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活动,坚持语言应用能力进阶性提升策略,促进学生逐渐“由学向能”转变,从而达到高效阅读教学目的,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为将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教师需要梳理整个阅读学习流程,首先,实现精准阅读,深化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其次,带领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寻找适切话题,保证学生熟练应用阅读技巧;最后,挑选合适比赛时间,创新比赛形式,引导学生将语言应用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阅读教学 语言应用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02
杨再隋教授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教师的基本工作是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鉴于此,教师落实教学重点,不断内化语言技能,着力于语言训练活动,从而实现语文改革创新目标。
一、精准地“学”:语言应用能力“由学向会”提升策略
教师带领学生精准地学习语言应用能力,主要指学生由“不会”到“会”的练习过程。为保证该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导,不断优化阅读策略,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一方面,实现精准阅读,组织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引入经典品读;另一方面,深化能力,通过大声朗读、多层比较融合,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一)精准阅读
1.反复阅读文章,体会作者表达方式
教师引领学生反复阅读高质量文章,深切体会作者的用词技巧和表达方式。学生反复阅读时,逐步得到不同的感想和启示,深入欣赏不同语句的含义和意境,有利于逐渐增强语言分析能力,从而为掌握语言应用能力夯实基础。教师建议学生记录优美的语句和词语,并分析其应用价值,达到真正理解词语和语句应用技巧的目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边阅读文章内容,一边感受词语和语句营造的情境,有利于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为例,教师引领学生借助课前预习笔记,自主朗读课文,并学习生字、新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反复阅读文章内容,一边阅读,一边圈出“横卧、笼罩、若隐若现、风号浪吼”等词语。教师总结学生圈出的词语,带领他们分析语句,如“风号浪吼”,其代表的含义是“雷声不断在大地和云层中间来回反射”,学生想出“波涛汹涌”等描述壮阔景观的相似成语,将“风号浪吼”替换为“波涛汹涌”,发现“江面上依旧波涛汹涌”,不如“风号浪吼”声势浩大、生动形象。
通过赏析和解读单个词语,学生学习用词技巧,形成有效的阅读成果。同时,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可以主动推敲词语应用优势,并对词语形成正确认识,达到学会语言应用方式的目的。
2.引入经典品读,扩大语言学习范围
教师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引入经典阅读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品读阅读内容,能够实现扩大语言学习范围的目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阅读任务,按照课内阅读顺序,通过阅读分析词语和语句的应用效果,达到逐步领悟文学经典的目的。教师重点选择与课内阅读内容相似的课外阅读内容,有利于学生结合课内阅读技巧,领悟阅读知识体系,从而发挥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为例,教师选择将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作为课外阅读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对比《观潮》的语句,探究“潮来之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学生阅读、分析《浪淘沙·其七》诗句,发现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景象,再次回到文章,找到与诗句相关的文章语句,并交流其应用优势。
通过此过程,学生了解了更多语言表达方法,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一方面,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内容,扩大文学学习和认知范围;另一方面,借助该文章内容,促进学生深入感悟原文内容,从而发挥经典品读的辅助作用。
(二)深化能力
1.大声朗读思考,深化语言品析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形成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利用纯音乐、多媒体情境,营造阅读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积极融入阅读氛围,通过阅读提升深层理解能力,逐步深化语言品析能力,从而发挥大声朗读的重要作用。学生积极朗读文章内容,利用朗读,感受文章氛围,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为例,教师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学生第一次阅读文章时,无法呈现完整的阅读过程。教师鼓励他们找到准确读音后,再大声朗读,学生标注“惹怒(rě nù)、啄(zhuó)、金奎(kuí)叔”等汉字的拼音,熟读、认识每一个字后,进行第二次朗读。阅读进步效果十分显著,学生可以准确、流利地阅读内容,但教师发现他们缺乏对应的阅读情感,要求他们跟随欢快的轻音乐进行阅读,并想象对应的场景,将情绪融入阅读过程,学生再次阅读文章,跟随轻音乐的节奏,找到阅读感觉。教师鼓励他们继续酝酿情绪,完成阅读任务。
2.多层比较融合,促进语言发展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文章写作内容,进一步抓住文章要点,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发展能力。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深入分析问题,积极探究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并体会文章的表达技巧和突出点,顺利找到语言应用技巧。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明确、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纳其他同学的意见,有利于提升多层比较融合的价值水平。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为例,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通过对比《牛和鹅》和学习过的《蜜蜂》两篇文章,说明其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之处。学生结合阅读对比内容,发现《牛和鹅》朗读节奏轻快,以叙事为主,而《蜜蜂》以凸显蜜蜂的记忆力本能为主。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说明选择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的原因,并按照“语言表达、突出点、用词技巧、社会意义”的流程逐一分析。
二、精巧地“练”:语言应用能力“由会向熟”提升策略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语言应用能力,学生借助教师提出练习方法,逐渐吸收、内化语言应用能力。为帮助学生熟练应用该能力,教师丰富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一方面,凭借阅读,方便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另一方面,超越阅读,寻找合适话题,使阅读效果得到升华。
(一)凭借阅读,感悟语言规律
1.抓住关键词
