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减”视角下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的构建

2024-10-25 00:00王照晓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双减”政策以学生负担的减轻为初衷,但是在减负的基础上仍然应当保证课堂的提质增效。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之下,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以目标化和任务化为导向,即突出学生在课堂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基于“双减”政策视角,首先对“双减”政策视角之下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构建的积极意义以及当前困境进行分析,然后再从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构建分层目标体系;结合书本单元内容,开展研讨探究活动;组织课程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堂体验;开展任务式拓展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完善课堂评价体系,突出课堂任务导向这五个主要方面对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语文 任务式课堂 构建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31

“双减”政策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主要作用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这一政策的提出也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与创新,使得课程设计能够充分满足当前阶段学生的内在需求,增强学生课堂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的构建正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明确课堂目标导向性和任务导向性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从课堂目标的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开展、课堂环节的安排和课堂评价活动的开展等一系列方面出发贯彻落实任务式课堂教学理念,并对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模式做出进一步探索。

一、“双减”视角下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构建的积极意义

1.明晰课堂教学目标

任务式课堂的构建注重课堂的任务导向性和目标导向性。在任务式课堂模式构建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与分层教学目标,使得课堂环节安排能够在目标指引之下有序开展。因此,在“双减”政策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式教学能够助力教师明晰课堂教学目标。合理且科学的课堂目标是一节高效语文课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能够在目标的导向之下有序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提升能力、培育综合素养。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可以以更加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提供结构上的优势。

2.助力课堂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然而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课堂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仍然是当前教师亟待破解的难题。减负并不意味着整体学习任务的减轻而是意味着任务的明晰化和针对性。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整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目标不清晰,任务不明确,使得许多学生在无形中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任务式课堂的构建能够引导学生在目标和任务的导向之下以科学的方式开展学习,同时以更加精准化的方式投入到语文学科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对课堂质量效率提升的一种助力。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任务式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突出自身的主体性地位,面向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知识传授活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忽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重要性。任务式课堂的打造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交流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上的机会。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和创新,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研讨型的任务来拓宽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与视野。由此可见,任务式教学模式使得课堂由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既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也是一种实践上的变革。

二、“双减”视角下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构建的困境

1.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转变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任务式课堂则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实践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以适应任务式课堂的要求。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任务式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而,部分教师可能难以适应这一角色转变,导致任务式课堂的实施效果不佳。

3.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

任务式课堂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任务式课堂中,学生需要改变学习习惯,学会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实践应用。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总之,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构建在“双减”政策下面临着诸多困境。要克服这些困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以此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三、“双减”视角下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的构建策略

1.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构建分层目标体系

初中语文2022年《新标》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作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素养的培育。因此,在任务式课堂的构建之前,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目标体系的构建。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应当是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宏观目标导向,而中观和微观的目标要以宏观的核心素养为指引,并结合具体的课堂活动与课程内容进行安排。只有目标体系明晰,任务式课堂才会有风向标,教师的具体课程内容才会有更加清晰的方向指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的过程中,由于该篇文言文是中高考的必备考查篇目,因此,教师在初步讲解的过程中就要帮助学生筑牢基础,在明确该篇文言文的重难点内容之后开展教学。为了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本篇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和衍生内容,教师可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之下为学生构建属于该篇文章的目标体系。即在该篇文章学习之初,教师就要为学生展示学生应当达成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将这些任务和目标作为学习该篇内容的风向标。如从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这一宏观教学目标出发,学生在学习本篇文章时应当注重对文言文知识和语法的积累,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描写方法;从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这一宏观教学目标出发,教师就可以通过“改写”和“续写”的形式让学生将《岳阳楼记》以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在书面上。

2.结合书本单元内容,开展研讨探究活动

语文任务式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验、观察,同时也需要学生借助交流活动进一步探究与思考。任务式课堂的打造目的不仅仅是使得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希望学生通过目标和任务的达成,提升自身的探究思辨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阶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逐渐转变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并提升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多元化的想法,并为学生意见的表达提供有效的平台。而任务式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小组交流互动和探究的平台。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尔基的《海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该篇文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个任务探究专题,并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下列问题:《海燕》通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那么同学们知道文中的海燕、暴风雨、大海和波涛象征什么吗?为了解决这一任务,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展开探究和讨论。首先,学生需要用五分钟的时间在小组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文章中作者所传递的激昂高亢的情绪表达出来。接下来,学生要用十分钟的时间畅所欲言,结合苏联的社会背景思考文章中象征这一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方式。任务式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自主交流和思考提供有效的平台,同时也能够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

3.组织课程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堂体验

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教师在任务式课堂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就可以以“学习任务群”的三个层次为契机,带领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活动。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增强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程实践活动,以此来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和创新创造能力。课程实践活动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种形式,课内实践主要以动手操作和角色演绎为主而课外实践则以观察、探究和参观等活动为主。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作出恰当的选择。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班级中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演绎实践活动。学生演绎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角色的扮演进一步掌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并熟悉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在语文小组中,学生可以自由分工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熟悉角色的语言、动作特点,争取在对话与演绎的过程中还原教材内容与情景。再如,在学习《沁园春·雪》以及《湖心亭看雪》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两篇文章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以及“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意境,可以带领学生在雪天赏雪,静下心来感受雪后世界的静谧,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语文课程体验。

4.开展任务式拓展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学习任务群中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跨学科教学以及整本书阅读。其中整本书阅读强调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任务式阅读活动需要学生以一定的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为指引,同时在参与具体的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完成阅读计划。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本名著设计阅读计划并通过思维导图确定好阅读流程。在阅读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来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进行肯定。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本书开展任务式整本书阅读活动。学生需要围绕该本书的内容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整本书阅读计划,即规定好自己每星期甚至是每天阅读的内容与时间,然后将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最后达成阅读目标。另外,每个星期学生都需要围绕自己的阅读内容撰写读后感,以此针对阅读的内容展开自己的思考,将课外阅读作为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完善课堂评价体系,突出课堂任务导向

课堂评价是初中语文整体教学环节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板块。而任务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评价系统,突出课堂的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课堂目标既是课堂活动开展所遵循的标准同样也是教学评价开展所依据的指标。因此,课堂评价指标要保持与课堂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教学评价的开展能够以科学准确的形式衡量学习目标与课堂任务完成的程度。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更加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导致整体评价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任务式语文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可以围绕该课堂的教学内容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针对《三峡》这篇文章设置不同的评价板块,包括课前预习板块、课上交流与互动板块、课堂练习板块以及课下测评板块和作业完成情况等等。在不同板块中,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另外以量化的形式彰显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评价标准的指引之下完成课堂任务。如测评板块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课文的默写与背诵情况”和“学生陌生字词的翻译情况”等等。因此,学生为了高效达成这两项指标,就需要在自身行为上进行调整,向着任务的完成而做出努力。

“双减”政策之下,初中语文任务式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进行理念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变革。一方面,教师要在保障课堂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明确课堂目标,使得初中语文课堂能够在核心素养导向之下高效开展;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的任务式教学活动,比如任务式情境体验活动、任务式课堂探究活动等等,以此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总体来看,“双减”政策之下的初中语文任务式课堂教学优势显著,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 潘华妤《探索单元作业设计的可视化技术路径——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教育》2023年第2期。

[2] 路莎《任务驱动式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思考》,《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8年第7期。

[3] 王春《浅谈如何立足任务教学模式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新丝路》2021年第20期。

[4] 郜艳《高阶思维培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作文》2023年第40期。

[5] 秦海燕《对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实践与思考》,《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年第10期。

[6] 郑素欢《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探究》,《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