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材料,提升学生的材料使用能力,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环节强化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增强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01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要尝试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指标,带动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进行更加深入、高效地学习,将写作与阅读进行融合,使阅读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当前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碎片化阅读,学生参与碎片化阅读学习本身不存在多大争议,但是如果以碎片化阅读学习的方式去研学整体化的阅读材料,那么会导致学生的整体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碎片化教学需要应对碎片化的文章内容,而整体化教学须应对长时间阅读学习,比如抽出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参与沉浸式的阅读学习。但是大部分教师将两大阅读学习模式融合在一起,没有在资料属性、时间管控层面进行科学合理划分,以至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
其次,大部分学校更加注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却没有重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分析能力、反思能力以及批注式阅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传授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没有向学生讲授阅读学习策略。
另外,阅读材料的选用也存在较大的争议,大部分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对课内读物资料进行学习,未向学生提供多元化且有趣生动的材料,以至于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设置为单独的一个模块,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只是单方面参照该板块的知识技巧和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诵、背诵、记忆,或利用简单的图表工具进行学习,却没有将读与写进行融合互动,未将写作技巧和阅读技巧关联整合在一起,从而无法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概念进行迁移运用。
总之,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期间还存在上述问题,语文教师需要对授课方法、策略进行改善,制定更加严谨细致的教学方案。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过程中需要引入反思性教学原则,大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文章课程知识的学习之后,没有带动学生主动进行反思总结,由于学生缺少反思回顾知识的过程,故无法体会、感悟所学习到的文章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引入反思性策略,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对知识概念进行再次剖析、整理学习。其次,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探索性原则,即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带动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学习。理实一体化授课主要是将实践与理论关联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中的情感,并对其进行有效表达。同时将文章中所涉及的词汇、短语进行实践应用,在作文中进行体现。之后,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应当结合互动式阅读教学原则,即引导学生尝试以互动探究的形式对文章进行学习,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1.思维之光,阅读与思维的启迪
阅读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钥匙。它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求知的海洋中勇敢前行。对于思维活跃、好奇心旺盛的小学生而言,阅读无疑是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每当学生翻开一篇篇文章之时,他们便踏上了探索之旅,在旅途中,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这些过程需要他们积极思考、独立判断,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判断,这种独立性和判断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坚定。
2.知识之海,汲取书中的智慧
古人有一句充满智慧的谚语:“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珍贵之处,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带来的财富并非金银珠宝,而是无形的知识与智慧的积累。每一篇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人生哲理,当学生沉浸在这些故事中,不仅了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更在无形中了解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互动等知识,这些知识将成为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陪伴学生走过每一个日日夜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理解生活的真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增强学生的工具使用能力
大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只是让学生进行单一阅读、思考、记忆,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引入良好的导学工具进行理解学习,具体来说,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对知识概念进行不断整理,以免出现猴子掰玉米——一边学习一边遗忘的情况。在该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尝试提升自身的工具应用能力,使用思维导图、表格、逻辑图等工具,尝试将文章中的重点和要点进行梳理整合,在完成阅读学习之后通过相关导图工具还原文章的线索和面貌,并且通过相关工具梳理其中的关键知识点,以此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利用相关图表工具也能够带动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学生在思考探索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反思总结期间整合相关图表资料,回顾自身参与阅读学习的整个过程。
例如,在讲解《小英雄雨来》时,语文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心智导图,尝试将文章6个部分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拆分、重组,将其串接成线索,还原文章的整体面貌。在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从语言逻辑层面将雨来熟悉水性以及后续顺利逃脱敌人掌控的故事情节关联在一起,学生在回顾思维导图时能够发现文章前后的逻辑关联,帮助其参与整体化阅读学习。另外,文章中还包含大量的语言细节,比如生词、生字的使用规律和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同步整理相关信息,将其呈现在逻辑思维图上,之后在回顾学习期间将词句代入文章的故事情节中,回顾相关字词的使用规律和特征,例如,在描绘雨来外貌的词句中将雨来比作“泥鳅”,形容其在水中来去自如,凸显雨来高超的水性。
