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2024-10-25 00:00:00孙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本研究基于新《课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包括核心素养培育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具体性原则以及跨学科原则;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可行策略,包括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应用情境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应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开展多主体教学评价,希望本研究能够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43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育教学领域正在不断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应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新《课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2022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新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其中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动。本次课程标准的改动主要有五,一是育人导向全面转向核心素养,着重于强化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佐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维度;二是调整了课程结构,一方面加强了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为历史跨学科教学以及跨学科主题活动提供了良好接口;三是制定了新的学业质量标准,用于评价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作为教师教学情况的指导以及教学实施与改进的依据;四是提高课程的指导性,强调“教学评一致性”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最后加入了学段衔接内容,以解决初升高阶段学生适应难、转变慢的问题。由此可看出,初中历史新《课标》的重点为核心素养,其余的教学改革基本围绕“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而展开。

二、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基于新《课标》的改动,初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核心素养培育原则。教学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佐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展开。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

其次,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应着重思考课堂是否能够赋予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深度思考、合作思考,是否能够让学生思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否能够让学生了解“怎么做”。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始终明确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评价的三位一体关系,既要确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又要将评价有机、动态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以确保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并督促教学实施与改进。

此外,具体性原则。历史学科的内容多为历史事件和造成的影响,二者存在因果关系,一方面历史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认识到历史事件带给人的感受,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影响,而想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事件,需要突破教材的图文结构,用更加具体的形态为学生展现历史事件,提高理解深度。

最后,跨学科原则。课程结构的调整为历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机会,故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应侧重于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全面理解。

这些原则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可行策略

1.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否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开展思考,前提在于学生是否对课程感兴趣,浅层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教师课堂中有趣的语言或教师的人格魅力,深层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学科本身的内涵,而想要让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势必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初中历史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引入生动的资源来支持教学。通过展示精彩的历史影像、展品图片,或播放历史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中运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或者设立一些有趣的问题场景,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再次,教师可运用有趣的故事叙述方式来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结合本节课的历史时期选取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将其展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突破课堂的限制,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和应用程序等技术手段,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和互动学习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加多元化的历史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探究历史事件内涵以及历史人物关系网的机会,间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应用情境教学方法

虽然历史事件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件,各历史人物也均真实出现在历史当中,但由于大多数人物与事件距今过于久远,学生难以理解历史事件,更无法形成明确的感受,因此,教师可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来龙去脉、掌握历史知识、达成情感教学目标。

其一,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来引入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情境化的故事讲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历史学习情境之中;其次,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模拟历史事件,亲身感受历史情境,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其三,为学生安排模拟古代贸易、政治谈判、战争决策等模拟历史场景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历史、学习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其四,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运用影视资料、图片资料等视听资源,展示真实的历史情境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增强学习的效果。以上方式可以组合运用,在单节课程中打造多个小情境或构建大情境,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3.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中明确提到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成为课堂的核心角色,因此,在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教师节奏学习、能够理解课堂知识内容的前提下,教师需要利用教学手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

教师需要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并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教学法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找寻答案,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教师则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并在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互评、自评等,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此外,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式。

基于以上策略,初中历史教师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

4.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新《课标》为教师提供了开展跨学科主体活动以及跨学科教学的端口,同时,历史学科本身可理解为多个学科的集合,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阐述历史事件与人物往往能够起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可积极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在强化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思维。

首先,教师可寻找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构建共同的主题和课程内容。例如,在探讨地理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以引入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备课并设计教学活动,整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促进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同时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共享教学素材、案例、实验设备等资源,为学生呈现更立体、丰富的知识体验。再次,教师可组织跨学科的学习小组,进行联合探究和项目学习。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任务中,结合历史、地理、语文、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展开综合性探究学习,促进学科间知识的交叉应用。此外,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专题研究和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在展示中充分展现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一方面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而强化核心素养。最后,教师可建立跨学科的评价体系,设计跨学科的考核项目或综合性评价活动,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性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应用游戏化教学方式

游戏化教学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思维深度、提高学生代入感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多重作用,也是近年来各学科教师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初中历史教师可设计多种教学游戏,强化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融入历史题材的游戏、历史谜题和益智游戏等不同形式的游戏中,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设计历史知识卡片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记忆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组织历史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的情境,通过参与感受和体验历史,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引入历史题材的电子游戏资源,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历史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可在课堂中设计历史知识竞赛,竞赛的形式不限于抢答zzgWZR+aOWDMM10M9g2EEW494DPWiL/LrDhJ1o59Jyg=、团队竞赛等方式,但要尽可能覆盖更多学生,给予学生参与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学习历史知识;设计填字游戏、解密游戏等形式的历史知识谜题,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和理解历史知识。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教师也可设计配套的游戏化考核方式,例如积分制度、成就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6.开展多主体教学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中,评价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既是教师持续优化教学方法的动力,又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评价时倾向于使用终结性评价,以试卷分数判定学生能力,无法充分反映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情况,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多主体教学评价方法,建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的评价体系,满足新《课标》要求。

在学生自评方面,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定位、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评价,以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学生互评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的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他人,并接受来自同学的建议和评价;教师评价包括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以及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情况,在教师评价学生维度,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考查、小组合作项目、实践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情况方面,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评价的权力,允许学生以批判性思维看待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面对学生评价内容时,教师也应遵循“先认同、再解释”的逻辑,评估学生提出的内容的合理性,若学生的建议合理可行,则应当采用;而在家长评价方面,教师应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定期向家长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建立家校合作,共同开展评价,推动学生发展。

总结而言,本研究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究,旨在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提出了多条可行的教学策略,但同时也认识到,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有更多研究人员参与其中,共同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涛《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2年第2期。

[2] 刘印亮《深耕课堂依标施教提质增效——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索》,《辽宁教育》2023年第5期。

[3] 张守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技巧研究》,《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