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经典诵读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经典诵读的内涵,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实现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经典诵读价值 实现途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19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经典诵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学经典诵读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发挥经典诵读的价值,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典诵读的内涵
经典诵读是一种将经典著作通过朗诵的方式传播、演绎和传承的形式。它不仅仅是朗读文字,更是通过对声音和语调的韵律感受,以及对内涵的理解和表达来展现文化的深度和内在价值。
首先,经典诵读是一种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和体悟。经典作品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智慧,通过诵读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反复诵读,人们可以逐渐领悟到作者的用心之处,揣摩其中的哲理和感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
其次,经典诵读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表达。朗读经典作品时,诵读者必须要有真挚的情感投入,以使经典之美得以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听众。只有在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同时,才能更好地把握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声音和语调的表达,将其传递给听众,使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
第三,经典诵读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艺术。经典作品往往采用了精炼而优美的语言形式,通过诵读可以展示文字的节奏感、音韵美和语言魅力。通过正确的发音、抑扬顿挫的节奏以及恰当的停顿和语调变化,诵读者可以使诗歌、散文等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为听众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语言画面。
第四,最后,经典诵读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经典著作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可以将这些经典作品传承下去,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其中的价值。同时,经典诵读也可以激发人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人们对经典作品的欣赏能力,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经典诵读不仅仅是简单地朗读文字,更是一种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和体悟,一种情感的共鸣和表达,一种语言表达的艺术,以及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通过经典诵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经典之美在时光的长河中永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价值
1.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诵读与朗读,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表达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诵能力。在长期的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自信与气质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语文知识。
2.提升阅读素养
经典诵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经典诵读,可以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自我感知,从而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促进其对经典作品的理解。此外,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儒道经典,阅读大量古今名著,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他们的认识能力发展提供帮助,从而影响学生们的文化气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实现文化传承
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意义,认识中华文明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引导小学生诵读识记文化经典,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
4.促进思维发展
经典诵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诵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对其中的情感、思想进行把握。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素养。
5.提高综合素质
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经典诵读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品位和审美能力。此外,经典诵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意志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小学经典诵读现状
首先,一些学校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小学中,经典诵读并未被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或者即使纳入了,也只是作为附加或选修内容,课时安排较少,且常常被其他主科课程所挤占。这种课程设置上的轻视,使得经典诵读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中处于边缘地位。由于学校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相关教学资源上的投入也相应不足。例如,缺乏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经典诵读教材,或者教材质量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在师资培训、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也较少,使得经典诵读的教学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由于学校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参与度也相对较低。他们可能缺乏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热情,或者认为这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此不愿意积极参与其中。这种低参与度不仅影响了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其在学生中的普及和传承。
其次,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目前许多小学在经典诵读教学中,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朗诵方式,这种方法过于机械,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真正地理解和感受经典的魅力。在经典诵读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诵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而忽略了对经典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背诵经典文本,而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经典诵读教学往往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难以从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同时,缺乏实践体验的环节使学生难以将经典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难以真正领会其内涵。
此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是影响经典诵读现状的因素之一。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对于枯燥的内容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直观、有趣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将经典文化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是推广经典诵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现路径
1.巧设诵读内容,增强经典诵读吸引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精心选择和安排诵读内容,教师可以增强经典诵读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在选择诵读内容时,应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适宜性,确保所选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咏鹅》《春晓》等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小学生诵读。通过诵读这些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增强经典诵读的吸引力,教师还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吟唱、表演、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经典诵读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诵读氛围。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诵读的内容,教师还需要在诵读前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例如,在诵读《静夜思》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李白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所以,通过巧设诵读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教师可以增强经典诵读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注重诵读引导,深化经典诵读想象力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诵读内容,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经典的魅力。首先,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语音、语调、节奏等要素,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以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中的《桂林山水》一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中语言的优美和节奏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的壮丽景色。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经典的文化内涵。通过讲解背景、分析意象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典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苏轼创作此诗的心境和背景,让学生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诵读活动,如朗诵比赛、经典剧目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经典的魅力。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演绎经典作品。
最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在诵读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注重诵读引导、深化经典诵读想象力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目标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经典的文化内涵、组织多样化的诵读活动以及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措施,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培养诵读习惯,强化经典诵读运用力
要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导入、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诵读经典的乐趣。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诵读计划和要求,引导学生有规律地进行诵读。比如,在学习五年级《将相和》一文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诵读《将相和》的一段或几段,并逐渐增加诵读的篇幅和难度。其次,强化经典诵读运用力,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理解经典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67Dy3VnadBCKh3SVMI5EjQ==学素养。第一,要深入理解文本,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廉颇和蔺相如的思想情感和品质。可以通过讲解重点词句、分析故事情节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第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与延伸。例如,可以让学生搜集与廉颇和蔺相如相关的历史资料、故事传说等,并进行分享交流。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与创作。例如,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篇类似的故事,或者创作一篇以“团结协作”为主题的小作文。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和强化经典诵读运用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展诵读活动,拓展经典诵读影响力
开展诵读活动是拓展经典诵读影响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首先,要确定经典诵读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诵读材料,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如《三字经》《唐诗宋词精选》等。这些作品既有教育意义,又富有韵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通过诵读材料制定每周或每月的诵读计划,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诵读活动。可以在班级内开展集体诵读,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个人诵读。第三,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经典诵读的背景知识,讲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诵读示范,引导他们正确发音、抑扬顿挫和情感表达。第四,可以结合诵读活动,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例如学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角色扮演经典文学人物或情景、创作与诵读相关的艺术作品等。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最后,对学生的诵读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坚持练习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学校的公共场所进行展示,让更多人欣赏并受到影响。比如,在一次经典诵读活动中,老师选择了《三字经》作为诵读材料。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三字经》的创作背景以及教育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老师进行了诵读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抑扬顿挫。接着,老师安排了学生自由诵读的时间,并在诵读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最后,学生们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了诵读展示,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诵读成果,并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同时,学生们还创作了与《三字经》相关的绘画作品,并在学校的走廊上进行了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努力和成果。这样的诵读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加深了他们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巧设诵读内容,增强经典诵读吸引力、注重诵读引导,深化经典诵读想象力、培养诵读习惯,强化经典诵读运用力、开展诵读活动,拓展经典诵读影响力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诵读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素养、文化传承、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价值。同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高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兰彩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价值及实现途径》,《学周刊》2022年第31期。
[2] 郭小康《聚焦文化经典,培植诵读魅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价值及实现途径》,《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年第5期。
[3] 刘亚亚《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价值及实现途径》,《启迪与智慧》2023年第8期。
[4] 肖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价值及实现途径》,《新一代:理论版》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