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资源的有效融入路径探索

2024-10-25 00:00孙娇枝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资源的有效融入路径。文章通过深入剖析课程思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包括选材、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优化。通过这些路径的探索,希望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的综合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程思政 教学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38

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有效实现语文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新时代育人的必然选择和创新方向。文章讨论高中语文教学在实施课程思政理念方面的紧迫性,以及如何将理论落到实践中,使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价值

课程思政是教育的一种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其核心在于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在各个学科中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深刻的知识体验,引领他们在学业发展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价值观念的塑造者和实践者。这种全面、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道德支撑,助力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

二、课程思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字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文情怀和思想观念的沉淀。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成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媒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理想的建设者。课程思政通过文学作品、经典课文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社会责任,使其在文字世界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全面的育人理念,成为塑造学生品格、激发思想活力的重要平台,为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奠定基础。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资源的措施

1.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思政落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每一堂课的设计都应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机载体。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这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L4Di8ZwehXSvRByvgb5A81zlw/NeG/jtoZX8JOrL27U=责任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使其贯穿于知识传递的全过程。

教师可通过深入解读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涵。通过对文字背后的思想进行剖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吸收相关的价值观。紧接着,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就所学知识展开交流。通过共同探讨社会问题、人生意义等议题,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的思考与见解将成为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渗透的手段,引导学生在情感层面深刻体验思政教育的力量。通过文学鉴赏、情感写作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政教育对情感品质的影响。不仅如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精选能够体现思政核心价值观的文学作品和课文也是实现全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

以《红楼梦》为例,深入解读这一文学巨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领略文学之美,更能引导他们对社会、人生形成更深刻的认识。《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通过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制度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引导他们思考社会的不公与改变的可能性。其次,《红楼梦》中渗透的“荣华富贵,皆为假梦”这一主题,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解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反思金钱地位对人生幸福的真正影响,培养他们超越物质追求,追寻内心真正的幸福。此外,《红楼梦》对家国情怀、人际关系、婚姻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反思,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的思考材料。通过深入解读《红楼梦》这一经典之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人生,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实践。这样的教学实践旨在使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担当、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创新实践

在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创新实践中,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形式和内容,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效果。

首先,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元素,例如利用在线平台或手机应用程序设计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讨论、答题、实验等环节,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主动性。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其次,可以开展现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实践基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感受思政理论的社会意义。例如,在社区服务中,学生将直接接触到社会中的各种需求与问题,通过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他们将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另外,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和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深入理解思政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讨思政理念的指导作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文化艺术活动,如戏剧表演、文学创作、艺术展览等形式,通过文化艺术的方式传递思政内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素养。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话剧表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思政教育实践方式。通过表演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思政内容。在话剧表演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表演过程中的排练与演出,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强化情感渗透,融入思政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文学知识的传递,更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组织情感体验活动,如文学欣赏会和情感写作,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普希金的《致大海》为例,通过这两篇富有情感的诗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领悟生命、自由、别离等主题,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文学欣赏会中,通过朗诵、解读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再别康桥》以及《致大海》中作者所表达的深情。通过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曲折与辛酸,从而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情感写作是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以《再别康桥》或《致大海》为灵感,写一篇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由或离别的感悟文章,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将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体会到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

4.学生参与思政资源共建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思政主题的讨论与分享是一种促使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鼓励学生表达独立见解,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促使他们在交流中共建思政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围绕社会、人生、价值观等思政主题展开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经历和感悟,从而拓展对思政主题的理解。这样的互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能够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形成更为丰富的思政资源。在分享环节,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个人观点,从而培养他们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在彼此碰撞中思维更为敏捷,形成了对社会现象更全面的认知。同时,这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合作。通过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语文课程既成为传递知识的平台,更成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分享与互动中不仅感受到了思政主题的深度,也在共建的过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政资源,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学生自主研究项目,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思政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一项目的设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浓厚兴趣。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关注点,选择涉及社会、伦理、政治等方面的思政主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样的自主选择使得学生更具主动性,更容易投入到研究中,从而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面对独立思考、问题解决的挑战,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他们需要收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进行学术性的探讨和论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开展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是培养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应用方式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友爱等理念,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例如,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能够体验到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建立对平等观念的深刻认知。其次,志愿者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责任,而通过志愿者服务,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实际意义。这样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深刻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需要在实际行动中付诸实践的生活方式。此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团结、友爱等核心价值观。志愿者服务通常需要团队协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这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有着积极的影响。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贯彻思政教育理念,学校可设立以思政为主题的社团组织,例如“思政之友”等,引导学生深入参与思政教育,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社团的成立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泛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开展相关活动。在“思政之友”社团中,可以组织主题讲座、座谈会、读书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围绕社会热点、道德伦理、人生哲理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升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社团还可以组织参观实践、社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更直观地理解和体验思政教育的温暖和力量。社团还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线上社团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推送与思政相关的文章、视频,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政活动中来。这有助于拓展思政教育的传播途径,提高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感知能力。通过设立以思政为主题的社团组织,“思政之友”等社团将成为学生思想交流、知识分享、实践体验的平台,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四、评价体系的建构

在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中,为了更好地贯彻思政教育的理念,应当调整传统评价的侧重点,突出思政元素。传统语文评价主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文学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应该赋予思政元素更多的权重,以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思想性质的把握和深度理解。语文课程不仅仅是文学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价值观的理解。根据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社会现象、道德选择等方面的深刻分析,评价其学习能力。然后,可以进行与时事相关的文学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通过分析与时事紧密相关的文学作品,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程度和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关心时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如此,引入学科交叉的评价方式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将语文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相结合,形成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跨学科的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促使他们形成全面发展的素养。这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思考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的复杂性。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公民,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教育领域,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新一代青少年。让课程思政真正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助推器,引领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梦琪《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探究》,《现代教学》2022年第S02期。

[2] 郑坤《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融入美育的策略》,《教育界》2022年第29期。

[3] 陈丽《“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语文的德育功能探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1期。

[4] 张春红、廖与可《高中语文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与实施要点》,《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