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设置情境的策略探究

2024-10-25 00:00王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语文作为文化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对于学生个人的情操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不应当局限于书本,而是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入了解不同作者笔下所描述的场景,体会不同的情感,学会从生活中主动发现神奇,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文章中,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当下,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学生带到合适的场景中,在增强学生个人体会的同时,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核心主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41

“三新”指的是新《课标》、新高考和新教材,使得高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在高中教育体系中,与其他严谨性和系统性强的科目不同,语文知识更加绚丽多彩,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既是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强化学生审美感知与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相较初中语文课程来说,高中语文课文的理解难度更大,只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难以完整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无法透过表层感知深层精神,影响语文课程人文功能的发挥。为此,教师应将情境教学引入高中语文课堂中,创设多元化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文体形式,学会运用抽象或含蓄的表达手法,提升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专注度,促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一、创设网络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网络可以为学生创设更为丰富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来加强学生的体验感。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题材也十分多样,教师借助网络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带给学生沉浸感,让学生对于高中语文中的文章进行充分探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来给学生播放一定的音乐,从而渲染情境,带给学生更为沉浸化的体验,让学生在音频中感受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琵琶行》《十面埋伏》等,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苏轼对昔日英雄的赞扬,对自身坎坷身世的感慨,也能体会到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以及蓬勃的爱国情怀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真正融入情境体验中,使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又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家乡文化生活”这一单元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视频来为学生展现不同地区的文化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地区的风貌,从而对于“家乡情怀”进行充分理解。

二、创设跨学科情境,形成多维度理解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引入跨学科的情境,促使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以历史为例,通过文言文阅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为进一步拓展跨学科思维,可以设计一门“文学与历史交叉学科”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将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深度解读,并讨论文学作品对于历史的反映。比如,通过分析《红楼梦》的文本,学生能够理解清代社会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从而形成对文本的多维度理解。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方法既提升了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跨学科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口语情境,构建交际语境

学生在实用类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完善语境要素指的是应根据事件的性质确定文体,按照正确的时间、地点以及署名进行写作。在对写作对象以及发文者等身份进行切换的过程中,一定要反复思考,确定行文的语气。除此之外,也应当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在语言表达时一定要准确简明。教师可以加强实用类作文交际语境的语言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在进行实用性作文交际语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境以及语篇这两个角度出发展开教学。通过构建交际语境能够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话题、读者以及目的,并且将其作为语境的相关要素丰富写作内容。

以语文实用类作文中的演讲稿教学为例,教师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入手进行新课导入,并鼓励学生写一篇演讲稿,通过加强实用文的练习,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在交际语境写作过程中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避免出现写作语言虚拟化现象。教师通过明确不同的交际语境,布置实用类作文的题目,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以及写作目的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写作目的进行训练,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写作主题进行短篇写作,从而鼓励学生通过文字信息抒发自身的情感,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把握写作特征,最终明确写作目标。

四、创设互动情境,拉近师生距离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讲授的内容偏离了日常生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此,语文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使教学回归自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故都的秋》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了解本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培养学生的灵活转化能力,教师向学生提问:提到秋天大家都能想到哪些景物?你认为秋天代表着什么?以此创设“秋思”情境,为接下来的文章学习做铺垫。随后,教师引领学生朗读课文,为学生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以此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五、创设扮演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比很大,内容难度和思想深度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障碍。作为语文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灵活地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比如,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时,恰逢小雪节气。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扮作诗人,带领学生品读诗中的悲、乐、愤、狂。教师问:“如果你是李白,你想怎样表达内心的情感呢?”一男生站起:“我来读出诗人的乐。”当浑厚的男中音在教室内响起,所有人都被他富于变化、恰到好处的表演感染,沉浸在诗酒相融的快乐氛围中。随后,一学生自信地说:“我想把李白的快乐唱出来!”由他现场谱曲并演唱的《将进酒》表演完后,一些不怕友谊小船翻掉的同学纷纷摇头:“曲调有点悲伤!‘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豁达洒脱应唱得更酣畅淋漓。”挑战持续进行,一个男生用坚决奔放的语气读完“狂”的部分:“五花马,千金裘啊,都给我换成美酒吧!”有同学调侃道:“教师,我闻到了酒香!”笑声点点,掌声阵阵,40分钟的课堂完全被激活了。

