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路分析

2024-10-25 00:00:00姜璐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8期

摘 要:在特殊教育中,班主任的管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这方面的班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阻碍。由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根据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学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这对特殊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特殊教育中的班主任需要对班级管理有充分重视,既要对特殊学生开展教导性学习,又要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更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做好家校共育,以实现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特殊教育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特殊教育 班主任管理工作 思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63

在我国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是较为特殊且关键的一环。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是较为特殊的,是因为班主任不仅仅要负责学生的知识学习,还需要不定时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综合且全面的发展。同时,班主任需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探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相对来讲,班主任的工作较为全面,既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充分考虑,又要以学生为基准,将学校的相关教育与管理工作落实好,还要和家长做好学校教育、学生情况的信息传递、互动交流。针对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学生具有特殊性,所以,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势必会面临些许的困难,这会阻碍管理工作的进展。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又是以班级为基准的,所以,班主任身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特殊教育班主任要充分重视自身的班级管理工作,将特殊学生身体中蕴含的巨大能量与智慧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新星,尤其是让特殊儿童背后的家庭意识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势和潜能,给家长以信心和希望,证明孩子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班主任要引领他们走向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步入人生的正轨,尽最大的努力创造人生的奇迹,让特殊学生得到有效培养。

一、关注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特殊教育中,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特别的关注,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由于学生是较为特殊的,所以在知识的教授与管理工作上,进展得会比较缓慢,班主任也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感到异常“吃力”。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并结合生活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学生学习成绩管理方面,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之一。如此,特殊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深度交流与沟通,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积极氛围,他们之间也能够更好地相互引导、帮扶,班主任开展教学引导也更为顺利。因此,班主任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认真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此开展分析工作,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提升。

举例来说,班主任在对特殊学生教育的相关工作中,不同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具有不同性,其中的学生也具有特殊性。由此,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相应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本班学生的特殊情况为基准,去对学生的实际心理进行分析,并在探索中总结出学生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励志故事,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依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还可以为学生设立读8OkQ31iZhW5jtTAFoye6DGGBVNykLtnthP2tqE1mA98=书角,让学生能够通过绘本阅读了解到更多精彩的故事,帮助学生提升知识水平,从而让学生借助阅读,形成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的积极情感。借助此等方式,将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从而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二、全面了解学生的生理缺陷、心理发展特点,建立学生个别档案

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班主任与特殊学生的接触与生活时间最长,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深刻,既是他们通往光明之路的人生导师,又是他们学习成长中的好朋友。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特殊学生开展相关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生理缺陷、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个别档案,进而将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

举例来说,班主任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对特殊学生的现状原因以及程度形成全面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能够配合班主任的相关教育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成长经历进行调查,这些都能够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同时,班主任也要对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生活环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中包括学生的家族遗传史、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通过对学生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能够快速找到适合管理学生的关键点,对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班主任只有对学生有详细了解,管理工作才会开展得更为高效。

三、规范特殊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全面塑造学生的形象

特殊学生往往比普通学生更难管理。因其身体发展存在的一些异常或滞后,认知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或障碍,语言能力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那些处于中度、重度的特殊学生。作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班主任,就必须要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纠正,让学生改掉坏毛病,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生活即教育。因此,在生活中对学生开展文明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以及良好行为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帮助。

举例来说,在班级中有时候会发现,有的学生在某一时期内,会在课堂上突然脏话连篇,习惯性骂人,并伴随指指点点和扬手的行为。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说脏话的不良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时间段或特定场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经过相关调查了解,发现这位学生因生病请假一周,这期间由爸爸照看。爸爸日常生活中经常性骂人、打人,这位学生是典型的唐氏综合征,受到家庭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对脏话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不良的坏行为、坏习惯。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需要向这位学生明确地表明骂人是一件不对的事情,并主动与他的爸爸进行沟通与交流,向他说明这位学生在学校内的行为与表现,让其与自己一同为改变这位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出努力,久而久之,这位学生的行为必然会有所改变。

四、强化劳动教育是提高特殊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如今,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有关劳动的观点,即“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等积极观点,这些都是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观点的具体印证。劳动是人体现自我价值的最根本的途径,在劳动的加持下,人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任何人都是如此,特殊学生也不例外。在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劳动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劳动能力,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举例来说,班主任在学期初要做好卫生值日安排,可以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内,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到打扫教室卫生的大行列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障碍类型和喜好,为他们安排不同的打扫任务,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还能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获得不同的体会,成为班级环境管理中的一分子,更能够将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让他们更好地接受与了解彼此。同时,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家政服务馆,对学生进行家庭生活劳动技能的训练,如整理沙发、摆放桌椅、对杂物进行分类整理;利用农耕园和禽鸟养殖园,让学生学会松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农事工作和喂养、照料鸡、兔等动物的技能,使得学生在家可以帮助父母一起进行农活,学生可以独立饲养家中禽类,使得劳动教育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五、班主任必须具有“三心”,这样才能当好特殊学生的领路人

