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2024-10-25 00:00史俊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需要对新时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语文是学科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既繁杂又零散。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也无法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阶段,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对思维导图的原理和使用策略进行了剖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15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人的抽象思考形象化的方法。在当代教育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在提升学生语言逻辑、阅读理解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活动,拓展自己的能力,实现稳健的发展。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当前教育时代背景下,需要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应用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将思维导图与阅读进行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原则

第一,简洁性原则。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过程,获取更多的逻辑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如果思维导图过于复杂,则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本课程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运用直观的思维导图,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系统化原则。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针对文本的学习需要,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维逻辑,辅助完成阅读任务。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与运用,要有系统性,以保证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与思维导图的内核相关联。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知识结构不清晰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主要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小学时的知识记忆程度也比较高。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生在教室里只学到很少的基础语言知识,并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学习,因此,很多学生在运用语文基本知识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一现象的增多,大大阻碍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也影响了教育管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建立一套基础的知识架构,让语文知识与逻辑观念得以整合。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对基础语文知识的掌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种可以想象、归纳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语文教学元素缺乏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本内容的学科。语文教材也可以进行扩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但是,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因为学生学业进步和提升的压力,不能很好地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没有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要素,使课堂气氛沉闷。这不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积极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语言教师就必须不断进取,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懂得先进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资源。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要角色,并对其进行引导。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模式

1.口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突破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口语教学中,要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顺畅地与别人进行沟通。在当前教学环境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研究选取了大量与口语相关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专题活动,如“演讲”“谈论书法”等话题。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口语表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还存在“不敢说”或“不会说”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很多人都会因为紧张而表现得不够好或者说得不够好。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应该用思维导图理清口语表达的具体逻辑思维。可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而后可以按照步骤继续拓展口语实践活动。基于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用视觉化的方式去思考,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想法和重点清晰地表达出来。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会不断增强。

2.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们更多地关注文字的积累,对人物形象、作者情感的引导,更多地关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个任务发生了改变。基于这一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式,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使他们能与文本产生共振,找到其中蕴含的感情和精神。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对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思维逻辑为指引,进行辅助教学。以阅读活动为主题,运用思维导图,将一些关键词穿插到相关的文本中,从分层的视角掌握文章脉络,进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或者是让他们使用思维导图,试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减轻他们在阅读时的烦闷感和吃力感,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3.对知识加以分析与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教学将图像、曲线、色彩等教学要素应用到教学中,并遵循大脑的自动运动规律,从而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思维框架,促进学生在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的同时,也能将其转换成丰富的、立体的思维画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对其内涵进行有效掌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将所有单元内的零散知识点进行集成,帮助学生以整体的思维逻辑来进行知识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并做出最佳的知识拓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身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以关键词和关键知识点为线索,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知识,重新构建学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4.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写作和阅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许多学生的作文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材料匮乏,二是文章的逻辑性不强。例如,许多学生的论文都是一些简单的文字堆积而成,有些甚至前后不连贯。对于前者,教师可从导入生活材料等途径来解决;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用到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思维导图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高度直觉性,这是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所不可或缺的。在正式进行作文教学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作文题目,让他们围绕题目进行联想,然后用自己的思路给出关键词或修辞手法。

以“母亲”为题,学生们脑海中会浮现出的关键词有:母爱、感激、温和、坚强,而与之相关的修辞手法则多是隐喻和夸大。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列出自己的提纲。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充实。首先要介绍哪些内容,再介绍哪些资料;在描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时,首先要写什么,要表现什么。通过持续改进与优化,逐步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当同学们成功地提炼出了一篇作文的思维导图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在有效共享的情况下,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全文的连贯性和条理性。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从而提升作文的品质,提高作文水平。

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写景思维导图、写人思维导图、写事思维导图等方式来进行,并且每日对摘录进行梳理和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把它们应用到作文中去,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练习的技巧,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升。教师还要注重指导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形成使用思维导图的好习惯,让他们在画完思维导图之后,可以清楚地看见练习的“路线图”,把握练习的具体过程,然后根据思路指导图的内容,一步一步地把内容写出来,与思维导图相配合,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写作技巧。

5.在预习阶段应用思维导图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预习,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以关键词和段落为核心,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为正式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预习阶段,学生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课程学习,再在正式教学阶段,结合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此外,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明确学习难点。但是当前许多教师都不会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监督,这就造成了一些同学的敷衍了事,而且,预习作业也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作业,不能充分发挥其总体价值。

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们除了要加强对预习作业的重视,还应该给予恰当的辅导,通过导入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找到预习的方向,掌握预习的要点。比如,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建立一个任务列表,让他们知道在预习过程中要做什么,比如要把课文读一遍,要把课文的自然段画好,要把课文里的生词标注出来,还要查词典。在内容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思维导图,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记忆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能力。语文是一门人文课程,在面临大量的语言知识时,记忆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地进行学习结构的优化,促进语文知识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而对照图则是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一种。借由一张简易的思维导图,同学们在短期之内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6.在语文自助式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应用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中,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本,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学习中,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语文自助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学习模式。在进行语文自助式课堂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团队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活动,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主动参与到互助式的课堂中。思维导图应在整体课堂的每一个阶段得到应用,通过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指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评价,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7.在复习阶段应用思维导图

所谓“温故而知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而课外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复习不仅仅是对已学过知识一次学习,要使学生有机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出不足之处,使自己的知识架构更加完整,更加深刻。

同时,在复习的时候,也要对自己原本的认知系统做出革新,对知识点进行高效总结,建立一个更完整的认知系统。要使复习工作更顺畅,帮助同学们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使用思维导图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单位的知识要点,制作出一张对应的思维导图,通过文字、图片和线条的有效衔接,让同学们找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同时,同学们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设计出自己的思考图。在图上,把生字、语句等都列出来。根据这张思维导图,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从而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让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将思维导图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能使教师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含义形成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本文的研究,笔者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为了确保它的教学功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们要从各个方面都把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流程和系统之中,即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在预习阶段和复习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肖吕纯《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年第5期。

[2] 徐丹丹《循思而行,言之有物——试论思维可视化工具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新作文》2022年第21期。

[3] 裴莉莉《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路实现“裂变”》,《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