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如何对其优化与完善成为教育界的焦点。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强调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效率及有效性的重要性。本文基于新《课标》背景,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角度的优化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习效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优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05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面临重大的变革,此变革不仅涉及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本文通过对新《课标》的研究与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旨在提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方面。
第一学段,对于1至2年级的学生,新《课标》鼓励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故事等,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习惯。特别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通过默读来积累词语。
第二学段,3至4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应有明显的提高。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流利地朗读,还要学会默读和略读,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情感表达,以及利用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同时,新《课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学段,即5至6年级,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更为深入和全面。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转向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学生应能够熟练地进行朗读和默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理解。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革命领袖的文学作品、自然描写的诗歌散文等,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整个小学阶段,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要求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情感体验。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从1至2年级的5万字逐步提升至5至6年级的100万字,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极为重视。此外,新《课标》通过引入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二、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预期教学目标未达标
小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之阅读学习任务繁重(如字词、句法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疲劳。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精心备课,实际教学往往无法完全按预设进行,常因突发事件影响教学进度。此外,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在备课时难以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导致设定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即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了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已经达成。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传授,还在于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运算为主,缺乏深度反思和类比推理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学中的巩固和练习环节尤为重要。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不仅被“学”,而且被“学好”,从而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小学生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其学习兴趣主要受外部因素如教师、家长和同龄人的影响,这种外部驱动的学习动机缺乏稳定性,容易受到变化和消退的影响。课堂互动的不积极是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直接表现,当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便会降低,对教师的指令和活动反应冷淡,甚至完全忽视。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对整个课堂氛围和教师的教学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学生对课后阅读的不积极态度也体现了兴趣的下降。阅读是一项耗时且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其持续性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课堂外的阅读活动,如课后的巩固和练习,是知识内化的重要步骤,但在学生兴趣下降的情况下,这些活动会被忽视。新《课标》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要求,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这些要求很难得到有效实施。为此,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创造更加积极、互动和吸引人的学习环境,以重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教师教学激情消退
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知识传授,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以及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这些复杂的任务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和工作负担,导致教学激情逐渐减退。教师教学激情的消退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程序化和课后活动的松懈,在课堂上,由于激情的缺失,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减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教学过程往往沦为机械重复,缺乏创新和个性化。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不热情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不热情。课后,教师的松懈和不进取态度也是教学激情消退的表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但在职业倦怠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课后没有进行自我提升,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转型。教师的专业水平停滞不前,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计划
新《课标》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之一是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计划。教师需深入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并将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基础阅读技能的培养,如词汇的积累、简单句子的理解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更多地注重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时,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新《课标》的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课文《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时,应考虑此阶段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应为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结合自身理解与感受进行交流。通过《亡羊补牢》的教学,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通过《揠苗助长》让学生理解耐心和恒心的重要性。接下来,教师应通过思维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景,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和内涵,对特定句子和段落进行深层探究。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对话和行为来展现故事的寓意。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个人成长。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经验来感悟寓言的意义,从而提升其总结和延伸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认知水平为核心
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核心即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都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进行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既不能超越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应低估学生的潜能。对于初学者,使用图像、故事和游戏等直观、互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讨论、项目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训练来提高其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此外,教师应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文字识别、理解句意、分析文本结构、评价内容质量等。教学方向应具体、可衡量,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
以五年级上册《太阳》为例,这篇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说明方法。鉴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总结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探究性问题,比如“文章如何介绍太阳的特点”和“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热度”,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可引导学生从全局角度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帮助学生总结每个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中心思想。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特定段落,如“太阳会发光……也会变成气体”,从中提炼出文章采用的不同说明方法,如比喻、列举数据和举例说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如何分析不同的说明方法,提升细节分析能力,为其未来的自主阅读活动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和吸引力。
3.遵循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师中心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习进度快的学生提供挑战性任务,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在评价和反馈方面,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要求教师提供更为多元和个性化的反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以二年级上册的《曹冲称象》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通过故事导入和情境创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场景,让学生想象自己处于曹冲称象的港口,观察称象的过程。接着,利用实物如水盆、石头和电子秤等道具,模拟曹冲称象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上,在讲解到关键点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曹冲为什么能用这种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能力。此外,以生为本的教学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以确保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效。
4.结合不同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应结合直接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模式,直接教学适用于传授基础知识,如词汇、句法等,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先直接讲解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随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深入分析文本。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五年级下册的《猴王出世》及原著《西游记》为例,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阅读小组,确保小组内学生的阅读进度一致。在规定的课堂时间中,学生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摘录的词句段落,在班级中分享小组的阅读体会和想法。同时,教师可以为不同小组设置不同的探究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书本的内容和内涵,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阅读教学模式,如导读式教学、自主阅读、批判性阅读等,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通过这样的多模式结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5.应用信息技术多元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智能白板、学习管理系统(LMS)和互动软件等丰富课堂内容,提供更多与现实世界联系的学习机会。利用数字化资源展示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文化特色等,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对知识内容有更全面的理解。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访问课程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教师也可利用平台布置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调整,有效支持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六年级上册的《月光曲》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利用音乐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和文学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视听感官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课文中所描述的音乐世界,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艺术作品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电子书籍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
综上所述,本文在新《课标》背景下全面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强调了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结合不同阅读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结合跨学科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玉芝《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思考》,《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年第9期。
[2] 张丽霞《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林区教学》2022年第12期。
[3] 袁双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