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古诗文“统整悦享”教学法以布鲁纳的“认识发现说”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融入古诗文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古诗文的内在联系,使学习内容结构化,学习过程系统化,让学生高效理解所学内容,获得古诗文的学习能力,享受古诗文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小学 古诗文 教学法 “统整悦享”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26
古诗文因其本身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当前,古诗文教学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重文本知识讲解,轻精神内涵阐释;二是教学内容碎片化,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因此,以“统整”观念创新开展小学古诗文教学研究,是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承的需求,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的需求。小学古诗文“统整悦享”教学法,是在青岛市市南区“悦动”课堂理念的高位引领下,在对青岛市实验小学“悦享”语文教学模式不断探究实践过程中,梳理总结出的教学成果。
一、小学古诗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1.部编教材的新变化
小学语文教材经过部编统一修订后,显著提升了古诗文作品的比重。自一年级起,学生便开始接触古诗文,整个小学阶段所涵盖的12册教科书中收录了129篇古诗文,占所有课文的近三成。这一数量较之以往的人教版几乎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学习约20篇古诗文,反映出古诗文教学在当前语文教育中愈发受到重视。
2.古诗文教学的旧模式
部分教师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所采用的教学法过于程式化,削弱了古诗文本身的神韵、诗意与美感,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另外,教师们在讲授过程中往往采取一篇接着一篇的方式进行讲授,不去挖掘其内在联系,导致教学时间过长、学习过程零散、认知碎片化、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出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的重负担
古诗文作品年代久远,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小学生而言颇具挑战:首先,对古汉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存在障碍,这不仅影响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增加了朗诵的难度;其次,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意境往往不易被完全领会。此外,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把握缺少整体性、系统性,往往陷入无序的、零碎的积累状态,既缺少文史的结合,又缺少学习的迁移,与现实生活和人生情境缺少关联,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负担相对较重,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升。
二、古诗文“统整悦享”教学法的内涵
“统整悦享”古诗文就是借助某一个文学要素作为支点,将多首或多篇古诗文进行统领或整合,将常规的线性学习、散点认知,升级为更有效的序列学习、系统认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改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减少学习负担,让学生更愉悦地学习。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的古诗,有的描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风光,有的表现了人性的美好和闪光点,有的表现儿童生活情趣,有的表达对故土的深情……深入分析这132篇古诗文,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包括共同探讨的主题、相似的题材选择、相近的意境表达,或是出自同一作者之手。通过识别并整合这些共通点,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以知识融合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将一组相关的古诗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增强课程的连贯性和效率,从而突破传统古诗文教学的局限,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成效。
(一)主题或题材的整合
在教学时将描写同一主题或题材的古诗进行归类、整合,改变传统古诗“逐首、逐句教学”的模式,通过专注于深入理解一首诗词,并辅以一组相关作品的学习,学生得以跨越时间的界限,与古代诗人建立起心灵的沟通。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打造一个多维度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深入探索诗词的内在世界,还能够超越文本,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整合与应用。
1.情感的整合
在古诗文教学中,尽管作品可能围绕相似的主题和题材,每位作者独特的表达技巧却能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并比较不同诗词中的情感表达,这样的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核心主题,还能够让他们体会到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巧妙构思,进而加深对诗歌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2.作者的整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作者进行整合。一方面,通过集中探讨一位诗人的多篇作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该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技巧,这样的学习既生动又深刻,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古诗文学习拓展至作者的生平、活动轨迹、历史影响等,增强学生对古诗文中场景的学习迁移。
三、古诗文“统整悦享”教学策略
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致力于挖掘并传达古诗文作品的深层韵味,巧妙地将相关的诗词文本相互联系起来。通过挖掘古诗文间的微妙联系进行统领整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提升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1.以主题为链,整合古诗文文本编排
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古诗文覆盖了广泛的主题,从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到对故乡的怀念,从抒发个人志向到描绘自然美景,内容丰富多元。通常,每一年级的教材会选取两到三首具有相似主题的诗词,并将它们编排在同一单元内。通过整合这些诗词,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促进他们对相关主题诗词的整体理解和感知。例如,送别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可以这样整体教学:
通过将诗词的主题相互关联,整合古诗文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点架构,这不仅增强了教学的成效,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概括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2.以学法为线,延伸古诗文价值内涵
