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4-10-25 00:00:00韩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8期

摘 要:本文对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题研究。文章首先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进行剖析,揭示了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和学生的阅读水平低下的原因。随后,提出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体内容有:设置项目驱动的问题,整合项目阅读材料和组织,建立项目阅读团队。本文认为,项目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但同时也需要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整合教学资源,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8.008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积极的探索与变革。在小学阶段,阅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具有关键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常常把重点放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考试技能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不一,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此情况下,项目学习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项目式学习强调以项目为核心,通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等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这与新时期的教学理念相适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剖析,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式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为深入剖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前状况,本研究精心设计针对某市三所不同背景小学(X、Z、S)的师生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确保覆盖小学教育的低、中、高各个年级,共收集到264份有效样本。具体而言,X中学,以其卓越的师资力量闻名,在教育界树立高标准的教学典范,是教育水平方面的领头羊;Z学校,虽然其知名度与X校相比略逊一筹,但该校在教学硬件设施上投入巨大,拥有前沿的教学设备,教学质量同样达到顶尖水平;S小学,坐落于老城区,尽管学校占地面积有限,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相较于前两所学校则显得较为基础。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的研究主体为三间共有255名学生的小学。以255名大学生为样本,回收232份,有效率90.98%。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阅读主动性差

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愈发注重学生的首要地位,将学生的参与度和阅读热情视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鉴于此,本文针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内容如下:

调查数据表明:有54%的同学是为了教师或者父母布置的作业才阅读的,而44%的人是靠自己来阅读的。对于阅读课程,有兴趣的占32%,不太喜欢的占22%。因为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不能让学生从中得到快乐,会使他们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47%的同学表示在英语阅读课上主要是根据教师的讲授来进行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学过程往往侧重于教师的单向知识传授,即教师作为主导者,学生处在一种比较消极的地位。在阅读教学的场景中,教师如果过度占据主导地位,往往会压缩学生宝贵的自主阅读时间,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交流变得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思想碰撞,难以点燃学生内心的阅读热情。由于缺乏足够的阅读与思考空间,学生的阅读体验变得肤浅,难以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形成个人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这种教学模式在无形中会削弱个性化阅读的色彩,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索欲望。

2.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是小组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石,更是语文阅读课堂高效与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换言之,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提升整个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启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关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调查如表1:

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有高达62%的学生对阅读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持保留态度,认为其意义平平或并不显著,这表明当前的团队协作活动可能仅停留于形式层面,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与意识。进一步观察,在面临阅读难题时,仅有32%的学生会主动选择通过团队协作来共同寻求解决方案,这表明实际运用协作策略解决问题的学生比例偏低。在团队协作方面,尽管有29%的学生展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探究能力,但仍有41%的学生被评估为团队协作能力平平,这凸显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紧迫性。。

(二)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待改进之处

本文以三所不同学校的教师群体为聚焦点,通过随机抽样方法,从每所学校中选取3名教师,共计9名教师作为本次研究的代表性样本。为深入了解这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与观点,笔者与每位教师进行深入的访谈交流,确保每位受访者的访谈时长均不低于10分钟,为更直观地观察并分析S小学阅读课堂的实际情况,笔者还特别进行课堂观察。调查后,整理的访谈记录结果分析如下:

1.阅读教学理念滞后

滞后的教学理念可能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策略、批判性思维及信息处理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针对问题“你认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教师几乎都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如何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明确的认知。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比重偏大,引导与启发不足,这直接导致师生间缺失有效互动。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缺乏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的机会,阅读体验因此变差,难以形成深刻的见解和独立的思考模式。此外,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认识不足也深刻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未能充分研读并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导致教师的教学准备不充分,难以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与深层意蕴。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过于浅显,教学目标的模糊设定和问题设置琐碎,问题缺乏深度与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评价环节,教师也未能实现对学生表现的全面反馈。评价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使评价失去应有的激励与指导作用。这种评价方式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教师在阅读教育观念上的落后,导致了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不够充分。

2.阅读教学策略缺乏创新性

关于阅读教学模式的访谈,设置“你了解哪些阅读教学模式?”“你经常使用哪种阅读教学模式来开展阅读教学”两个问题。

研究表明,当前大部分教师普遍呈现出对传统模式的依赖,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出现的部分原因在于小学生的认知与阅读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可能因此倾向于采用更为直接和可控的教学方式。然而,这也导致阅读教学策略的单一性,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感受与个性化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理解上的局限性,进一步加剧了教学模式的固化。此时教师教学策略的固定与单一,不仅限制了课堂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也削弱了绝大多数学生深入阅读与思考的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可能因缺乏新鲜感与挑战性而感到乏味,进而影响到其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3.忽视合作能力培养

关于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略学生协作精神的发展。有些教师本身的职业素质不高,不能对学生的个人阅读需要进行引导。另外,目前大多数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的提问、学生的解答为主,因此,团队协作常常只是走过场,无法对学生的协作技巧进行有效引导。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协作精神的发展,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足,探索只停留在表面上,无法进行深度阅读。这就要求教师们适时地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协作团队,协助学生制定团队协作制度,让学生能够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显著提升。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项目驱动问题,构建阅读问题系统

在阅读学习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Rq75v0/wpOpwwVg4I5I5SqhpAyclH2pLznsQlcocOoE=趣,也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创设项目驱动问题并构建融合传统文化的阅读问题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从文本的内在逻辑出发,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阅读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涵盖文本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以及主Rq75v0/wpOpwwVg4I5I5SqhpAyclH2pLznsQlcocOoE=题思想等多个方面。

教师应从文本的内在逻辑出发,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阅读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涵盖文本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以及主题思想等多个方面,同时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如古代诗词、典故、历史人物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又可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韵味。

在创设项目驱动问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确保问题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同时,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多样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思考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思维的发展,并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构建融合传统文化的阅读问题系统,学生不仅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还能够更好地学习阅读技能与方法。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提高文化自信,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整合项目阅读资源,汇编项目阅读册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整合项目阅读资源并汇编融入传统文化的项目阅读册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教师需从众多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与项目主题紧密相关、既符合学生阅读水平又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文本内容。这一整合过程不仅要求教师对阅读材料有深入的了解,还需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有准确的把握。同时,教师要从教材中发掘出诸如古诗、历史故事、传统文化习俗等传统文化内容,将其与现代阅读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汇编项目阅读册时,应对整合后的阅读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提炼。项目阅读册应包含大量的经典作品、散文和诗歌供学生选择。与此同时,阅读册的策划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梯度性、难度和步骤性,以便帮助学生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在汇编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阅读册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实用性体现在阅读册中的材料能够直接服务于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项目主题及传统文化内涵;趣味性则在于通过生动的插图、有趣的互动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其读书的热情。

(三)创建项目阅读小组,项目阅读合作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创建项目阅读小组并进行合作探究,同时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是一种富有创意且效果显著的教学策略。项目阅读小组的成立,旨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知识、碰撞思想,进而提升阅读技能和整体素质,同时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保证各组的成员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同时,明确小组内的角色分工和合作规则,确保合作探究的有序进行。

在项目阅读合作探究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项目主题和传统文化内容展开深入阅读和讨论。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深化对文章的认识与领悟。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视角和实践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然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仍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未来,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将深入研究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孙英《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S02期。

[2] 李智胜《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福建茶叶》2020年第2期。

[3] 陈武《小学语文项目式阅读的实施困境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21年第5期。

(韩菲,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