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4-10-25 00:00张佳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7期

摘 要: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精选阅读材料、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应用以及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审美鉴赏 创造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7.00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旨在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特别是在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为培养他们的创造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探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方略,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鉴赏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创造素养的培养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在国内外,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外的研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而国内的研究则更加注重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来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对于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教学内容逐渐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作品、科普知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教学方法也不断创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手段则更加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阅读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互动和讨论,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最后,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够灵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二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灵活多样,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四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结果评价,而忽略了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的重要性。

3.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对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培养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二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根本改变;三是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多样化教学的需求;四是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方法。接下来,笔者将详细阐述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意义。

四、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意义

1.审美鉴赏的内涵

审美鉴赏是个体对艺术作品或自然美景进行感知、体验、评价和创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鉴赏不仅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还涉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表达。通过审美鉴赏活动,学生可以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增强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审美活动,如朗诵比赛、文学欣赏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2.创造素养的内涵

创造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或新思想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艺术表现等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发挥能力的空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参与课外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创造素养。

3.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意义

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通过审美鉴赏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最后,创造素养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策略

1.赏析文本语言,感知美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语言,从而感知文本中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鉴赏水平。首先要选择具有美学价值、语言优美的文本作为教学材料,如经典诗歌、散文等。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的音韵之美和节奏之美。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分析其表达效果和美学价值。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本中的美学元素进行创作,如仿写、续写等,以检验和巩固对文本语言美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素养。

2.讨论文本主题,体验美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文本主题,不仅是理解文本内涵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讨论文本主题,学生可以体验到文本所蕴含的美,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感悟能力。比如,在学习五年级课文《将相和》一文时,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蔺相如和廉颇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突出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为后续的讨论做好准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一个或多个讨论主题,如“将相和”所体现的团结合作精神、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等。随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讨论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辩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质疑或补充,形成全班范围内的深入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文本主题所蕴含的美,如人物品质、精神风貌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文本主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所蕴含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感悟能力。

3.续写文本内容,创造美

续写文本内容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续写文本内容,学生可以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造出新的故事或情节,从而体验创造美的过程。首先,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特点等,为续写打下基础。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构思新的故事情节或结局。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构思,续写文本内容。可以是续写故事的发展,也可以是创造新的故事。以六年级课文《桥》为例,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桥》一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在危难时刻,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同时,分析文章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特点,如老支书的无私和英勇。第二,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续写任务:“如果洪水退去后,村民们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与老支书有关的遗物或故事,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构思新的故事情节。第三,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构思,开始续写《桥》的故事。他们可能会描述村民们发现老支书留下的日记、信件或遗物等,通过这些物品揭示出老支书更多的品质和精神。也可能描绘村民们为了纪念老支书而建立的纪念碑或纪念馆等场景。这种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原文的主题和情节,还能在续写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创新教学方法,激发美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和创作,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

5.注重实践应用,营造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还需要注重实践应用。教师可以积极策划并组织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朗诵比赛以及文艺演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锻炼了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并有效提升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文学艺术的理解,还能在创作与表演中挖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将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格外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颖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创作手法,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突破。此外,教师还需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这种有针对性的关怀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动力。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支持,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6.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发展美

在评价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时,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以及实践活动的成果等方面。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也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将其作为改进教学和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精选阅读材料、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应用以及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这些方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等。因此,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方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持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姚丽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与感悟的结合》,《读与写》2021年第2期。

[2] 吴雅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