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4-10-25 00:00徐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新课改将立德树人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恰当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人物经历及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还可受到正确价值观念、优秀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能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本文从深度解析教材内容、巧选生活教学素材、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密切联系时事热点、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44

历史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材中编入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均对人类发展与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全面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恰当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自然、高效地将历史学科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融合在一起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材历史事件及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能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目标。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是教师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深度解析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教材选编的知识内容,不管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来讲,均是十分庞大的。基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感知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教师深度解析教材内容,将蕴含在历史事件、人物经历中的文化精髓提取出来,有意识地融入教学过程的恰当环节中,激励学生学习与体会,使得学生能用心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话”。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赋予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历史事件以浓厚的文化气息及理解突破口,有助于深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这一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声色俱全的形式,给学生展示蕴含在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把教材内容和传统文化自然连接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及思想观念,这就为学生深层次感知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

比如,在学习新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在教学中完成三个学习任务。具体来讲:1.引导学生了解“理学”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2.帮助学生了解“理学”的内涵与思想;3.激励学生了解“理学”产生的影响。在引导学生了解“理学”产生背景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展示程颐、张载、周敦颐、韩愈等人的著作,启发学生主动分析“理学”兴起的主要原因,可侧重指导学生关注程颐的经历和著作,推动学生对程颐行为中彰显的责任感进行深刻感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用微课给学生展示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著作,鼓励学生借助微课中的素材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为了让学生对“理学的影响力”这一知识点形成深刻把握,教师还可用微课给学生展示朱熹撰写的《童蒙须知》《小学集注》《家礼》《四书章句集注》,敦促学生进一步体会儒家的道德规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将更多的微课内容发送到本班钉钉群或微信群,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下载学习,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教材知识点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可使得学生在透彻领悟重难点知识的同时,还可从思想道德方面提升自身素养,有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巧选生活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品鉴优秀传统文化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正人,可以明得失;以史化风,可以清风气。”为高质量践行新课改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构建联系,确保教学活动始终与时代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和发扬中来。由于当前国学文化的盛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大量的古诗词、文言文等。诸如《飞花令》《诗词大会》等相关节目,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喜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就可带领学生挖掘明清小说、元曲、宋词、唐诗、楚辞、《诗经》等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优秀文化,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赏析,帮助学生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思想。这不仅可让学生获得文化感召力及审美感染力,还可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看待新时代的变化。

比如,在学习新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中与“唐诗”相关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最大程度体会唐诗的魅力,历史教师就可给学生列举李商隐、杜甫、李白、岑参、王昌龄等人的作品。很多唐诗中蕴含有诗人的雄心壮志、不拘小节、高尚节操等优秀品质,非常值得学生学习,是高中生的榜样。

以诗人李白的作品为例,历史教师可为学生列举以下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然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品味佳句中蕴含的诗人李白向上、乐观、自信的情感,以此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这些高尚思想,在生活中做一个积极向上之人。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给学生列举边塞诗人岑参的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古代边塞大雪飞舞、奇寒无比、一片萧条的凄凉景象,使得学生可形象、直观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并通过生活体验描述自己在饥寒交迫下会有怎样的感觉和期盼,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爱国爱民情怀。教学实践表明,古诗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思想的载体,可展现作者的思想观念及志向,历史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可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洗礼。

三、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指导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分析才能汲取其精髓,才能将其作为武装自己头脑、指导自己行为习惯的一种准则,才能真正做到继承与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形式渗透文化知识,努力使学生去体悟和思考,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民族文化意识及民族自豪感,以便高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在深度解读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特点及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感知与探究,并主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陶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优秀传统文化千古流传至今的价值,以及对新时代发展的巨大积极意义。

比如,在学习新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建立》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有与“宋代文学”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为学生深入分析蕴含在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从地域方面来看,宋代词人的故乡主要分布在临安和东京两个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教师可提醒学生从“北宋和南宋政权中心发生变化方面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变迁对文化的影响,并体会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另一方面,历史教师还可把宋词和前面已经讲过的唐诗结合起来让学生思考,使得学生可在对比中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两个明珠有更深刻的印象。具体来讲,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宋词和唐诗从古至今都流传甚广,甚至受到了外国友人的喜爱,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在分析和探究中不难发现,古代的宋词和唐诗之所以颇受欢迎,是因为作品中蕴含着富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恰当设计课堂问题,可引领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思考和探索,有助于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增强,有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四、密切联系时事热点,推动学生体会优秀传统文化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历史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而且可让学生体会到历史课程学习的价值,并且还可让学生真实感觉到历史知识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刻领悟。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努力挖掘历史事件和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观念和理论指导学生对时事进行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的运用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感悟,才能养成运用传统文化指导自身待人接物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新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保障第六单元《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中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将近年来我国人民积极与病毒对抗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分析我国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病毒时的不懈努力。具体来讲,国家制定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严控病毒传染源,努力切断传播路径,重点保护易感群体;精准、科学、依法制定防控方案;统筹调配全国范围内的医疗资源;指挥全国上下通力协作增强救治能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对于高中生来讲,都亲身经历了新冠疫情,对国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所采取的各种制度与措施都有真切体会,因此,对国家“人民至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办事原则有所感知,并对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团结精神有了直观的了解。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实时热点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可让学生从鲜活的现实案例中对教材理论知识形成进一步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教材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透彻领悟。

五、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均是依托一定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行为展现出来的。要想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的优秀文化知识,就需要教师组织一些历史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气氛,使得学生都有机会走进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真切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思想,从而对传统文化的根源及价值形成深层次的认知,进而探索历史事件的发生规律49f4569256804851f63d708de5b9c637及影响,最终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依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特点,积极为学生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可真正参与其中,并可充分感知、体悟历史文化,并从而受到启发与鼓舞。

比如,在学习新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大胆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充分发挥当地历史教学资源优势,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宗族祠堂、名人故居、博物馆、古村落、社区、历史遗址等,使得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分析与学校所在地有关的历史事件及“非遗”文化,组织学生走访革命老兵或拜访“非遗”传人,通过老兵亲自讲述、“非遗”传人表演等方式让他们可更加直接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并自觉参与到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去。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革命遗迹、文化场馆等地方,邀请讲解员结合具体的革命文化实物为学生解开其中蕴含的格式及文化内涵,从而帮助学生透过历史文物洞察到其文化精髓。诸如苏州园林、二七塔、焦裕禄纪念馆、毛泽东故里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实践活动基地,可让学生以实地参观的形式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借助多种感觉器官感知与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最终主动承担起继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历史教师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打破了纯理论教学这一单一的教学形式,可让学生以全新的形式理解与感知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把握,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性认知,最终为高中历史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注入新活力。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新课改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的新举措,更是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措施。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素材、课外资料、实践活动等,积极为学生提供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感知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从而为学生从本质上把握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事迹提供依据,最终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思慧、邵家豪《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现代教学》2023年第20期。

[2] 周玉涛、王伟《“互联网+”视角下价值观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策略研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年第10期。

[3] 仲菊芳《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中历史乡土教学分析》,《中学课程辅导》2023年第30期。

[4] 庞明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语文建设》2023年第19期。

[5] 姚纯娜《新课标背景下地方文化助推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以常德历史文化为例》,《考试周刊》2023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