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析

2024-10-25 00:00:00丁雪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8期

摘 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学会从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懂得如何去阅读文章,从而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红楼梦》的阅读价值,即增强学生应用文字的能力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随后立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对策,从做好导读工作、注重跨群学习与组织学生赏析经典片段进行了具体论述,以期为语文教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准确把握《红楼梦》的精髓,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导读 跨群学习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17

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整体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精心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围绕书籍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以此创建高质量阅读课堂,推动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在语言、立意、描写手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故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师可以将《红楼梦》作为切入点,通过科学规划,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一)拓展阅读视野

作为单篇阅读教学的一种拓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高效开展,可以拓展高中生的阅读视野,使他们从更为多元的角度审视阅读材料;可以使学生走出阅读信息碎片化、浅显化的窘境,运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储备相对较多的素材,为其日后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提供重要的支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新《课标》强调整本书阅读应贯穿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导向,不断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知语言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逐渐形成自己内在的语言风格,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明显提升。比如,在阅读《红楼梦》时,高中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品味文章在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特点,深刻感受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可以深刻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绘画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从而获得阅读空间的增大,阅读量的提高,实现阅读视野的不断拓展;可以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形成深刻的人生感悟,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促使高中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

整本书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学生想要实现高效阅读目标,就需要结合书本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有助于他们建构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形成适合于自己的阅读技巧,对于他们日后更好地完成阅读目标是非常有帮助的。以《红楼梦》为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熟读文章的前五回,精读第六到八十回,浏览最后的四十回;可以组织学生探究人物的形象,促使他们对人物性格特点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阅读,例如绘画文化、园林文化等。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用“既可以练习精读,又可以练习速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整本书阅读的看法。由此可知,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高效开展对于高中生的重要性。借助整本阅读,学生可以合理采取多种阅读技巧,没有任何障碍地阅读整本书籍,从而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高效完成阅读目标。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一)促进高中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

《红楼梦》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指导学生学习《红楼梦》,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与其他的文章不同,《红楼梦》着重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例如,在第三回时,作者没有运用较长的篇幅来说明王熙凤的性格,而是注重描写其穿着、外貌等,以此展示其喜奢好侈与精明强势的特点。又如在写林黛玉出场时,作者从贾宝玉的视角入手,描写林黛玉的性格,使读者对其多愁善感的性格有了更深地了解。此外,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也很是精湛,例如当得知金钏投井以后,薛宝钗软声细语安慰王夫人,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从中可以窥见,薛宝钗比较顾全大局,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红楼梦》中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他们的语言、行为等比较符合他们的身份,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红楼梦》中塑造人物的技巧,既可以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又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运用文字的技巧,为其写作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高中生的知识储备

《红楼梦》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涵盖诗词歌赋、衣着服饰等方方面面,是了解清代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比如,在大观园竣工以后,贾政带领宾客参观的场景,其描写较为细致、用语较为精炼。后人曾根据《红楼梦》的描写,在北京西城建造了一所大观园。又如节日习俗,譬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高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其中,与剧中的人物一起庆祝节日。再如饮食文化,书中不单单描写了许多精致的吃食,还融入了许多制作方法、详细的食谱等,譬如刘姥姥在第二次进大观园时吃的茄鳌,作者描写了制作这种食物的复杂工序,使众人对当时建贵族家庭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红楼梦》一书用精练、准确的文字描述了封建贵族与市井百态的生活,对于高中生了解历史知识、感受中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有很多生动的情节,故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为其树立远大、正确的理想提供重要的帮助。

三、以《红楼梦》为例探讨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对策

(一)切实做好导读工作

阅读往往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只因它是一项集深入思考、展开联想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对高中生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忙于完成作业,缺乏阅读的兴趣与时间。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特征,并以此规划导入内容、方式等,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跟随教师的引导,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逐渐实现阅读目标。在导入环节中,应高度重视导读的方式,力图能采取符合高中生容易接受或是比较喜欢的方式,呈现《红楼梦》的内容,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阅读感悟。

