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要求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4-10-25 00:00李海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提出,要加强学科实践性,以现实生活为依托,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建议加强综合性学习,设计如项目式学习的综合教学策略,充分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跨学科技能,增强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促进知识体系的建构。新《课标》要求下的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体验和学科核心知识的融合,注重合作探索和学科实践,注重多元化评价。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要求下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项目式学习 初中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33

在新《课标》指导下开展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知识的复杂性以及学习内容的整合性,有利于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核心素养。针对语文教学,传统的知识传授已不足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学生需要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批判性思考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因此,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初中语文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推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在特定的教育活动中,以项目的形式,按照一定步骤完成学习任务。具体讲,项目式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有一定联系的项目中进行学习,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筛选与使用,在实践体验、内在吸收、探索创新中,得到比较全面、详细的知识,并形成专门的能力。换言之,项目化学习可以将知识与技能嵌入特定的情境中,注重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使个体与生活相结合。与此同时,还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方法,实现从“教课文”转变为“由课文教语文”,并且还可以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某种意义上讲,项目式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有利于教师认清教学误区,可以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新《课标》为指引的项目式学习的价值

1.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复杂性及学习内容的整合性

知识构成了教学的核心,随着知识体系的日益整合,项目式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以现实问题为驱动,重新构建学科知识结构,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将原本分散的知识点编织成一个连贯且复杂的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还能体验到知识深度和现实生活的交织,从而明白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跳出传统学科框架的束缚。它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关联性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创新。同时,项目式学习还密切结合学生的个人经验与生活情境,使学习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所学知识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自我效能感。同时,也可以将周围的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能够切实认识到,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承担起社会责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人”所能享受到的各种权力,也能够主动承担相应责任。

2.有利于学生在学科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与知行合一

学科实践是一种深度融入学科本质的典型实践活动,其承载着学科专业共同体的共同理念和追求,利用学科理念、思想和工具,将思维过程和操作技能进行融合,从而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实际问题的创新求解为动力的学科实践,不仅是促进学生学思合一、力学笃行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其教育效果的一种载体。一方面,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重要的理论知识,又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可自主掌控学习进程,灵活调整策略,如数据挖掘、现状探究、知识累积、集体决策、创新设计以及成果呈现,这些活动成为学生探索和深化核心学科知识的舞台,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实质上,项目学习融合了理论理解与实践操作,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实现“学以致用”“创新学习”和“行动引导”,真正做到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而在实际操作中,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行结合的真正含义。在项目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更能亲身体会和感悟到隐藏在其中的学科思想、学科理念和价值导向。而且,在与外界交互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检验自身观点,并对自身行为负责。在与共同体成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在反思和比较的过程中,鼓励个体发现并强化自身价值和优势,逐步形成共享共赢的局面。

3.有利于通过主体多元评价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新《课标》旨在确保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落地生根,让学生掌握正确价值观、品格特质和关键技能。其“整体性、情境性和反思性”的特性,意味着评价体系应尊重正确的的价值导向,鼓励全面评估学习成果。项目化学习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手段,结合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方法,不仅关注最终成果的展现,也重视学习过程中行为变化和能力提升。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互助,项目化学习进一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每个学习阶段和最终报告中,其以全方位的视角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尽管以“文化根基”“自我塑造”和“社会互动”三个维度解析核心素养,其实质却是一个动态平衡且相互关联的整体结构。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呈现,实质上构成了一个多元素养的实践平台,其涵盖了知识转化、实践操作以及创新思维等要素,不仅可检测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揭示了学生在能力上的个体差异,为后续学习提供了有力依据。在评价环节,不仅要采用传统的量化评级体系,还要引入定性评价维度,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以便为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设定个性化发展目标。在教学实施初期,学生通过共同讨论评价标准,明确个人与团队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评价框架作为集体衡量尺度,相互评估,持续调整行为策略。教师则借助这些反馈,适时调整项目的进程和教学内容,提供及时的引导。通过个体、群体以及教师的“对照-反思-提升”循环,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得以深化和优化。

