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教学中融入管理,在管理中渗透文化

2024-10-25 00:00:00李婷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8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融合,既能够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课程学习习惯,为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帮助。将教学与管理实现融合也是班主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与管理工作理念,开展多元化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家校共育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渗透管理工作,利用文化教育优化管理工作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班主任管理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59

班主任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在小学阶段通常需要有机结合。这不仅是由于班主任通常兼顾语文教学的工作任务,也是由于学生的有效管理能够促进语文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与教师关系的融洽度,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依存性。由此可见,在小学教育阶段寻求科学的切入点,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非常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找到融合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科学路径,并且注重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为融合实践提供帮助,才能够从根本上优化语文教学质量,体现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合的关键点

1.教育与管理目标应保持一致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新时期应当聚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而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落实方面来讲,其主要目标集中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状态等方面。当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实现融合后,应当注重两者目标的统一性。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重视语文这一核心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渗透,引导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对于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注重利用小组合作、团队协作等多种自主学习方法,完成好语文课程的学习任务,提升个人的语文课程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从更具有综合性的角度入手,培养其实践能力的关键点。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做好综合分析,以便明确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目标,保持两者保持一致。通过协同发挥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作用,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凸显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提供帮助。

2.教育与管理内容应相互补充

教育与管理内容的相互补充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涵盖了语言文字教学、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和文化知识学习等多方面的内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除此之外,班级实践活动也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知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在小学教育阶段,如果班主任教师与语文任课教师相同,那么教育与管理工作应当基于教师的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职责做到相互补充。如果班主任教师与语文教师为不同的教师,那么教师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交流,并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做好系统性分析,协同做好两方面工作,为取得更好的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水平提供帮助。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过程也能够促使其感受到教学管理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课程学习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课程的学习实践以及教学实践,为取得更好的语文课程学习效果以及宏观上的班级管理工作效果提供帮助。这种相互补充的教学管理模式也意味着教学资源、教师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感受班级氛围的状态也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

3.教育与管理的方法应当注重协同性

教育方法的协同性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引导和教学过程中的启发,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生接受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做好综合分析。一方面利用语文课程教学落实教育管理工作,从课堂教学中遵守纪律的情况,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引导与管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利用日常的班级学习生活契机,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认识到班级与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鼓励学生认识到维护班级集体荣誉的重要性。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协同的方式方法,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落实。相对于单一的教育管理方法,协同性的教育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和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提升学生对语文教学效果以及班级管理模式的认同感与依从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融合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融合时,以学生为本属于基本条件。与此同时,以学生为本也是现阶段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落实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管理过程中会产生高频率的互动。尤其是小学生,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日常学习生活,都需要以教师为引领进行指导和帮助。基于此,教师更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落实一系列工作。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主观需求,随后再分别从教学和管理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满足学生的主观需求。例如,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语文课文时更需要应用个性化指导来完成教学,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掌握重点内容;部分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管理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也更强,这也有利于其在集体中发挥出榜样作用,通过朋辈互助,更好地帮助其他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互动能够基于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效果。教师也能够在文化课教育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前提落实教学与管理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2.有效协同

所谓有效协同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融合的过程中,应当坚持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课程的知识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将教学过程与管理过程紧密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来说,有效协同原则主要强调,应当将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目标进行统一定位,基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实践有机融合。除此之外,有效协同原则要求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与班级管理所用的方法具有协调性和一致性。班主任应当在班级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而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则应当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遵守纪律的情况,基于不同的学习和生活场景观察学生遵循相关规则,自主进行学习实践的状态。这样有利于协同两方面的力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观察分析,为取得更好地协同教学效果、提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帮助。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融合策略

1.转变教学与管理工作理念

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融合,是新时期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融合的新尝试。转变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理念,对于取得更好的教学管理效果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随后,进一步落实融合实践工作。一是应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工作理念,从教学主导者转换为学生学习成长的辅助者和引导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重要位置。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要做到充分理解。与此同时,应当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知识,遵循班主任管理工作要求。二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落实中,无论是担任语文教师,还是日常落实班级管理工作,都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的落实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成长需求。教师要以平等尊重为原则,与学生开展更加有效的沟通,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也应当注重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目标,落实管理工作或发挥学生协同管理和自主管理的作用,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心,在班级中培养集体荣誉感,为最终获得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提供帮助。三是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借助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观意识,更应当注重在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从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入手,借助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的协同作用,为优化教学与管理工作相融合模式提供帮助。

2.开展多元化教育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合的过程中,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取得更好的教学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当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点。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融合工作。一是教师应当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首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随后,教师也应当通过积极参与相应的主题性实践活动,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入手渗透教育工作,班主任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以辅助指导的角色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集体环境中应当如何处理好各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适应班级环境,获得更好的学习成长状态有重要意义。二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主题性拓展实践活动。例如,读书会、诗词朗诵比赛等都是既与语文课程相关,也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在组织相关实践活动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这对于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相互帮助和相互促进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协同时,更加有效、更有可行性的实践活动。四是教师应当积极组织社会性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入社会环境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例如,主题演讲活动、文艺演出活动都可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积累语文知识,在团队中锻炼个人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依从性。

3.发挥家校共育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其成长的主要环境,其学习成长不仅和教师教育相关,家庭成员的陪伴和教育同样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加强家校联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家校共育对于取得更好的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融合效果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工作中,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新《课标》的提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从学校管理的维度延伸到家庭教育的维度。因此,在两方面工作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如下措施实现发挥家园共育作用的目标。一是教师应当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成长需求,以便更好地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调整方法和策略,为取得更好的教育引导效果奠定基础。二是教师应当通过布置多样化的家庭实践活动作业或亲子任务,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家长陪伴孩子学习不仅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工作的落实打下一定的基础,更有利于帮助家长从多角度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孩子学习成长的状态。在与教师进行沟通时提供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从而促进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合本文的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融合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当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特征,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分析,明确两者融合的时机和切入点。通过在教学中融合、在实践活动中融合等多种渠道。实现教学管理与课程教学之间的相互协调,提升小学阶段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蓉《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的方法探讨》,《华夏教师》2023年第35期。

[2] 李红霞《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方法探析》,《名师在线》2023年第25期。

[3] 税红艳《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相结合的意义及方法》,《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4] 窦春玲《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的有效性分析》,《学周刊》2023年第10期。

[5] 徐月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心得》,《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9期。

(李婷婷,1990年生,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