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2024-10-25 00:00种亚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所积累的知识是有限的,各方面能力也比较薄弱,但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不能只进行认知教学,而是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初步培养。虽然在小学阶段可能无法看到很明显的培养成果,但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很有益处的,比如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对其未来发展十分有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03

小学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又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基础的阶段,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掌握最基础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基于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希望可以为相关探究人员以及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课堂阅读能力培养概述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体现在从理性层面解读获取有效信息,也体现在从感性层面深入理解作者的情绪状态和感情基调。语文阅读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从单纯抒发作者感情的随笔再到科技性极强的科普类文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和通透的理解力。而课堂阅读是特定时间地点下的阅读,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标准的阅读任务,推进课堂教学进度,这种能力也是一个人整体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对于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较强的意识,课堂阅读也只是给学生很短的时间让学生从感性上熟悉教学内容,不时很关注阅读效果,而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注重秩序的维护,因此,从整体上来说没有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题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小学生在理解阅读题上就会更加困难。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先从字、词、句开始教起,让小学生先认识字的读音和意思,然后再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再来对整篇文章进行解读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先让小学生自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再总结一遍这篇文章所要讲的内容,理清思路。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事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应对学生们所要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从阅读教学上来讲,教师需要跟紧时代的脚步,不断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完善,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并且喜欢上阅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兴趣较低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融入阅读氛围中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而言效果较好,但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却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学生是否对所阅读的文章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的阅读状态,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丧失兴趣,其阅读效果则会下降,这十分不利于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阅读教学引导目标缺失清晰度

现如今,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也不再局限于书本中,学生可以借助网络阅读大量的文章,虽然学生的阅读量增多,但各类文章比较杂乱,学生很难去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有效阅读。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其思维尚未成熟,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学生的价值观则会出现问题。据笔者调查,我国小学阅读教学引导目标存在清晰度较低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没有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从而导致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奠基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培养课堂阅读能力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通过良好的环境和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学生兴趣,并通过方法的指点和习惯的培养来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维护课堂秩序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阅读的外在条件和重要前提。这里的环境也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客观的光线温度等教室基本环境,也包括教室内的人文氛围,比如教室整体的风格和装饰是否可以体现书香气。因此,教师可以对教室进行简单布置,设立图书角,张贴一些劝人读书的标语。此外,良好的阅读环境也包括课堂上的教学秩序,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将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时,容易忽视课堂纪律,认为这种嘈杂是学生认真朗读的结果,若有学生受到干扰,教师会借此机会教育学生读书不应受外界影响,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嘈杂的课堂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进度,因此,教师要注意在这个时候维护课堂秩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只有学生有阅读的动力,他们在进行阅读时才会更加主动,质量才会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的知识,在学习活动中没有积极性,整体的效率也比较低下。所以,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然后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更加丰富和灵活。这样,学生在面对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段时,就会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

3.帮助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培养学生默读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正确的阅读技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晨读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在晨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优美词汇的文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较强情感的文章,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阅读,比如齐读、小组读、对话读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晨读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默读,锻炼学生的默读速度,这样学生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也可以自主完成阅读。

4.明确阅读目的,实现家校结合,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会引发学生对文章独特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课堂氛围,在课下,教师也可以让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轻松阅读,这样学生才能融入文章中,然后从文章中得到更好的文化熏染。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语文阅读教学,在课上教学中主动与教师互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5.将课堂阅读与学生的课下阅读积累相结合

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主要是在课堂上得到培养,但是课下的辅助和扩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不能仅用课上的有限时间,而是要在课下布置任务进行配合,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的方式来为学生布置任务,而且这种任务最好不要直接用配套试卷上的习题,教师可以寻找课外合适的阅读材料之后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来自行设置任务,并让学生自己控制时间,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地完成阅读任务。虽然课下作业的完成过程通常情况下不在教师的监督范围内,但是这种作业完成的效果却能够在课堂上反映出来,与课堂阅读教学相辅相成。

6.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阅读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阅读会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才会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并且会影响到其他学科,这是对学生的全方位影响。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们会在更少的时间内获取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在阅读体验中的乐趣也会更多,在下一次阅读活动中也会热情参与进来。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们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并进行详细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对问题展开探究,从而找到最准确的答案,更加深刻并正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教师要根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来复述内容,学生要把情感融入其中。教师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在面对一些陌生的文章时,所选择的阅读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这样对文本的分析才会更加简单,同时也会获取到阅读的快乐。

7.拓展阅读内容

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不只是要学会理解课本上的文章这么简单,扩展阅读内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在小学生承受范围内的课外书。小学生对课外书有不同的喜好,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兴趣来推荐不同的书籍,有的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类的,教师就可以推荐《格林童话》一类的书籍;有的小学生喜欢科普类的,教师也可以推荐《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书籍;有的小学生喜欢诗歌类的,教师可以推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来提高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小学生回家阅读半小时左右的课外书,让家长作为任务的见证者,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完成阅读作业;或者可以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几个人组成阅读小组,让他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动脑能力,让学生们形成独立阅读的意识。这有助于小学生在将来的考试中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写出比较正确的答案。

8.开展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阅读课都是教师独自一人在讲台上授课,讲台下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低着头记笔记,或者机械式地附和教师。整个课堂非常沉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也日渐降低,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态度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要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将思维和行动体现在课堂上。

例如,在讲授《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赵王、秦王、廉颇、蔺相如等角色,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将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见秦王、蔺相如渑池会见秦王、蔺相如乘车避让廉颇以及廉颇负荆请罪这四则故事演绎出来。表演的道具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比如文具盒可以当作和氏璧等等。学生之间其乐融融地开展教学互动,将整个故事进行还原,对于小学生来说,紧张情绪消失了,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的内容更加熟悉了,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点也更加熟悉了,而且在课堂气氛和活跃程度层面上,与传统教学相比又更进了一步。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不容忽视,互动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重要帮助。

9.设计多元化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评价过程中没有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但是评价工作是找出教学中的失误点,查漏补缺的过程。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工作过于单一,大多数教师也仅仅是停留在考试或者作业设计上,通过检查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和正确率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难免会出现舞弊现象,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评价要关注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评价的方式要从三个角度来展开,分别是: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并且还要制定教学评价量表。例如,在讲授《落花生》这一节课时,本节课在教学前要进行的评价是学生借物喻情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评价量表上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说一说竹子蕴含着怎样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物有着竹子的精神。同样,教师也要思考自己以前在课堂上是否教授过相应的内容。教学中进行的评价是,学生回答问题情况、主动举手提问情况、纪律情况等等,还包括学生对文章故事发展情节的认识。最后的终结性评价也是教学后的评价,教师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或者作业设计来进行,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的来说,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引导,在课外,教师也应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方法,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方法,探究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热爱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学生才会在课下自主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其次,教师还需做到家校结合,引导家长关心学生的阅读。每一个阶段,教师要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考核,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学生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参考文献:

[1] 王登云《让阅读之光点亮语文之“趣”——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与路径》,《天津教育》2023年第25期。

[2] 林丽洪《借融媒体创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多维评价方式的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期。

[3] 黎金娥《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阅读能力——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理导航》2022年第8期。

[4] 徐灵灵《“1+X课程”体系对小学语文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格言(校园版)》2022年第3期。

[5] 李茹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教育界》2021年第51期。

[6] 李其玲《“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9期。

[7] 叶姣娟《快乐阅读 照亮心灵——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