2.强化整本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体现在逻辑思维层面,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对学生思维思想的训练指导,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可借助整本书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期间,语文教师需要尝试进行概念整合,同时也需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和概念整理能力。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逻辑能力,引领学生参与整体化阅读学习,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能力素质得到稳步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尝试借助优秀的名著篇章,或者引入趣味化的儿童读物,结合儿童经典文学创作,带领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例如,语文教师可将《三国演义》的儿童读物版本进行梳理,以小学生能够看懂的故事情节作为主体内容,将文章原著中的语言表述进行简易化处理,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学习。通过引入名著篇章,整合整本书阅读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整体思维。但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整本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需要适当借助过程引导。比如,在整本书中包含不同的章节、段落、模块,教师可根据相关模块中的知识概念来完成对短视频资料的制作,让学生在正式阅读前通过观看短视频资料,熟悉文章的主题内容,使学生能够带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研学方向进行深度学习。例如,在儿童版的《三国演义》读物中,语文教师可根据“草船借箭”前后的故事情节,尝试将该模块囊括的知识信息整理为短视频,包含曹操攻打荆州,挥兵南下,在赤壁与孙刘两家形成对峙局面,以及赤壁之战的结果等,通过短视频资料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在整体化阅读学习过程中对故事前后的逻辑关系形成深刻认知。
3.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
读书与写作的结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策略,但是在真正意义上将两者融合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语文教师通常是让学生以书写读后感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整理、梳理、总结,却没有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在文章中引入更多趣味形象的元素,以至于学生的阅读学习品质和效率得不到提升。现阶段,在培养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尝试引入读后续写、改写、仿写等多元化的举措来培养学生的反思阅读能力。具体来说,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会产生对文章故事的认知能力,此时可通过读书、写书、写作等不同方式,对文章故事情节进行改编,从而改变学生单方面对文章知识进行理解记忆的情况。学生可带着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对文章进行梳理整合,将故事情节进行改编,以自身熟悉且认可的方式将文章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展现出全新的文本面貌。另外,在大部分语文教材主题文章中,通常预留着大量的想象空间,这也为语文教师引入留白艺术带动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将留白艺术与读书写作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教学功效。为此,教师需要剖析文章中的认知冲突、矛盾,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文章故事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提升。并且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围绕着相关线索来发表各自的看法,或者根据相关线索将文章中的故事顺序、情节、主题以及已知的限定条件进行转变,展现出不一样的故事结局。
例如,在完成对《牛郎织女》的讲解之后,不少学生对故事结局表示同情,对两夫妻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结局表示不满。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文章线索,将故事结局进行改编,例如,有的学生会写到王母娘娘最后将织女贬下凡与牛郎厮守一生,既维护了仙家天条的威信,也维护了女儿的利益。在完成对《穷人》的教学之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男主人的工作属性,尝试分析后续主角一家可能会面临的结局,或者将文章中男主人出海捕鱼在没有收获的情况下安全回归的故事线索进行梳理、发散,描述男人在大海上与风浪对抗的情景,突出男人此时的内心活动,在小作文中凸显男人此时与风浪搏斗时的内心波动以及内心所产生的焦虑与挂牵。
4.信息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抓取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举措。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从文章段落情节或某一句话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将其进行加工整理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是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体现在学生语言思维成长进步层面,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抓取能力需要借助常态化的阅读教学举措,引入短视频资料、信息工具,带动学生对文章故事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学习,例如,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以及关键段落的词句特征进行梳理整合,尝试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提炼总结,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尝试引入信息化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抓取能力,通过短视频资料,播放一段简短的文章段落信息,让学生进行简易化学习,通过一分钟的时间,对信息资料进行总结;之后在短视频中提出相关情景问题,并且给出不同的选项,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此类方式,教师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能够不断提升。教师可将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梳理,将小说类、议论文、写景、写物、写人的文章进行拆分,挑选出经典的段落,借助一分钟的短视频时间,将其中的情节向学生展示,再通过视频提问,带领学生在问答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梳理能力。总之,教师需要利用常态化的教学举措,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常态化的积累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信息获取能力。
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注意事项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重点关注以下的注意事项。
首先,语文教师需要保证当前的能力培养计划和指标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需求相匹配,避免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段能力状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工具、方案、计划进行灵活选用调控,从而确保阅读教学具备适应性、针对性。其次,在阅读能力培养活动中,语文教师也应当借助过程性引导原则,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找到学习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和效率。最后,在阅读教学环节,语文教师还需要重点引入理实一体化的研学项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总之,语文教师需要借助以上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切入点,带动学生进行整体化学习探究。
总体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举措,引入多方位的授课方法,带动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加高效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12期。
[2] 赵胜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数字化用户》2017年第37期。
[3] 张苹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语文课内外》2021年第7期。
(王璇,1981年生,女,汉族,福建龙海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