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对文本细读在小学传统文化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对策进行了论述,比如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深度品味、对文本感知能力的培养、文本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等。通过文本细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关键词:文本细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鉴赏水平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09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位置。通过阅读,既可以增加知识的储备,又可以扩大眼界,提高语文水平,提高审美趣味。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简单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本细读是一种重视深度解读与剖析的阅读方式,在近几年引起了教育学界的广泛重视。该方式注重对作品的深度发掘,重视语言、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把文本细读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正是以这一点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文本细读在小学传统文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某市几所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问卷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教师文本细读认知方面的调查,另一部分是对教师文本细读教学课堂实践方面的调查。此次调查共有83人参与,回收83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对文本细读的认知情况
本文对教师对文本细读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图1和图2可以直观看出,大部分的教师都对文本细读的理论和策略有基本的了解。从教师对文本细读理论的了解程度上来看,有9.64%的教师对文本细读理论是非常了解的,有68. 67%的教师有基本的了解,有21.69%的教师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都对文本细读理论有基本的了解,但只有小部分教师对文本细读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总体来说,小学教师对文本细读理论的了解还不够深刻。再从教师对文本细读教学策略的了解程度上来看,有13. 25%的教师非常了解,有73. 49%的教师基本了解,有13.25%的教师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相对于对理论的了解来说,大部分教师更了解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接着,对教师看待文本细读的重视态度进行了调查,通过图3可以发现,有57.83%的教师认为文本细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很重要,有57.83%的教师认为一般重要,有19.28%的教师认为不重要。由此可见,文本细读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认可。
为更进一步地了解教师们对文本细读的认知水平,调查了教师为建构有效的文本细读阅读教学课堂,会对教学过程中的哪一方面最为关注。通过图4可以直观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是关键。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在运用文本细读进行阅读教学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有27.71%的教师认为有效的文本细读阅读教学课堂要以自身对文本教材的正确解读为基础,有较强的文本意识。还有不少教师认为关键在于学生,其中10.84%的教师认为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细读方法,3.61%的教师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体验,有7.23%的教师认为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才是关键。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自身的文本意识不强。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片面地想要教给孩子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关注不够,甚至还有教师保留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注重功利化的教学。
2.教师的备课情况
小学生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还不熟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先对文本进行细读,教师备课的水平影响阅读教学课堂的质量。本文在教师独立细读和确定文本细读内容的依据方面,对教师的真实备课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图5可见,有10.84%的教师会在查阅相关资料前,先独立进行文本细读,有26.51%的教师一般都会, 有44.58%的教师偶尔会,仅仅只有10.84%的教师每次都会。教师可以自由选择细读姿态,但是教师的文本细读一定要有独立性。由此可见,教师们的文本细读缺少独立性,这样很难从自身的阅读体验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3.教师运用文本细读的课堂实践情况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文体类型丰富。教师应该把握各文体的特点,规范文本解读的边界,选择合适的应用策略。首先,本文在教师对文体的关注和把握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36. 14%的教师几乎不会关注文体的不同特点,33.73%的教师有时会关注,并会直接根据文体选择固定的细读模式,14. 46%的教师会关注每篇文本的文体,并且面对相同的文体也会灵活运用细读策略,有15. 66%的教师会关注,但是自身对文本知识不了解。由此可见,教师对需要细读的文本的文体关注较少,对文体特点还没有准确把握,很多教师只会根据文体采用固化的细读策略。
本文用多个选题对教师指导学生文本细读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在图7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用大部分时间讲授自己对文本细读理解的教师最多,达到了74.7%,42.17%的教师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提问回答,让学生自主阅读,38.55%的教师会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有36.14%的教师运用多媒体等资源,丰富细读的形式和内容,还有31.33%的教师运用了其他方法。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能够较多地通过分组讨论、提问回答、设置情境、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对学生的文本细读进行指导,但大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会使学生的体验感降低,也会减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减少对文本的感受。
从图8可以看出,68.67%的教师想要通过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本细读应用效果,67. 47%的教师想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48. 19%的教师想要采用盐都名师专家课例的方式,36.14%的教师想要采用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方式,19. 28%的教师想要通过其他方式。由此可知,大部分教师已经有了学习文本细读理论的意识,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文本细读教学的经验,还有部分教师选择借助专家及优秀教师的课例和教学实录来提高自己的文本细读应用效果。文本细读的研究工作还需要不断进行。
二、文本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能力
文本感知能力是指让学生能够直接地感觉到文章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和语言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课文,仔细体会课文。在阅读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觉来感受文章的每个细节。无论是描绘风景的细腻笔触,还是刻画人物的生动语言,都可以成为学生感知文本的切入点。通过这样的感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在心灵深处与文本产生共鸣。
(二)加强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结构与层次。每一篇文本都有其独特的组织结构,从开头到结尾,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义。通过教授学生如何辨识和分析文本的结构,使学生能了解文章的总体架构与内部逻辑。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题提炼能力。主题是文本的灵魂,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捕捉关键信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可以逐渐提炼文本的主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文本分析并非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思考与探索的过程。要有勇气就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家的看法提出疑问,并大胆地进行二次创造。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思考与创造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讨论。比如,可以让学生分析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本,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文本中的某个观点或情节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品味文本中的艺术特色。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艺术特色,并理解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还应教授学生如何评价文本的价值与意义。鉴赏文本不仅仅是欣赏其艺术特色,更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社会背景等进行剖析,从而培养出自己的评判准则和看法。
总之,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运用策略的研究,可以看出,文本细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欣赏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技能。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文本细读的研究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更好的教学方式,让文本细读作为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一条重要路径。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学习活动,它离不开师生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主动思考;而学生也应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随着文本细读在教学中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可以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为学生的整体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敏《小学阅读教学文本细读“四路径”》,《语文建设》2022年第1期。
[2] 洪涛《感知生活策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S01期。
[3] 赵霞《语境在小学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与管理》2022年第35期。
(井西洋,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