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习方法的讲解,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持续受益。鉴于许多古诗文在主题、形式或内容上存在共通性,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整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这些相似性规律。还可以专注于一首诗词的深入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同类作品的策略,进而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学习其他相关的诗词作品。
例如,《所见》《池上》和《小儿垂钓》等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行为、内心世界,风格清新自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满趣味,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这些诗歌时,无须过于侧重逐字逐句地解读,而应注重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古诗文学习的热情。
3.以体悟为梁,感悟古诗文深厚情感
在诗歌阅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意境,激发他们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并深刻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通过朗读经典诗作,学生学会关注诗歌的语调、韵律和节奏,以此来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诗词知识基础和学习技巧,因此,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或作者情感的理解。教师应综合考虑整组诗词的内容,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审美力、应用能力和创作才能。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在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学生不仅会认识到这首词如同一幅画、一支曲,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它传达了一种“不须归”的心境。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张志和为何选择不归?”他所不愿回归的是什么地方?通过扩展阅读张志和的其他三首《渔歌子》,学生可以泛读并体会到每首词所表达的欢乐和愉悦之情。这样的探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张志和心境的好奇和理解。接着,教师可以引入张志和的生平背景:他早年科举成名,后来因事被贬为南浦尉,不久后获赦,从此放下仕途,漂泊江湖。通过了解张志和的生活经历,学生能够更加明白他不愿重返朝廷的心迹,感受到他的志向和情感都寄托在了词作之中。最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一个重要的生活态度:“无论面对何种逆境,都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以学生为本,享受古诗文学习乐趣
古诗文的灵活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教师依然应该有意识地在古诗文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内容、归纳方法,实现“活学活用”。
以“送别”这一普遍的生活主题为例,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送别都是一个共通的情感体验。古代的诗人们常通过诗歌来表达离别时的感伤、祝福、慰藉或是相互鼓励的情感,将复杂的离别情绪巧妙地融入诗句之中。为了将这些诗词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送别主题诗词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周内,与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并实施一份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古诗文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诗中汪伦用歌声为友人送行,而李白则通过描绘潭水的深邃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当学生们经历同学因转学而离别的时刻,他们可否通过朗诵《赠汪伦》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四、古诗文“统整悦享”教学法实践效果
1.破解了古诗文教学碎片化困境
针对古诗文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围绕儿童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语言习得规律、优秀文化等确定主题,整合古诗文内容和资源,生发古诗文教育意义,促进儿童语言、思维和精神生长,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小学古诗文“统整悦享”教学法以主题教学的方式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课堂实处,形成了良好示范。
2.重建了课堂样态
依据新《课标》,落实部编教材课堂实施方案,以古诗文主题牵动课上课下双线学习,开展单元古诗文整体教学,进而由教材的小单元,放眼古诗文育人的大单元,实现儿童持续的、立体化的深度学习。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古诗文积累、语文思维品质提升、情感精神共生的过程中,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昂扬的精神风貌、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对古诗文内涵的对话与思辨中展现出思想碰撞的火花。在课堂下,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不减,有助于促进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古诗文拓展阅读。
3.丰富“悦动课堂”理念
由单篇诗词教学到主题诗词课程整合,通过诗词内、诗词间、学科内外主题整合,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由分散走向融合。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从课程的主导者和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引导者和创生者,对古诗文的教学也从单篇教学到主题整合式教学。主题讲读、主题阅读、主题识字等多方面研究,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学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统整策略,让学生爱上古诗文、喜欢学习古诗文,进而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随着古诗文“统整悦享”教学法的实践,校园古诗文诵读氛围更为浓郁,师生人文素养日渐丰厚。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统整悦享”教学法,实现古诗文教师团队、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统整;如何继续提升教师团队古典文学底蕴,发挥其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塑造学生情怀品格中的积极作用,是下一步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秀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S1期。
[2] 温儒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部举办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小学语文教师》2019年第Z1期。
[3] 胡劲草《基于整合理念的“古诗文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七彩语文》2024年第12期。
(本文系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小学古诗词结构化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K2023C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