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普遍下降,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果,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教师阅读教学水平和方法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优化教学资源和环境的策略,主要目的在于探索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途径,使阅读教学成为一曲“交响乐”,在校园中奏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下降、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的脱节等。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本文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优化教学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普遍下降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普遍下降。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学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此类设备提供的即时视觉和听觉刺激大大削弱了学生对传统纸质阅读材料的兴趣。此外,学校中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学生对阅读的自然需求,阅读活动往往变成了应付考试的手段,而非获取知识和乐趣的途径。此类情况下,学生的阅读动机受到影响,阅读频次减少,进而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与不足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通常采用教师中心和书本中心的教学策略,此类模式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欠佳。这一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参与感,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理解的机会。此类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使得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过度集中于文本分析,忽略了阅读教学的多样化,如跨文本的思维训练和多元文化的理解,使得学生的阅读视野受限。
(三)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的脱节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往往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通常情况下,教材中的许多选文和文章既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不贴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导致学生难以从阅读中找到共鸣点。例如,教材中可能包含大量古文或过于抽象的现代文,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吸收。此外,教材内容的更新不够及时,无法反映出当下社会的新观念和新知,使得学生借助阅读获得的信息与外界环境的发展存在时滞。
(四)教师阅读教学水平和方法的不足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水平和方法上的不足。部分教师自身的阅读量有限,缺乏足够的文学素养和教学深度,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未能有效整合课外阅读材料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教科书,未能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和探究学习,也未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指导和策略,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1.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
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阅读环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美化教室角落,设置主题阅读角,张贴富有吸引力的图书海报。例如,可设立一个“童话森林”主题区,用树木和草地的布置一个童话中的阅读环境,吸引学生在自然和轻松的氛围中探索书籍。此外,教室内部可以定期更换主题,以符合不同的节日或文化活动,使阅读环境持续新鲜和引人注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开展特色化的校园阅读活动
特色化的校园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阅读马拉松、诗歌朗诵会或故事重现演出,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这类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部,也可以扩展到校园的其他地方,如图书馆、操场或甚至校外的社区中心。借助此类活动,阅读变得生动且具有吸引力,学生能在实践中深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例如,在开展特色化的校园阅读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可以组织一场“红楼梦文化节”,借助展览、手工制作、戏曲表演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展览中,可以设置《红楼梦》的相关场景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书籍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开展“红楼梦阅读马拉松”活动,邀请学生阅读并分享《红楼梦》中的经典段落和情节,借助朗读比赛和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共鸣。同时,可以组织“红楼梦故事重现演出”,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舞台表演,深入体验书中的情感和情节,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和深度。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如图书馆、操场等场所,开展“红楼梦读书会”和“红楼梦主题诗歌朗诵会”,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意义。通过此类校园阅读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实现阅读教学的双重目标。
3.利用多媒体手段提升阅读体验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多媒体手段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和动画等资源,使得传统的文本阅读变得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例如,借助展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视频,学生可以更好地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此外,互动式电子书籍和在线阅读平台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和兴趣选择不同的阅读路径。
例如,针对《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程,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素材,包括有关宇宙形成和生命起源的动画短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借助观看此类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宇宙的神秘与生命的奥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音频资源,播放一些宇宙中的自然声音或者配乐,营造出奇妙的氛围。例如,在描述星星闪烁的段落中,播放夜空中清澈的星辰声音,或者配以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星空之下,感受到宇宙的宁静与壮阔。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展示,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动作,呈现出宇宙中生命的奇迹和变化。比如,可以制作一段关于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动画,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另一个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创建一个“阅读分享墙”,学生可以在上面张贴自己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或绘制的相关画作。此类分享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激励学生从同伴的分享中获得新的阅读灵感。此外,定期组织班级内的小组讨论或读书会也属于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口头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交流思想,增进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欣赏。
(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需要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包括教学如何预测文本内容、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找出主旨大意、如何总结信息及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教师可以借助模拟阅读情景,演示此类技能的应用,例如,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和链接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此外,定期的阅读工作坊或小组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此类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注重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和思维导图创建等,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在阅读时不仅仅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分析作者的意图、评价论据的强弱,以及理解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和辅导
课外阅读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和辅导。这可以借助建立学校阅读俱乐部、组织定期的图书馆访问,以及提供在线阅读资源和推荐书目来实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宜的阅读材料,并定期跟踪学生的阅读进展,通过个别咨询来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西游记》这一经典名著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和辅导自然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西游记》进行简要介绍,向学生展示书籍封面、作者简介等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对这部著作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推荐适合的版本,如简化版、注释版等,以确保学生可以理解其中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ydaIJTBOtCRwpzC0NZHI9g==阅读小组或阅读俱乐部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定期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阅读《西游记》的渠道,并推荐一些与书中情节相关的动画、漫画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优化教学资源和环境的策略
1.更新教材内容和阅读资源
更新教材内容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当前的教材应该反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术发展,包括加入更多多元文化的内容、现代文学作品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同时,阅读资源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还应扩展到电子书籍、有声读物和互动阅读应用。通BOUPCsEbcjkIGJjpKIMXlw==过此类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阅读媒介,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此类模式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需要改进。教师可以采用更多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等。例如,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在家预习新材料,课堂时间用于讨论、深入探究和扩展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此类教学模式的创新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将分发包含《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的预习材料和一系列关于春节文化的介绍视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家中自行阅读和观看。预习材料不仅包括文章本身,还有关于春节习俗、北京地区春节特色活动如庙会、放鞭炮、贴春联的详细描述,以及春节期间的家庭聚会文化等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借助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例如,询问学生对于北京春节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习俗是什么,以及学生对春节的理解和感受。此后,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入小组讨论环节,每个小组探讨春节在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以及此类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并分享学生的发现。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每个学生或一个小组选择文章中的一个场景或者春节习俗进行演绎,如模拟北京庙会的购物和游玩场景,或家庭中的年夜饭准备情况。此类互动式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可以实际体验和表达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总结课程,强调春节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通过此类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北京的春节》的文本信息,更能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对于阅读教育至关重要,积极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融合与转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前提之下,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庭作业和家庭阅读任务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阅读的基本方法,共同监督和支持学生的阅读活动。此外,学校可以给家长提供关于如何辅导孩子阅读的资源,如推荐书目、阅读策略和在线资源等,帮助家长在家庭中支持孩子阅读。
总体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借助本文提出的一系列策略和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成为一曲和谐的“交响乐”,奏响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动人乐章。
参考文献:
[1] 高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中外交流》2021年第26期。
[2] 赵伟《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21年第10期。
[3] 党建新《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中外交流》2021年第15期。
[4] 孙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9年第7期。
[5] 刘弟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20年第6期。
(杨永强,1986年生,男,汉族,甘肃陇南宕昌县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