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照亮童年

2024-10-25 00:00:00刘嘉颖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在“双减”政策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下,绘本教学策略改革随之而来。本文通过听小小绘本,获多彩语言;读小小绘本,获优秀品质;玩小小绘本,获美好世界这三大策略,力求探索绘本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爱玩、爱听故事等特点,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绘本,在体验和实践中获得新知。

关键词:绘本 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 亲子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12

2021年暑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初衷就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既然要让教育回归本真,除了减轻作业负担,课堂高效更显重要。因此,教师更新观念和创新教法,紧扣“双减”政策要求,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积极建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而在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出台,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今年,对笔者而言,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年。初为人母,也送走了一届学生,迎来了新一届一年级的孩子。看着家中咿呀学语的小男孩和班上一群稚嫩活泼的学生,作为母亲、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很快萌生了一个想法——如何用绘本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如何将绘本融入班级管理和师生关系建设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绘本教学?恰逢寒假,在阅读了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的《绘本是亲子感情的纽带》之后,产生了一些想法。

一、听小小绘本,获多彩语言

笔者第一次真正接触绘本是在考上研究生那年的暑假,在托管班做兼职的时候,有一门课就是绘本阅读,在旁听中第一次阅读了第一本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翻开绘本,感觉封面封底十分厚重,在寥寥几页纸上,图画丰富,字数却很少,教师是怎样教小学生这么多堂课呢?初听虽满心疑惑,但这疑KZN6cagmYuLv/KO743Zd1oi207HAbqcDgMbP06T7re0=惑还是在兼职结束后暂时戛然而止。第二次再听绘本,是在图书馆看了一本名为《1000天阅读效应》,作者推荐了一些有助于0—3岁孩子阅读的绘本。当时,笔者的宝宝刚好百天,之前从没想过原来年纪这么小的宝宝也可以进行亲子阅读,特别是字少图多的绘本。此时才知道,原来阅读习惯真的是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松居直先生在《绘本是亲子感情的脐带》中提到,即使婴儿还不能用语言交流,但是会用全身心来接受说给他的话,同时与说话的人交流情感。这就是与婴儿一起翻开绘本的根本意义所在。

6岁以前,孩子就像海绵一般,水给得越多,吸收得就越多。因此,父母要多跟孩子说话。而回应性语言环境正是最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市面上有许多的故事机,看起来可以替代父母讲绘本,但很多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其实故事机播出的内容,是单向输出的语言,它永远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因此,家庭成员要多和孩子说话,才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说什么好呢?当然就是讲优秀的绘本了,通过父母的口吻和优秀的绘本,让孩子感觉到语言的美好。因此,即使是年龄只有6个月的小宝宝,其实已经可以开始进行亲子绘本阅读。

心理研究表明,孩子的阅读阶段分为听觉期、翻书期、图片期、故事期和文字期。0—1岁的孩子处于听觉期,以听为主,可选择有许多重复的拟声词的绘本。读什么内容并不重要,快乐情绪会深深影响孩子。1—2岁的孩子阅读水平进入翻书期。这阶段的宝宝特别喜欢翻书,虽然宝宝仍旧听不懂故事的内容,但我们可以可以把孩子抱在腿上,每天通过多感官投入与孩子一起翻书,进行语音输入,培养听书兴趣。2—3岁的孩子阅读水平进入图片期。这一时期孩子的阅读特点是会翻页,会挑有趣的画面看,会留意细节,对图片感兴趣,会要求家长重复读一个故事。这一时期,父母可以寻找儿歌、英语等朗朗上口的绘本,可以开始给孩子指认物名,丰富形容词和口语延展,引导孩子对细节进行关注。3—4岁的孩子进入故事期。这一时期孩子的阅读特点是可以安静地听父母读绘本,理解和提问能力与之前相比大幅度提升。父母可以提问孩子,利用绘本培养数学逻辑能力,认知自我。另外,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对于人际关系会产生困惑,父母还可以引入人际沟通绘本。而父母的提问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如提炼性提问、经验性提问。4—6岁的孩子进入文字期,阅读特点是可以听更长的故事,可以复述故事,可以进行手工游戏,好奇心更强。因此,无论是亲子阅读还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活动,都要紧密联系这一特点。

总而言之,绘本不是认字说教的工具,而是用来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启发潜在语言能力的重要载体。语言最先是从妈妈那里得到的,如松居直先生所言,绘本不属于作者,而属于读绘本的人。父母和孩子一起读绘本,这种愉悦一定会留在什么地方,经过岁月流逝,这种愉悦自然而然会变成语言出现,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瑰宝。

