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趣而读

2024-10-25 00:00刘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部编语文教科书中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应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富有趣味性、符合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架构小初文言文教学的桥梁,为小学生快速适应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文言文 小初衔接 趣味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27

中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精神的命脉和重要根基,凝练着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学习经典文言文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部编语文教科书中,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比例都大幅增加,小学文言文教学提前到第二学段,中学语文逢考必有文言文题目,可见文言文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文言文虽好,毕竟不是现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还涉及古代历史背景、风俗典故,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生涩难懂。小学与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实践。本文旨在从小初文言文差异着手,探究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效果,帮助学生顺利适应中学的文言文学习。

一、中小学部编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选文的差异

在部编语文教科书中,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文言文选文从数量、内容、体裁、助学系统、难度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

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14篇,初中阶段文言文共有36篇,六年级文言文篇目只有两课4篇,而七年级文言文篇目却有9课12篇,仅相差一个年级,七年级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骤增。

小学教材中选择的文言文都是贴近生活的文章,其中人物形象鲜明,道理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如六年级文言文主要有人物传说、散文和寓言。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内容重点放在修身上面,涉及人生哲理,体裁比小学阶段丰富多样,有史传类、家书、诸子散文、杂记、应用文。文言文学习难度增加了不少。

小学文言文只有课文、注释和课后习题三个部分。而初中文言文除了有课文和注释,课文前面还有预习提示,课后习题分为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可见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更重视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积累和课外阅读拓展。

小学文言文课后习题围绕读、背展开,对照注释说大意,明白故事说明的道理或启示三方面。而初中文言文的课后习题难度更大,思考深度更深。课后思考探究题,不但要求读、译,还要体会文章语言特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思维方式,感悟文言文中的文化意象和文化内涵。课后的积累拓展题,除基本的背诵外,还要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明白古今词义的异同,学会词类活用,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并能在课外文言文翻译中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方法。

二、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进入初中后,文言文学习难度跨越式增长,大多数七年级的学生感觉文言文阅读难度较大,对学好文言文失去了信心。新《课标》中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明确提出要加强学段衔接。因此,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的桥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的“文化”专指中华文化,因此,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要以经典诵读为载体,以言语浸润为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实施,落实“言语运用”“言文并重”的理念。

三、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取

小初衔接的文言文教学内容应以部编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文言文选文体裁、难度为依据,结合初中阶段文言文的选文范围来选择。小初衔接的文言文选文体裁以寓言、神话、散文、人物传说四大类为主适当拓展其他体裁,文章中人物形象鲜明,多是常用文言句式,语法结构简单,内容多为叙事、说理,易于小学生理解。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衔接的文言文教学内容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寓言专题可选取文言文寓言故事《买椟还珠》《刻舟求剑》等;神话专题可选取文言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成语故事专题可选取《世说新语》中的《管宁割席》《望梅止渴》等;散文专题可选取《论语》中简短的篇目,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人物传记专题可选用经过节选、删改的《旧唐书·柳宗元传》《晋书·王羲之列传》《三国志·关羽传》等。

通过精选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内容,增加小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数量,能够强化文言积累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拓宽小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广度,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拓展教学深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挖掘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四、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初衔接文言文该怎么教?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来重新审视、定位文言文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制定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策略,首先就是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导向,教学过程和方式要体现趣味性,重视学法迁移,既要有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又要融入初中阶段教学文言文的方法。

1.趣味诵读

新《课标》在不同学段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都提到了诵读和语言积累,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应以目标导向明确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激趣诵读来强化文言文积累,培养文言文语感。文言文传统教学中,“重讲轻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课堂上,教师大多只注重对传统的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朗读也只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和背诵文章内容,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遮蔽了文言文的韵律美,学生没有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文言语感和感受文言文表达的情感。教师在小初文言文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安排朗读的时间,通过轮读、赛读、对读、引读、猜读、配乐读等趣味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内化,形成文言语感,品味文言内涵。

