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法是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同单元的知识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灵活应用这种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所以,本文从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措施等层面着手,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思考,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法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20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一种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整合的教学方法,它以单元为单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在了解单元整体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这样做不仅能够提xyVc03eVi2iPTKzKAvCk/Q==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单元整体教学法概述
新《课标》多次强调课程资源开发与使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引入有关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学生日常生活合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环节中,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目的。然而,怎样把当前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提高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单元整体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教育资源,优化课堂上的教育效能,提高教育的综合质量。针对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将新课改之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单元归类为一个教育内容,通过对单元内容的合理、科学改进,借助课外与课外教育资源,能够进一步提高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的效能。
二、单元整体教学法的特点
1.综合性
该方法把语文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经验相融合,并以某一课题为核心,覆盖多学科的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深的了解与把握,并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
2.情境性
在整个单元中,教师把语文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以情境化的方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好的了解和运用。
3.实践性
通过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能力,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文技能来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与把握,提高学习效果。
4.个性化
该方法以个体为中心,强调每个人的个体差别,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特点去探究语文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辅导,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始终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它不仅包含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包括阅读和交流在内的多种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就是在“以人为本”的认识原则指导下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把课程目标分成模块的任务,制定流程方法,并详细执行,让知识转移的方法高效地应用在这个模块的课程中,让学生能够理解模块的知识和内容,并对知识方法进行及时梳理和归纳,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2.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框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和框k8NMw14EfTImRyQS4cg4gQ==架系统来看,语文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都非常高,但是如果教师采取单篇讲读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只对一些比较浅显的文本进行细致的解释,就会大大地破坏语文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教师可以在整个单元认知、文化、价值理念之间的互动关系上,通过单元认知整体、文化连续性概念的引导,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升整体认知效率。
3.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教师站在台上讲,学生只能在下面听,采用“一锅端”式的课堂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消极,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行了整体性的单元教学之后,就可以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期间,单元整体教育方式发挥了很大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育下,学会解决问题,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使其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通常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围绕着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来开展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是一步一步来,逐条讲解,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知识要点传递给学生,但是这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并不能很好地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相匹配,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倡导整体性教学的背景下,对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熟悉并把握语文课本中每一个单元的结构与内容,并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特点适时调节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知识的探究与研究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五、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1.正确认识单元中导语的作用,科学渗透学习目标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面解读,课本中的内容已经被分成了很多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话题和教育意义,对错综复杂、五花八门的课本内容进行明确的分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在教材当中,每一个单元的预测性和导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将语文知识介绍出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单元的内容进行了简单解释,但是他们并没有对单元导语的功能进行正确理解,因此,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特别是在教育方案与学生学习目标上,存在不合理与不科学的现象。比如,教育重点比较模糊,没有清晰与明确目标的支撑,影响总体教育效率,直接限制了学生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理解。基于此,对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单元整体教学法有效运用的关键。在对单元导语展开详细分析与研究以后,将重点与难点凸显出来,能够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与认识单元文章内容,有利于学生高效开展单元学习活动。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在把单元整体教育方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意识到教学主体性的实施意义,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与全面化的教学,把分散性的语文知识融合到一起,然后逐步对课文的思想和感情进行深刻思考和分析,对课文的含义和主题进行领悟,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进行单元的整体教学,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上,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合理控制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在实现减压增效教育目标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学以致用教育效果更加突出。
3.明确教学思路,突出单元整体教学重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质量,要先清晰明确自己的教学思路,将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点放在自己的身上,充分利用好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以六年级下册教材其中一个单元的课程为例,选择单元导语,要求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性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和解读,使其成为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
4.主体单元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上,要想把单元整体的教学方法融入语文课程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第一要注意的就是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不同学生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情况也存在着不同。因此,“一锅端”式的教育方式是不行的,教师不能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而是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为他们着想,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除传授知识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本单元的整体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5.加强生活联系,强化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许多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背离,这就造成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产生一种错觉,从而使得他们在上课时不用心听讲,降低了学习质量。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出发,逐步渗透生活元素,和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生活化教育情境中充分体会文章思想,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另外,在分析单元主体以后,教师可以将自身教书育人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与方向,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6.创新总结性教育方式,提高课堂参与度
单元总结,也是单元整体教学法的一种形式。通过整体总结与评价,在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逐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良好反馈。不过,传统总结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一定阻碍。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作为重点内容,锻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能够提升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在做完这些事情的同时,还能够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整理。此外,在结合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后,教师对其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在团队合作与协调过程中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的教育目标。
比如,教师在单元总结准备阶段中,可以为学生设置对应任务,组织团队,利用合作与分工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也可以采用表格整理或者口头表述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多元性与有效性。另外,引导学生运用戏剧演出的实践方式,把文章内容整合到一起,进行演示。在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表演,并对其评价。在运用上述教育策略以后,凸显出学生的重要地位,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主权,尊重学生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其掌握更多教育内容,并学会自我反思与总结,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单元整体教学法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1.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单元整体教学法”更加重要,它突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协作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今后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
2.个性化教学与深度学习的结合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个性化”“深度学习”已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征,将单元整体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让小学语文的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效。
3.教育技术与数字化教学的融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多媒体教学已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通过运用教育科技,教师能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为他们提供更加鲜活、富有趣味的教学资源,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参与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进行有效监控与评价,能够使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学生需要不断积累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应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永超《谈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年第4期。
[2] 万媛《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年第11期。
[3] 王飞《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