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初中古诗词教学

2024-10-25 00:00:00陈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本文探讨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生命的诗意”主题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与实效。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了古诗词在文化传承、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研究采用情景教学、互动讨论等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互动与反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案例分析显示,这些教学策略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 文化传承 学生互动 创造力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35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其中,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旨在探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有效实施,以“生命的诗意”为核心的古诗词阅读活动为例,分析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自觉性方面的实践效果和教学策略。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旨在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1.文化传承与价值塑造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凝聚了先人的智慧,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古诗词教学,是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塑造的重要途径。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和深刻理解。例如,通过学习杜甫的《春望》感受诗人关注国家兴亡、民族安危的壮志豪情;通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体会登高望远、志在四方的胸怀。古诗词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对于青少年品格的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其心灵的成长提供养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古诗词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古诗词是中华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入探讨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还能培养他们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古诗词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何通过最精简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如何通过意象的堆砌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想象力极为有益。古诗词的鉴赏过程能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和感受诗词,从而培养他们的多元思考能力和深层次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学生不仅能够体会诗人的乡愁情感,还可以从中感悟到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沉寄托。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学生还能学会如何欣赏诗词中的音乐美、画面美和情感美,从而全面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背诵、写作、绘画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和理解古诗词,使之成为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工具。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

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创作能力

古诗词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创作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古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古诗词的创作往往注重情感的真挚与深刻,这种情感表达的力量能够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更加注重内心体验的抒发,从而提升作品的感染力。通过模仿和创作古风诗词,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何通过文字构建出鲜活的意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极为重要。

古诗词教学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创作题材和思考角度,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作出既有古韵又贴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其创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古典美融入现代语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从而在提升语言表达与创作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生命的诗意”教学设计与实施

1.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

在设计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时,明确教学目标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教学目标应聚焦于引导学生探索和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活的丰富。同时,目标还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在内容选择上,应着重挑选那些能够触及生命深处、反映人类共同情感和价值观的古诗词。例如,选取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生活美好向往的诗歌,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此外,也可以选择那些表达友情、亲情、爱情等人类基本情感的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和生命中的真善美。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在情感体验和思想交流中成长,进而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采取多种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2.课堂教学策略

在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故事化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述诗人的生平故事、诗作背后的历史背景或寓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感波动。采用比较教学法,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各自的美学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促进他们思考和鉴赏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自己的诗歌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探索和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参与感和创造力的激发对于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使“生命的诗意”这一主题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3.学生互动与反馈机制

在“生命的诗意”古诗词教学中,构建一个有效的学生互动与反馈机制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如课堂讨论、在线论坛、微信群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种开放式的交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在分享和讨论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实施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机制,让学生在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其持续改进和自我提升。

教师应及时提供专业的反馈和指导。通过定期的作业批改、一对一辅导或集体讲评等方式,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具体、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以实现持续进步。通过上述学生互动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探索“生命的诗意”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三、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1.案例呈现: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一次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中,笔者选择了杜甫的《春望》作为教学文本。此次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受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表达能力。教学活动开始前,通过问卷和小测验了解到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普遍不高,认为古诗词难以理解且与现实生活脱节。笔者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讨论法,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诗歌的美。

课堂上,首先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生命复苏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朗读《春望》,并讨论诗中所表达的对战乱后家园的哀思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许多学生表示,他们能够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活动的后半段,笔者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句,反映他们对生命和未来的看法。一位学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希望如同稚嫩芽。”这不仅体现了学生对生命复苏的感悟,也反映了他们在古诗词学习后创作能力的提升。

反思这次的教学案例,笔者意识到通过情境创设和互动讨论能显著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然而,课程也存在不足,如部分学生在创作时还是受到了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未能完全展现个人情感。未来,笔者计划引入更多关于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创作指导,帮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此次教学案例不仅让笔者看到了古诗词教学在感情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潜力,也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机会。

2.教学效果评估

对于“生命的诗意”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作品的分析、课堂参与度的观察以及学生的自我反馈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这些维度的综合评估,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从学生作品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创作中融入个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理解与感悟,展现出对课堂内容的深刻理解。例如,一位学生以“春天的第一声雷”为题,创作了一首反映自然生命力和个人成长希望的诗,不仅贴合主题,还显示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个性化的表达能力。

课堂参与度方面,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表现活跃,能够积极发言和分享自己的见解,这说明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愿。通过收集学生的自我反馈,大部分学生表示对古诗词的兴趣有了明显提升,认识到古诗词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能够引发深思和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他们对于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表示满意和自豪。

3.教学策略的优化与调整

在“生命的诗意”主题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和评估后,明确了几项优化与调整方向,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文化背景与历史背景的融入。尽管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所提升,但从他们的反馈中发现,对于诗歌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足。因此,未来的教学中将增加诗歌背后的文化故事、历史事件介绍,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内容,加深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感悟。优化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堂互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未来将探索更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如角色扮演、辩论会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小组合作中引入角色分工,如资料搜集员、主题发言人等,确保每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能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图1 古诗词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技术路线图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古诗词教学活动,探讨了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包括文化传承、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创作能力。教学设计着重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内容的精选以及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通过互动讨论和学生反馈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学习。案例分析和反思进一步验证了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未来教学中需优化调整的方向。本研究旨在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其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李晶《基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古诗文教学——以“生命的诗意”古诗词阅读为例》,《语文课内外》2021年36期。

[2] 栾丽洁《高中古诗词“生命的诗意”主题单元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3] 邹荔娟《基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高中古诗文教学》,《课外语文》2021年第2期。

(本文系《农村中学“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微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成果,编号:FJJKZX2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