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本研究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展开,探讨了如何在群文阅读中有效整合不同文本,以主题为线索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主题式群文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跨文本理解能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主题 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15
通过主题的延伸与深化,学生能在阅读中形成连贯的知识结构,实现不同文本间的相互关联。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意义
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研究不仅是对阅读材料进行组织的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深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主题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形成对特定主题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单一文本的内容,而且还需要在多个文本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从而达到对主题的深层次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探究活动。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文本,同时也需要利用批判性思维去分辨不同文本间的观点和论据。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单一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多个维度和角度来解读和理解信息,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这种阅读模式下,学生被鼓励去探索文本之间的联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不同作者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反思。这一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使其不仅仅满足于理解文本表面的意义,而是进一步探究文本深层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关于同一主题的多种观点和处理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视角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面对不同的文本,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结合作者的观点,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理解。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将新旧知识融合、产生新见解的能力。基于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还能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被鼓励质疑和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文本信息。学生需要评估不同文本的观点,甄别信息的真伪,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这种批判性的阅读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成长为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个体至关重要。
3.加深文本之间的连接
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显著地加深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零散地接触单一文本,难以在不同文本间建立联系。然而,基于主题的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对比、联系各个文本,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识别出不同文本间的共通点与差异。例如,通过主题为“青春”的群文阅读,学生可以理解不同作者对于青春的不同诠释与情感表达,透过对比,深化对“青春”这一主题的理解。基于主题的群文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跨文本的知识网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需要主动地整合各个文本中的信d8kdj2e5Hgh82G8TadE3XQ==息,建立起一个更为复杂且交叉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也随之加深。
4.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基于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中,学生通过接触和探索不同体裁和风格的文本,能够在多维度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基于主题的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阅读包含不同文学元素和艺术手法的文本时,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美。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完整的文学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在情感和思想深度的感知能力。与此同时,在讨论和分析不同文本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话语来重新构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不仅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锻炼。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此外,基于主题的群文阅读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面对涉及不同主题和观点的文本时,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存在问题
1.文本主题选择和组织困难
在实施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的选择与组织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文本的挑选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学知识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既要考虑文本的文化价值、思想深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此外,如何围绕中心主题将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本合理组织,以呈现出主题的多维度和深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当前,由于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文本的多样性可能导致学生阅读的难度不一,如何平衡不同文本之间的难易程度,使其既能挑战学生又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挫败,是文本组织过程中的又一难题。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基于主题的群文阅读要求学生不仅要阅读理解单一文本,还要能在多文本间建立联系,进行综合性思考。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主动性和自我驱动力。然而,现实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深入文本内部进行主动探索的习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考试可能有着更直接的关注,而对于阅读的深层次理解和批判性思考不够重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记忆文本信息,而非主动思考文本意义。此外,部分学生阅读基础薄弱,面对复杂的群文阅读任务时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在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尽管相关部门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具体实施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由于群文阅读涉及跨文本的整合与对比,要求教师具备更高层次的文本分析能力及广博的文学素养,而目前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仍显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实践机会,对于如何围绕主题设计课程、如何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与能力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策略。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常常面临着课时限制和教学资源的匮乏,这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可能。而教师个人对新教学理念的接受程度及其改革的积极性也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4.评价体系不完善
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探讨和思考文本的空间,但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却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障碍。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单一文本的理解,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核。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对群文阅读的深层次理解和跨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主题和文本选择
精心设计主题和文本选择是实施此教学策略的关键一环。这一过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成为语文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一位敏锐的课程设计者和引导者。主题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以及年龄特点紧密相连,同时又能贴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例如,可以选择“友情”“梦想”“思乡”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在设计主题时,教师需考虑主题的开放性和延展性,保证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关于“家国情怀”的主题时,可以从《黄河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消息二则》等篇目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这些文本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的作品,也可以跨越古今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文本的多样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文本的选择还需要考虑难易程度,既要有助于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又需满足高阶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需求。在选定文本时,除了考+DHYBgqTRErBkHjj93RHfQ==虑其与主题的契合度外,还应考虑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精心设计文本之间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比较、联想和反思,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2.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兴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为此,教学策略的设计需精心构思,以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乐趣,激发求知欲,进而自主地投入到文本的探索与学习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选择主题,确保这些主题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学主题“至爱之情”时,可以介绍亲情,师生情,友情等等,引入《诗经》《秋天的怀念》等教学素材。例如,可以选取“成长”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挑选包含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章,如叙事、议论、抒情等。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产生认同感,进而产生探索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寻求信息。例如,在阅读关于“友谊”的群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文本中的友谊观,然后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对话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这种策略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促进了学生对主题的多角度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不同文本中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体验到思考的乐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探究平台,让学生在查找信息、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和主题探索。要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能够吸引学生,维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是实施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对教师进行系统的、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教师对基于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理念的理解是培训的基础。通过专业培训,教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掌握如何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文本,以及如何将这些文本有效整合起来,形成互补和对话。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学理论基础,还需具备跨文本比较、分析的能力。专业培训需要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基于主题的群文阅读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主题和文本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批判性思维训练等。因此,专业培训应当包含教学方法的实践操作,使教师能够在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更加游刃有余。专业培训应当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学会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以及通过电子作业平台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与反馈。这些技能能够让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
4.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一个多维度评价体系是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应当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评价体系要注重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多层次评估。这不仅包括学生对文本字面意义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要评价学生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分析以及对文本结构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综合性作业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评价体系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群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评价时,应当考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在阅读中培养同情心、理解力和审美感,是否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文化认同。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还应当能够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态度。评价体系还应当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而让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基于主题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研究显示,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实现品文析理、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效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群文阅读优质教学策略初探》,《学周刊》2023年第21期。
[2] 柴丽娟《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思考》,《格言(校园版)》2023年第15期。
[3] 刘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群文阅读的意义和策略》,《教育观察》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