围绕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获得必要技能,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项目化学习可让学生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
一、项目化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
1.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项目化学习构成主要包括内容、活动、情境与结果等要素。其中内容、活动、情境等要素均与现实世界有关,帮助学生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可切实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深刻形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与理解,良好应用学科知识。借助项目化学习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完善自身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形成独具特色的自主学习体系。此种全新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增强课程与生活的关联性,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
2.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项目化学习作为新《课标》背景下一种高效、高质的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其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并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摆正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位置,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另外,项目化学习中多以解决项目问题作为课程主线,依托此种项目问题,能够开创更具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道德与法治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兴趣。项目化学习中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还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迎合小学生的想象力与认知特点,使其能够逐渐熟练地掌握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学习
项目化学习中运用到的学习情境,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开展深层次的学习,获得良好的项目化学习成效。另外,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可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其能够内化学科知识,取得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并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现状
现阶段项目化学习已经在义务教育阶段多个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通过实践观察亦可发现项目化学习的不足,具体体现为:
1.项目化学习探究性不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具有较强说理性的学科,传统课程教学中多以直接灌输的方式进行讲授,此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真正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认知。部分学校开展的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亦存在局限性,未能真正地实现自主探究,且在部分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性,未能将学习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导致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探究性与实践性能力提升不明显。部分学生养成了在探究中听从教师指导的习惯,无法对项目任务及问题提出独立的见解。另外,部分教师在项目化学习的实际操作中,不重视学生的兴趣导向,而是按照主观意愿和教学大纲进行常规化的编排,此种项目设计缺乏针对性,亦无法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目的。
2.项目学习小组编排不合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并借助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实现整体学习成效的提升。然而部分教师组织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此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小组任务编排缺乏科学性,小组成员间缺乏足够的了解,且成员间的兴趣无法形成互补,难以达到项目化学习的小组合作要求。另外,部分项目化学习的小组合作中,未能让全体学生都得到主体性发挥,导致项目化学习始终围绕着少数学生开展,此种状况的根源在于部分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更倾向于鼓励具备良好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发言,以达到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此种倾向性会使项目化学习的效果被压缩,导致多数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3.项目化学习体验性不足
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要以情境任务为原点,以驱动问题为支撑,并寻求合作探究的渠道,打造合作探究的模式,方能发挥项目化学习的优势,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使其敢于直面学习困惑,形成学习反思。然而,结合部分学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可发现在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汇报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响不热烈的情况,主要体现为未参加该项目学习的小组,表现出低迷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兴致,无法积极跟随项目活动进行探究。分析造成此种体验性不足的原因,在于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的评价应用不合理,未能实施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导致其他学生在项目化成果汇报中的参与性不高。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策略
1.明确项目化学习目标,科学制定项目主题
鉴于现阶段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逻辑体系,注意力更容易被较为新颖、有趣的学习内容所吸引,教师可结合这一特点,确立项目化学习目标,力求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项目化学习中,并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依据教材教学内容,设定项目化学习目标,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受众。其次,教师要科学地制定项目主题,尽量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话题,并借助较为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呈现出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此种教学目标及项目主题的确立,能够让项目化学习获得更高效、高质的教学成果,显著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父母的爱与关心,并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将对父母的爱落实到行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力求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在实践中更加详细地了解父母,并体会父母的辛苦,进而深化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建立较为和谐的亲子关系。针对如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父母这一问题,教师可设定主题。先借助生活中的小事情境,让学生深刻感受的父母的爱,并借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整理父母档案,并结合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分享感受和经历。通过此种项目活动,能够让学生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较好的品质和细腻的情感。
2.依托新《课标》指导内容,设计核心问题情境
在项目化学习开展过程中,活动的内容安排要依托新《课标》的指导内容进行,进而完善学生的学习理念,借助预设的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尽可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确立核心知识点与真实生活的关系,借助合理的驱动性问题设计,实现层层设疑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另外,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使其能够顺利地整理和归纳问题,形成独有的学习方式,进而建立起学科理论知识体系。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实现法律知识的普及,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可开展学习活动。并依托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生活情境,如设定逛街的情境,并发现街边的店家以消费者的照片作为宣传噱头,此举算不算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师可针对这一问题情境提供进一步的项目设计,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与思考。除了情境中讨论的肖像权外,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常用到哪些基本权利以及需要遵守哪些基本义务,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和探究这些基本权利的具体内涵,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法治观念与思维。
3.借助小学生认知特点,设定项目任务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师需要借助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项目任务单,将学生该年龄段的认知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特点及解决问题能力存在的差异均涵盖其中,确保设定的项目任务能够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网络新世界》课程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师可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设计项目任务。以“网络游戏”作为项目主题,并贴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定项目任务单。其中,需从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认识及对网络游戏的痴迷程度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并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让学生有序地进行任务探究。具体的项目任务单见表1,可发现随着任务问题难度的提升,可让学生在递进式的项目任务引导下,实现由浅入深地理解,便于学生科学地使用和对待网络。
4.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展现项目探究成果
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并遵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其中可利用兴趣倾向性进行分组,亦可将具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编入同组,力求每个项目学习小组的功能最大化和均衡化。教师要注重“组内异质”的分工,即同一小组内,尽量设定不同的角色分工。个别项目化学习实践中采取学生自主分组的方式,取得的项目探究成效不显著,因此,需交由教师统筹安排,方能编制合理的小组成员搭配。随着小组项目化学习的开展,项目成果展示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体现出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思想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智慧。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项目成果展示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美好生活哪里来”主题项目化学习探究中,教师可依据教材的相关内容设定项目任务,并为学生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引方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项目任务进行探究,并借助制作PPT、录制视频、采访录音、撰写自身感想等方式呈现项目探究成果。
5.根据活动交流情况,提供对应的活动评价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知行合一。教师应当在项目化学习中积极进行结果评价,并注重过程评价,探寻增值评价。力求让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为项目化学习提供量化与定性标准。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中可采用学生自评、互动、教师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项目探究行为及项目成果进行评定。
以上文中提到的网络游戏主题项目化学习为例,项目化学习评价内容应当包括活动态度、项目成果、汇报能力等方面,其中活动态度需包括小组合作状况,评定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度及参与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讨论,有无采取互帮互动的行为,面对项目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在项目成果研究过程中,需考查对待项目问题能够保持尊重事实的态度,搜集素材的能力水平状况,并要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在随访意见采集中能够保持中立的科学严谨性。汇报能力则主要考查学生在项目成果汇报中内容的完整性、语言的逻辑性等。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标》指导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可为小学生营造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其道德与法治观念得到强化培养,并提升合作探究能力,让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性,并科学设计项目内容及主题,制定项目任务单,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得出结论,使其认知得到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金鑫《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化学习探究》,《教书育人》2022年第23期。
[2] 马爱霞《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的现存问题与解决路径》,《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14期。
[3] 余润禾《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