六、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科素养

生活和语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如“知识源于生活,更服务着生活”一样,多彩、生动的词语、文字知识从生活中来,在学习过后,也要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到生活中去。对此,对高中生来说,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使其对语文知识产生一种亲密感。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为学生创设相对应的生活情境,从而使其在情境中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故都的秋》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悟作者以情驭景,体会本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首先以谈话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向学生发出提问:四季各有其特色,你能用一句诗词来形容季节吗?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在课堂中积极交流。随后,教师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总结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思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想象,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以此揣摩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进行古文《鸿门宴》《赤壁赋》等情境创设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例如,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刘邦或项羽,面对鸿门宴的危机,你会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古文内容。

如教学现代文问题设计板块,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篇目,例如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等。提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如“如果你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面对社会的不公和压迫,你会如何抉择?”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结合现实思考文章的主题。

如教学诗歌鉴赏启发板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例如,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某位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或人生经历,你会创作出怎样的诗句?”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

例如,让学生模拟一次新闻发布会,体验新闻稿的撰写技巧;或者模拟一次商务谈判,让学生学习谈判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在教学文化背景探讨板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某一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例如:“如果你是文化专家,如何看待某一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八、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创设合作化情境的基本前提,其突出优势在于协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多角度、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认识。在合作化情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客观语文水平布置探究任务,达到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共同进步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应当按照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分层布置探究任务、积极开展互学互鉴的方式,奠定合作化情境的组织架构基础,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深度学习、积极探究,构建“新时期合作学习共同体”。

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时,笔者首先对学生的客观语文水平、主观个人意愿、兴趣爱好趋向等进行综合分析与科学研判,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在小组内形成了“梯次搭配,互学互鉴”的基本态势。秉承着分层教学、精准施教的理念,为学生布置了层次化的探究任务,分别为“基础阅读型”“深度理解型”“拓展创新型”,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了相应的探究任务。之后,学生按照任务对课文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和后世影响等有了初步了解。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采用交流讨论与互学互鉴相结合的方式,对艺术特点中“形象的比喻”“善于揭露事物的矛盾”“含蓄”“富有批判性”等进行深层次探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九、创设实践情境,提升创新应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教师加强课堂教学和社会参与的有机联系,大力开辟多样化的实践情境。鼓励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改造,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优秀的地域文化,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对话,整理信息,了解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思想。学生化身为民俗文化的保护者,明确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在细致、准确的语言解释和照片拍摄中,开展“非遗”文化的主题展览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和认识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增强公众的民族自信,实现对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学生也可以成为文旅代言人,在口语介绍和实景解说中,讲解当地独特的建筑艺术、特色美食、手工艺术品。学生以vlog的形式,将视频上传到各个新媒体平台,实现文化的跨圈层传播,吸引更多人实地参观。教师在情境教学的输入引导中要做好输出实践的情境拓展。教师要明确实践情境的应用导向,培养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十、创设体验情境,深入参与学习

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情境式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传统式教学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但是缺乏一定的发挥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开拓学生学习空间的方式进行体验式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感知不同人物的命运和人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参与到情境学习活动中去,以此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焦裕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记者的角色对“焦裕禄”进行采访,为保证采访的质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对本节课进行自发预习和了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对篇中人物形象形成完整的认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真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以此促使学生高质量完成阅读任务。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通过创造具体而有趣的学习背景、提供实践参与的机会、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角色扮演和将实践活动与写作结合等方式,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生动、实际的学习环境。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情境创设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24年第8期。

[2] 韩淑华《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思考与实践》,《教学考试》2024年第1期。

[3] 马玉芳《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考试周刊》2023年第52期。

(王爽,1992年生,女,汉族,吉林松原人,硕士研究生,中教一级,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