学生已经通过反复阅读找到经典词语的不可替代性,教师应该抓住关键词,细化阅读任务,组织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词语应用特点,使他们对文章的认识由知性上升至感性,并综合关键词,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结合关键词,总结文章的语言应用规律,感悟词语应用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为例,教师按照自然段分解教学步骤,引领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并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丽壮观。首先,教师抓住关键词语“观潮”,提出问题:“观潮和天下奇观存在的两个‘观’字意思是否相同?”学生阅读语句,发现“观潮”中的“观”字代表“观看动作”,“天下奇观”中的“观”字代表“景象”。其次,教师抓住每一个语句蕴含的关键词语,如“人山人海”“等着、盼着”等核心词语,提出问题:“上述词语的应用表现出什么?”学生认为上述词语表现出等待观看钱塘江大潮景象的人数较多,他们的心情十分急切。教师询问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含义,如与钱塘江大潮奇丽壮观相关的内容,学生发现其间接地表现出大潮的奇特。
2.重视语感
教师重视语感训练,积极带领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的过程,切实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学生结合对词语的分析结果,通过角色扮演等综合实践活动,深入研读文本内容,掌握学情,整合教学资源,达到进一步形成语感的目的。教师灵活应用多种朗读方法和技巧,带领学生将体会、总结的阅读情感抒发至朗读过程,从而体现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为例,教师依旧以词语练习为基础,致力于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如“人声鼎沸”,教师逐字分析此词语,引领学生对该词语形成独特见解。分析“鼎”字时,说明其代表“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皿,也是传国重器,属于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沸”字代表“锅里的水开了”,而“人声鼎沸”代表“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通过该过程,学生学会分析词语,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掌握词语的应用技巧,也学会分析、记住其他成语的方法。同时,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语感训练,有利于提升语言运用水平。
(二)超越阅读,寻找适切话题
1.迁移语言形式
学生通过大声朗读等学习过程,已经基本掌握文章基调,教师根据此种情况,迁移语言形式,通过设置语言类题目,组织学生客观展示自己的理解情况和内心感受。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独特的认知情况,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他们形成良好互动,有利于深刻认识文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抒发朴实情感,从而将语言表达练习活动落到实处。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为例,教师设置说话练习活动,组织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分别扮演金奎叔和文中的“我”,具体情境为:当我再次看到家长的白鹅,我说:“……”,金奎叔看到我,说:“……”两名学生直接表演,并调动语言储备和生活积累,完善对话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对应的评价,不仅需要指明他们的优点,证明他们的努力和优异成绩,还应该说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从而发挥教育辅助作用,真正帮助他们逐步增强语言应用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形成语言迁移意识,可以借助分析语言的结果,完成语句添加等任务,从而对语言形成独特认识。
2.链接现实生活
陶行知理念指出了现实生活对教学的支持作用,教师应该链接现实生活,营造亲切的语言学习氛围。同时,展示凸显语文个性的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扎实的语言训练任务。学生基于现实生活,调动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展示熟练的语言的应用技能。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为例,教师布置任务:3—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找到类似的场景,完成情境演绎任务。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回想自己经历的有趣事件,并通过投票选出组内上演的生活情境。活动结束后,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组织他们对比表现内容与文章内容,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之处。学生对比文章内容和表现内容,发现语言表达等方面依旧存在欠缺,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此逐步熟练应用语言应用技巧。
通过此次情境演绎活动,学生总结表现过程,发现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从而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三、精妙的“赛”:语言应用能力“由熟向能”提升策略
比赛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教师挑OGkkSEqnG7v2I9c/teTA8cUGeLC7sQw9YvP6sOB+GlI=选合理的比赛时间,创新比赛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活动,并展示熟练的语言应用能力。精妙的“赛”是“学”和“练”的目标,教师突出语言应用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增强语言应用能力,鼓励他们将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有利于实现语言应用能力“由熟向能”的品质化提升。
(一)学前比赛,激发热情
教师将比赛活动安排于学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一方面,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开端。学生借助预习情况,认真参与学前比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结合简单的词语应用题目,考察学生的基础能力,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避免他们出现懈怠心理。通过该学前比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愿意主动参与文章探索活动,并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
(二)学后比赛,巩固提升
教师组织学后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语言应用能力的平台,由此锻炼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通过语言应用过程,自主总结语言应用经验,并巩固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从而满足将语言应用能力训练活动落到实处的基本需求。教师布置题目,要求学生应用规定时间完成,并将答案上传至微信平台,通过他们的比赛情况,了解他们的不足之处。同时,设置比赛规则,若某一名学生蝉联五次第一名,可以与家长兑换一个奖励,若某一名学生五次进入前三名,可以与教师兑换一个奖励。
综上,教师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基于阶段性原则,完善阅读教学模式,充实阅读教学内容,划分不同的阅读教学阶段,积极调整阅读教学节奏,有利于将阅读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也体现出新《课标》教学理念的重要指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表达活动,结合层次化学习、训练和比赛活动,逐步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从而体现完整的阅读学习流程。
参考文献:
[1] 杨海霞《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探析》,《读写算》2022年第13期。
[2] 张碧英《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小学中年级“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初探》,《新教师》2022年第3期。
[3] 李宜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84期。
(柳生兰,1979年生,女,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