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中的“诗意”教学探索

2024-10-25 00:00:00冯美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8期

摘 要: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教学占有重要分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实现“诗意”教学,重点分析了情景教学模式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以提高古诗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教学 诗意 情景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40

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然而,由于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和感受其中的“诗意”。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诗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情节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深入理解文本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一、古诗教学中“诗意”的内涵

“诗意”是指古诗中所蕴含的深邃意境和丰富情感。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就是要引导他们通过品味古诗的语言、意象和情节,领略古诗的美妙和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情节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景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的“诗意”。这种内涵的传递,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操和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古诗中的“诗意”首先体现在情感表达上

在古诗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它贯穿始终,使得每一首诗歌都独具魅力。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情感的流淌与倾诉。古诗中的“诗意”,如涓涓细流,首先体现在其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表达上。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诗的字面意思,更要引导他们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诗人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触动读者的心弦。无论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还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细腻柔情,古诗中的情感总是如此真挚而深刻,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直达人心。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在于诗人个人的情感宣泄,更在于他们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因此,当我们读古诗时,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更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世界的美好。这样的体验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也能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共情能力。

(二)“诗意”还体现在对古诗的哲理思考上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人生洞见,这些哲理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认识世界的视角。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挖掘这些哲理内涵,理解诗人的智慧和见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哲学素养。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更通过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沧桑,引导读者对生命的短暂与永恒进行深思。

又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致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脱,这种生活哲学和人生智慧,是古诗“诗意”的重要体现。因此,品味古诗不仅是情感的享受,更是哲理的启迪。

(三)“诗意”还体现在对古诗的审美体验上

古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通过语言的韵律、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等方式,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审美体验。古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意象生动而富有想象力,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古诗独特的审美魅力。

读古诗,就像走进一个美丽的艺术世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空间,其中有画面、有音乐、有情感、有哲理。诗人通过精心锤炼的语言和富有创意的意象,创造出一个个令人陶醉的艺术空间,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因此,欣赏古诗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哲理的思考,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四)“诗意”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古诗的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古诗教学中的“诗意”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包含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哲理思考和审美体验等多个方面。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诗意”内涵,感受古诗的韵味和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古诗教学的目标,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的新一代青少年。

三、情景教学模式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

(一)创设古诗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多媒体、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与古诗内容相契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时,这首诗展现的是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诗人杜甫通过描绘泰山山脉的绵延辽阔、山势的雄峻磅礴以及群峰云生、归鸟入谷等细节,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还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整首诗以“望”字贯穿全篇,虽然通篇没有一个“望”字,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泰山之巅,俯瞰群山,心潮澎湃,让学生沉浸在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1.这首诗以雄浑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杜甫的豪情壮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泰山的巍峨壮观。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连绵、云海翻涌的壮丽景象,感受那种超越自我、心潮澎湃的情感。

2.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杜甫,站在泰山之巅,面对壮丽的山川,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那种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

3.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以《望岳》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这种将古诗与现代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韵味和魅力。

4.在创设古诗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指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情感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创设古诗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古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和朗读指导等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韵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角色扮演与情感体验

让学生扮演古诗中的角色,参与古诗情境中的互动,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例如,《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大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意气风发的豪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节结构,从诗人登上碣石山远眺海水的壮阔景象入手,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同时,通过分析诗人对大海的描述,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辽阔和壮美,从而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在古诗教学中,单纯的文字解读往往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而角色扮演则是一种能够让学生深入体验古诗情感、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1.以《观沧海》为例,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他们可以想象自己正站在大海之畔,远眺云海翻涌的壮丽景象。通过模拟诗人的视角和情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验。这种交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情感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

3.角色扮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引导审美感悟

在情景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审美感悟。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的语言、意象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春望》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审美感悟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c6809a96c633e076837a7343228800b27a7149687fa2b5af43a0ce0e0bafebd7地理解古诗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1.教师应注重古诗的朗读教学。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平仄、押韵等音韵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审美兴趣。

2.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的语言之美。古诗的语言往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精炼的词语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品味其语言的韵味和美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为学生呈现古诗所描绘的生动画面,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之美。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渲染,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诗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4.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古诗创作和表演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创作和表演,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审美价值。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古诗的美妙意境和情感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望庐山瀑布》为例,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配以激昂的音乐,营造一种壮阔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扮演诗人李白,站在瀑布前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和美丽景色。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以及诗人通过这些景象所表达的情感。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分享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一)实践探索

在古诗教学中,实践探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以下是几种实践探索的方式:

1.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配乐等多种方式,深入体验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在学习《登高》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高声朗读,感受诗人杜甫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

2.跨学科融合。将古诗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艺术、音乐等,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探索。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时,可以结合美术课程,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以体现古诗中的意境。

3.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和友人,模拟送别的场景,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案例分析

以《静夜思》为例,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描述了诗人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探索:

1.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跨学科融合。结合音乐课程,让学生为《静夜思》配乐,选择适合诗歌情感的乐曲,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可以结合美术课程,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创作绘画作品,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互动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邀请学生扮演诗人,分享自己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增进学生对诗歌的共鸣和理解。

总之,通过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提高学生古诗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诗意情怀方面的积极作用。情景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中的“诗意”,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然而,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如如何创设更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悟等。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为学生的诗意情怀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敏《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软件(电子版)》2019年第11期。

[2] 张建英《初中古诗词的情境教学策略例谈》,《学周刊》2020年第11期。

[3] 杨玲霞《基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关思考》,《教师》2020年第21期。

(冯美莲,1976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