二、读小小绘本,获优秀品质

绘本不仅是亲子感情的纽带,也是师生感情的纽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提出,核心素养的本质是积极心理。绘本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有的真切,有的贴近孩子生活,如知心姐姐般,深入孩子的心灵,使其习得习惯、道理和品质。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正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说教往往很难深入孩子心中,而充满故事性和画面感的绘本却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因为绘本故事的主题很明确,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容易引发同感。因此,将绘本阅读用于班会课上,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小学生在日常交往、学习生活、社会参与上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品质。

善于挖掘绘本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反思对照习惯,独立思考。班上的部分孩子总是挑食,面对健康有益的饭菜,总是倒得多,吃得少,于是给学生找来了曾获得格林纳威奖的绘本——《挑食的弗达雷》,用弗达雷这样一个和他们年龄相仿的挑食小女孩作为例子,比平时苦口婆心教育他们“别挑食呀,要好好吃饭”要有效得多。当发现午餐时间,有些孩子总爱聊天拌饭时,笔者用《不,不要边吃边说》中的小喇叭为例子,启发学生思考,教学效果显著。

善于挖掘绘本中的积极因素,化抽象道理于有形,让学生沉浸于有趣情节中,习得良好品格。波兰美学家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布满了未定点和“空白”的图式化纲要结构,作品的现实化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对未定点的确定和对“空白”的填充,这种填充或“具体化”需要读者来完成。小学生年纪小,正处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困惑和烦恼,但他们的想象力异常丰富。为他们呈上《我为什么会烦恼》,传授学生面对烦恼该有的态度和处理技巧;通过《你,我和同理心》《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时要有一颗同理心,学会关心体谅伙伴,明白“退一步能海阔天空”的道理;通过《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勇敢做自己》收获勇敢和担当;通过《长大以后做什么》《我永远也得不到贝森教师黑板上的一颗星》认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价值;通过《小房子变大房子》学会乐观对待生活;通过《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感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喜悦和快乐;通过《说声嗨,我们其实可以很靠近》,学会主动向别人打招呼,表示善意,提升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成功的教育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还需留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绘本则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桥梁。

三、玩小小绘本,获美好世界

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福禄贝尔也认为:“游戏是人的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游戏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的和平相处。”松居直先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提出,小孩子在玩的时候五感最开放,所以,为了使语言丰富,首先应该在幼儿时期好好玩。书的世界是日常生活中体验不到的语言世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这两方面保持平衡,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绘本里蕴含着大量的秘密,孩子对图画的理解力比大人强得多。所以,在给孩子讲绘本之前,一定要关注图片细节,不能只会念字,而是要与孩子一起感受绘本的美。当你抱着孩子,身体挨近孩子一起读绘本时,孩子会发自内心高兴。因此,绘本阅读非常注重亲子互动和师生互动,通过问、玩、说、演,让整个绘本活动生动活泼有趣。

日本的佐藤学教授认为,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应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行为,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学习经验更深刻。在讲述绘本时,有五个需要贯穿始终的核心技巧——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动一动,而动一动至关重要。因此,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绘本中蕴含的教育要素,结合孩子爱玩乐玩的天性,根据绘本内容、故事情节、教育契合点设计亲子游戏(以《好饿的小蛇》为例)。

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言,我们的语言原点,不是特定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的。顿悟学习理论也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场景或条件,让学生理清和理解问题中各组成部分的内在关系,逐步产生深层领悟,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激励他们在生活中进行运用甚至创新。不仅可以在亲子阅读中让孩子在玩中学,在语文课堂中亦是如此。比如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完第四单元中的《我是一只小虫子》后,语文教师可以给孩子讲述《蚯蚓的日记》《蝉的日记》等绘本,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生活中找寻有趣的小虫子,在体验和实践中获得新知。

四、观小小绘本,感浓浓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而以文化人的载体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中有大量的优秀绘本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提取绘本中的中华传统节日元素,如《小粽子,小粽子》《饺子和汤圆》《好忙的除夕》《从前有个月饼村》《好困好困的新年》《哥哥赛龙舟》等等,让学生能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此外,《十二个小神仙》《老鼠娶新娘》《小年兽》等一系列与中华传统生肖文化有关的绘本也是学生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文本载体。

现代教育论研究总的趋势是由教转向学,以研究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师教学的基础,这是现代教学论的特点之一。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但最重要的是父母和语文教师学会用心观察,细心思考,不断实践,用绘本照亮孩子的童年,让绘本震撼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

[2] 朱雨楠《空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3] 田本娜《为师之学生观》,《小学语文》2021年第10期。

[4] 王鹏、潘光花、高峰强《经验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

[5] 松居直《绘本是亲子感情的脐带》,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刘嘉颖,1993年生,女,汉族,广东佛山南海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