三、新《课标》要求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开发重组项目,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对语文教学工具进行创新,同时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消化知识,从而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辅助者,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正式授课前,对传统教学所包括的知识进行简化,将节约下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计划和项目设计。在开发与重构项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分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项目探究计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学习情境、设置专题探究、进行语文实践等多种方式来激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式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首先,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20世纪初期济南冬季内外的景色,让学生有一种身处清风拂面、晴空万里环境中的感觉,接着,结合教学内容,提问:“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心目中是怎样的?这和如今济南的冬天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带着疑问,通过小组阅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组内交流,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此外,本次教学目标还包括教导学生掌握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内容,如:“请大家想一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并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进行造句。”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规范项目流程,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预设任务、行动计划制定、协作式探究、成果审查以及教师反馈。预设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需根据课程大纲和教育目标,设定多元化的学习挑战,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优势自主组成学习团队。行动计划制定是自我管理的过程,每个小组根据队员的独特能力和学习阶段,自行规划学习路径,教师在此阶段主要提供策略指导,必要时进行资源调配,确保每个个体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合作式探究是学习的核心环节,其促使学生深度解析和理解教材内容。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积极参与,无论是主动承担任务还是相互支持,都能提升整体的合作效率。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提前完成任务,还能成为团队的催化剂,帮助同伴共同进步。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创造公正且包容的环境,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偏见。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团队成员以同理心和耐心进行辅导,促进团队间的互动与理解,避免冲突的发生。最后,成果审查阶段,小组间通过互评机制,不仅能够审视自身的学习成果,还应欣赏并学习他人的独特见解,以实现共同成长。教师的评价不仅涵盖学习成果,也包括学生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以此全面评估学习成效。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理解、任务分配、语言组织、团队协作等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以《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为例,该文是一篇描写人物的叙事散文,通过对母亲辛勤劳动的一生进行描述,从多个角度赞美了母亲的优秀品格。教师可以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诸如“发现文章中有什么能反映人物品格的描写”“梳理全文结构”“归纳全文,总结课文都体现了朱德母亲的哪些品格”等多个项目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结合项目任务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自行将项目任务细化,并在小组内将所找到的信息归纳起来,得出最终结论,最后再开展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采用多种策略,助力项目进程

首先,在正式授课前,教师的角色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构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环境,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持久保持探索热情。在情境构建上,教师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理解能力,确保情境的真实性,使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易于引起共鸣。同时,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个既具吸引力又富含探究价值的引导性问题,作为项目核心,其如同一条隐形的线索,贯穿项目学习全程。教师需巧妙地调整问题难度,保持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此外,教师还需要扮演资源的整合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路径和体验。为此,教师应结合项目主体,选择并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项目化学习。

例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料,确保学生能够对当时的革命情怀有更深的体会。除常用的课堂教学资源外,还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课外资源,如当地文化博物馆等,使所创造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查询资料,并进行反思,使“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作用。

4.优化评价方式,客观衡量学生

项目式学习更侧重于鼓励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学习,特别是通过展示他们的成果来检验学习成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展示和汇报自己的项目结果,还可以将自己在进行项目时的体会与学生分享,以此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沟通和表现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演讲、PPT汇报、辩论等不同形式,提高学生的认可感和满足感。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要抛弃传统的评价方法,客观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要客观、全面,应以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教育评价为主,使教学评价的效果得以充分发挥。首先,在评价主体方面,评价体系不再单一依赖教师的评判,而是积极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融合多元化评价途径,包括教师的权威评价、学生的自我反思以及同伴间的互动评估,全方位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从多个维度审视自己的学习表现。其次,在评价方法方面要多样化,如研究报告、小组辩论、个人学习纪实等多样化的形式被广泛采用。最后,评价机制的革新体现在其逐渐摒弃了单一以最终成绩为衡量标准的“终结性评价”,转而强调“过程性评价”。这意味着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追求结果,而是更注重每个阶段的设计、实践和学习体验,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长。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要求下,项目式学习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其将教学任务看作是一种项目,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将学习看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因此,教师应积极响应教改要求,充分运用项目式学习,真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景芳《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高中语文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语文建设》2024年第1期。

[2] 丛文诺、郑春凤《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汉字文化》2023年第S1期。

[3] 李英杰、李春丽《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整合策略探究——评〈项目式学习:初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23年第19期。

[4] 南芳《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