以《陋室铭》一课为例。初读课文,教师没有给课文中难读的字注音,也没有告诉学生铭文的语言文字特点,而是直接出示课文停顿,通过听配乐范读,轮读、赛读等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铭文的韵律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知不觉实现了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的目的。再读课文,根据铭文的文体特点,教师巧妙地以一句一行的形式出示课文,再通过小组对读,男女生对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读中发现了铭文语言对仗、押韵的特点。悟读课文,在学生翻译课文,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朗读描写“陋室生活”的句子,采用创设情境引读法,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引导语描述场景,引导学生边想象刘禹锡恬然自得的陋室生活,边配乐诵读相关的句子,第一遍采用齐读,第二遍一生一句,第三遍男女生对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刘禹锡的陋室生活,感受到陋室不“陋”。在指导朗读孔子的话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关注标点符号,读出反问的语气,在朗读中深化情感。课堂背诵,教师通过出示译文,让学生猜读原文,通过文白对读,感受到文言文的古韵之美。教师抓住铭文有上半句和下半句对仗的特点,设计填空背诵,学生不但在诵读中体会到铭文的对仗之美,还在课堂上完成了课文背诵。结合刘禹锡的生平及背景资料,了解了陋室的文化意象之后,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学生配乐背诵全文,在积累背诵的同时感受到了文言文的意象之美。

2.趣绘导图

新《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提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语文实践活动;在第三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中提到:在阅读过程中能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富有趣味性、逻辑性以及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来梳理文言文的脉络,借助表格等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来制作文言文知识清单。

以教学生绘制文言文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思维导图为例。中心图是一个Q版曹操和一群流着口水的简化的士兵头像望着梅子,画面看起来充满了趣味。思维导图的第一部分是出处,这个部分有“出自《世说新语·假谲》”“《三国演义》21回”两个分支。思维导图第二部分是故事背景,由“魏武帝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两个部分组成。第三部分是事件,这个部分有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分支,“起因”的分支中有“失汲道”和“军皆渴”,“经过”的分支中有“曹操传令 前有梅林 甘酸解渴”“士卒闻之 口皆出水”,“结果”的分支中有“乘此得及前源”。第四部分是主旨,这个部分有表现、比喻、道理三个分支,“表现”分支为“曹操机智、有谋略”,“比喻”分支为“愿望无法实现空想安慰自己”,“道理”分支中有“用成功的渴望激励自己”“用足够的勇气战胜困难”两个分支。学生绘制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可直观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以及文章主旨,能复述课文,能短时间内背诵全文,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思维导图严谨的逻辑结构和可视化思维技术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力。

3.趣译文言

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小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字词翻译。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教给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这几种常见的传统翻译方法。小学生在解决字词障碍时,大多靠机械地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没有掌握字词翻译的规律,没有进行恰当的积累,翻译时一旦没有注释和工具书便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中可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P5yJnZuEP9a+3oS5RLDyHe/rrb5N8LmvxyloqZHLafI=文言文字词知识中简单的并且小学生能接受的普遍性规律,让其体会到翻译的快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给学生通假字的解释有固定的格式。通假字的种类中有“声字旁”代替“形声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有“形声字”代替“声字旁”的,如: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有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的,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

再如,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陋室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温故(旧知识)而知新(新知识)(《论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而日中时远(以……为远)也(《两小儿辩日》);数量词活用,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跑千里路)而食也(《马说》)。还可教学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河”等。

小初衔接文言文翻译以扫清字词障碍为侧重点,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句篇的翻译。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文言字词之后再渗透文言句式的教学,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翻译中体会到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4.趣味仿写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仿写题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等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是考查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题型。在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中,选择适当的带有修辞的句子让学生仿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以《咏雪》一课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句更精妙,从而体会到谢道韫把雪花比作“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之后让学生仿写课文句子填空,发挥想象比喻白雪纷纷的样子:我曰:“ 差可拟。”我曰:“未若 。”学生有的答鹅毛飘飘,有的答梨花纷飞,有的答白梅朵朵、有的答白蝶翩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致盎然。读写结合,以写促读,达到了语言文字审美和运用的统一,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5.趣味拓展

立足小初衔接课堂,延伸拓展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开拓思维。选择与小初衔接课文内容相似的内容,进行积累性拓展,如教学《论语·为政》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与诚信相关的古诗文、对联、名言警句等。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人物生平介绍、典故、传说等作为教学补充,进行补充性拓展,如教学《望梅止渴》时,教师可布置学生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的兴趣。选择与课文相关的文言知识,进行迁移性拓展,如教学文言文“之”字的用法时,可拓展“之”字的不同用法。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通过由课内向课外,从内容到资料再到文言知识等多方面的拓展,培养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总之,小初衔接文言文教学应建构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精选适合六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突出寻趣而读,让学生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中,增强文化自信,爱上文言文。

参考文献:

[1] 吴丹《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双沟镇中小学为例》,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2] 刘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读与写》2019年第27期。

[3] 孙亮《以小古文为抓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初探》,《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