用强烈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如果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的输入,那就如同大海中没有海水、没有生物一样。特殊学生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注,他们的父母需要更多的爱与支持。所以,班主任需要用无私且强烈的爱去深深打动他们,建立情感连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爱与关心,获得安全感。同时,班主任需要用更多的尊重与耐心去和学生父母沟通、谈心,让学生家长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与对孩子的爱,建立彼此的信任和相互的支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学校生活,喜欢教师,“听从”教师指令,从而更加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举例来说,当班级中来了一位新学生,这位新学生显得有点自卑,与班级中其他学生的交流少之又少,从不敢主动与教师和同学说话,生活自理能力也比其他学生要差很多,基本上不会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甚至拉拉链也不会。班主任就可以主动去帮助这位学生,比如主动帮他拉拉链,或请其他学生帮助他。并教给这位学生如何拉拉链,久而久之,这位学生不仅仅学会了拉拉链,并且他与班级中其他同学的互动也变得多了起来,变得非常自信。同时,做好与新生家长和其他家长的沟通,让其了解到学生在校的表现、进步和相互帮助、友好互动的各种“小事”,促使家长更支持班级工作。

用持之以恒的耐心去感染学生。要给特殊学生做班主任,就必须要有一颗“铁杵磨成针”的耐心。比如:班级中有一位特别喜欢唱歌的学生小明,他喜欢音乐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听到音乐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忘乎所以,就要跟着音乐一起大声唱歌并做夸张的肢体动作。在其他班级上律动课的时候,会播放音乐,他就要跟着一起去上律动课,并且大声喊、大声叫,高声歌唱。这时,班主任就需要一次一次用身体控制他,安抚他的情绪,使孩子可以合理发泄情绪,然后用语言对他解释,在课堂不可以那么做的原因,让他明白,只有在自己的班级上律动课的时候,才可以大声歌唱、跳舞。通过长时间的情绪疏导、说服教育,这位学生的行为慢慢改变,情绪表达由激烈变缓和,其自控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与发展。

用执着的恒心去激励学生。在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女孩,她同时患有自闭症与癫痫症,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一坐就是一节课,好似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同时,她也不喜欢与他人有过多的交流,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正因如此,班主任更应该主动去和她交流与沟通,让她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友好,并面带微笑询问她的近况,主动透露出对她的关心。在每一节课,班主任都对她表示出友好与关心,同时让她的前桌主动去和她交朋友,长此以往,小女孩与前桌变成了好朋友,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多了起来。

六、开展校园学习活动,落实特殊教育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班主任可以借助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构建欢愉、轻松的活动氛围,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除校园之外的美丽景色与人文气息,从而让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均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在课外活动的8JDqen3/gmoYEfK7ClYK7oxt2vx9+M6OcFi18JIN9wU=开展下,学生能够得到实际的锻炼,其眼界也变得开阔。在课外环境的熏陶下,学生的心情也更为舒畅,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去面对事件,能够运用多元化的处理方法解决问题。校园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搭建一个良好沟通的平台,逐渐让学生的团结友爱、互助的意识得到培养,让他们在活动中能够做到互帮互助,由此,学校的友爱氛围也变得更加浓厚。

举例来说,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展《爸爸妈妈的一天》这一学习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告知学生在回家之后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通过对他们一天日常活动的观察与了解,学生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是多么不容易,从而让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除了以校园自身为基准的活动,还可以与其他学校开展联谊,在六一等活动期间,就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进入本校,开展联谊会。这不仅仅能够增加学生与校园之间的交流,还能够帮助特殊学生与正常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让特殊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有效增强,从而让特殊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中,班主任要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并充分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进行了解。除此之外,班主任也需要与特殊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德育。班主任在对班级实施管理工作中,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与责任心,要及时发现特殊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真正做到对每一位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高度关注。同时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坚持到底,从而让特殊学生都能够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冬晖《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管理沟通技巧之探索》,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组委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委员会《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四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三)》2022年。

[2] 刘二婷《浅谈班主任在融合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特殊教育》2022年第19期。

[3] 张新乙《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中小幼教师新时期首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2022年。

[4] 王红叶《聋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