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适时引入谈话式——相信同学们都知道《红楼梦》,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呢?是直接阅读书籍还是看过与之有关的影视作品?等学生回答以后,教师继续提问:在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在你看来,林黛玉是个爱耍小性子的人吗?你觉得作者与贾宝玉对其“用情至深”的缘由是什么?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为此,所给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答案,继续提问,使他们逐渐加深对书本内容的了解。又如组织学生品读封面,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与书评。在导读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多个版本的《红楼梦》封面,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可以从封面上获得的信息,使其对《红楼梦》形成整体的印象;可以展示作者的资料卡片,并引导学生结合这些内容阐述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文学成就,以此深化他们的理解;可以展示著名学者给予《红楼梦》的评价,例如周汝昌曾用“正因写实,转成新鲜”概括《红楼梦》,并表示这是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随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红楼梦》可以得到这么高的评价的原因是什么?并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籍,以此了解故事的起因、书中的大致内容等,以便他们获得更多的阅读感悟,可以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高效完成阅读目标。

(二)注重跨群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通常由“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任务群组成,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为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感受到《红楼梦》的阅读价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跨群学习法的优势,开展多样化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高效完成阅读目标。

第一,“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这一学习群的目标旨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与分析家乡文化,以此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可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所学到的乡土文化调查方法,开展相应的调查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既巩固了所学的内容,又对家乡文化有了更全的了解。例如,《红楼梦》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节日文化,教师可以围绕“中秋文化调查”这一主题,组织学生调查与家乡中秋文化习俗有关的内容,并将所获得数据进行整理,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为保证调查任务的育人效果,教师还可以给出详细的要求:1.结合调查题目,拟调查计划,具体包括调查时间、范围、方式等。2.查阅各种与之有关的资料。3.汇总资料,并以此编制调查报告。4.拟定倡议书,呼吁家乡人重视节日文化,积极加入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中。

第二,阅读类任务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任务群的内容,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使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的方式,获得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增强,从而助力其语文素养的发展。例如布置以下任务:1.尽管众人对林黛玉很好,她依然常常想念早去的母亲,请你用林黛玉的口吻,给她的母亲写一封书信,信中要充分表达林黛玉的思念之情。2.请你以建筑工程师的身份,阐述大观园的不足,并进行汇总,以建议书的方式呈现出来。

纵观上述学习任务,可以发现其综合性相对较强。学生想要高效完成,既需要认真阅读《红楼梦》一书,从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又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实践对于其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精髓,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注重赏析经典片段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将其一生所学的知识、所看到的场景、所形成的感悟等,巧妙地融入书中,其艺术成就很高。为了提升阅读的效果,使学生对《红楼梦》的艺术性有更深的了解,在开展整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较为经典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等方式,对其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形成更深的认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从而提升自己文章的观赏性与艺术价值。教师应结合不同的片段,选择不同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与“林黛玉进贾府”有关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请学生多次朗读王熙凤出场的语句,领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表情、其他人物的反应等方式,衬托王熙凤作风的刻画技巧;可以播放与之有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在阅读与“黛玉葬花”有关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营造悲伤的氛围,教师可以适时播放一些悲凉的音乐,使学生深刻感受林黛玉的心情,获得较多的阅读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赏析活动,既品味到《红楼梦》的精髓,对其中的人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较为深刻的了解;又能借助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获得许多新颖的体验,为其更好地认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提供必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日常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课本中的内容,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语文技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早日具备适合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教师应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积极利用多种方式,高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以此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以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兆锋、卞正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红楼梦〉为例》,《学周刊》2023年第33期。

[2] 王敏《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为例》,《安徽教育科研》2023年第23期。

[3] 王文永《基于“互联网+”的高中语文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实践——以〈红楼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

[4] 刘振华《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品位·经典》2022年第1期。

[5] 黎珊珊《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究——以〈红楼梦〉为例》,《广西教育》2020年第38期。

[6] 李旭华《整本书阅读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以〈红楼梦〉为例》,《名师在线》2023年第3期。

[7] 李晓燕《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红楼梦〉为例》,《语文天地》2023年第5期。

[8] 吕晓丽《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为例》,《试题与研究》2022年第26期。

[9] 徐美玲《立足文本,有效教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辨性思维的策略》,《高考》2023年第35期。

[10] 周艳喜《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着力点研究——以〈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为例》,《高考》2023年第35期。

(丁雪,1986年生,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本文系日照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22年度《面向基础薄弱生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2022PT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