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关初中生文化自信、认同的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为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文章探讨了文化自信的内涵,梳理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深入分析文化自信导向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包括挖掘并整合相关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理解氛围、实施文化异同对比教学、组织文化地理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与文化自信。
关键词 初中教育;文化自信导向;地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5.042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YU Liqiong
(Liangzhou District Yongchang Town Hezhai Nine-year School, 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identity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Based on this, in order to enrich studen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enhance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sorts out the value implications of firm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cluding mining and integrating releva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creating a goo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tmosphere, implementing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omparison teaching, organizing cultural geography practice activiti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geographical subject literacy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cultural confidence orientation; geography course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文化的形成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包括地理、气候等,故地理与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认识区域地理概况、区域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时,需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于地理学科梳理区域文化要素,夯实学生文化认同基础,促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落地。
所谓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中的基本力量,它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来源。在我国,文化自信特别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新时代,文化自信不只是民族文化创新、传承的基石,还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通过结合现代元素开展文化创新与包容借鉴,丰富、发展中华文化,以此促进文化的现代化与国际化[1]。
文化自信内涵丰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独立认知、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在文化认同与自信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文化自信侧重点需进行调整,分别为文化自知、认同、觉醒,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文化自信。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 挖掘并整合文化地理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开展课程教学时,要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的渗透与融入,尤其在“居民与文化”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人教版地理教材根据课程标准与相关素材编制文化地理教学内容,从文化地理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整合文化地理,比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为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保证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应注重开发文化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自信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的育人作用,教学实践中,挖掘、整合、利用教学资源,能够使初中生获取更多地理文化知识,在学生坚定民族信仰和形成文化自信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材上册中的“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为例。教学时,教师可引用当地特色文化作为导入,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以此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例如,可围绕吊脚楼这一重庆传统民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提前搜索、阅读重庆地区聚落变迁轨迹、民居等资料,然后筛选出与“吊脚楼”具有内部关联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课堂文化地理学习。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将吊脚楼图片、视频等放入课件中,将吊脚楼的真实面貌和特点直观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重庆传统民居的文化感知和认识,强化记忆,调动学习积极性。当课堂讨论较为理想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吊脚楼的文化意义,或是模拟制作吊脚楼等,提高课堂的生动有趣性。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简明扼要的方式详细讲解吊脚楼文化知识,在学生形成文化认知的基础上,补充文化内涵,比如文化起源、建筑特点等,进一步增加学生对重庆地方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视野,促进综合素质、文化修养的有效[3]。
2 营造良好文化地理理解氛围
文化理解是文化自信形成的前提,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文化本质与内涵,认识到中国文化特色,教师开展基于文化自信导向的地理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的本质与内涵。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文化自知的基础上逐渐进步至文化理解这一阶段。对于初中地理课堂而言,在营造文化地理理解氛围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言行举止在课堂教学中的带动作用,围绕学生理解重难点加强师生沟通,实现情感交流。具体而言,开展文化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通过饱含情感的诗歌朗诵、段落演讲、学生朗读等方式进行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地理教学工作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展开,让学生较为沉浸式感受文化地理背后的意蕴与内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材上册中的“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为例。教师完成重庆民居的讲解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朗读教材文本,解释吊脚楼形成的原因,营造良好的氛围,加深学生理解该民居“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本质与内涵,促进学生对我国地方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第二,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营造身临其境般的文化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地理学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其所具有的音视频、图片、文字或是虚拟现实技术等,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具现代性、高效性,当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汲取到的文化地理内容趋向于饱和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新媒体技术等,调动学生多方位感官,优化学生文化地理学习体验,拉近学生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易于学生接收,有效促进高效文化地理课堂的形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前搜索、使用文化纪录片、纪实片或是影视片段的节选,将其自然地穿插到文化地理教学内容中,用于补充教材的文化背景,搭配视频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正确理解极具地理特色的文化所蕴含的本质与内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学生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身临其境般地参观博物馆等,通过数字参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开放、包容、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程度的提高[4]。
3 实施文化异同对比教学
当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理解后,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通过对比教学国内外文化、各区域文化,引导学生经过深刻反思、理性批判清楚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价值,使其能够客观看待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简单来说,教师要带领学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学习,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的知识内容。
3.1 国内外文化对比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世界区域相关知识以日本、俄罗斯等为主,这些国家的文化与我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避免学生盲目崇拜国外文化,教师开展世界区域文化地理教学时要将其他国家异质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教学,经过系列的学习和辩证思考,使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国内外文化的优势与区别,尊重的同时去其糟粕,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优秀文化的优势、价值,促进文化自觉的形成。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日本”相关内容为例,自古以来,日本与我国就具有文化渊源,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日本、中国的饮食、建筑、服饰、文字、艺术等文化进行异同对比教学,结合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历史联系,并对文化发展过程、现状进行理性批判,期间加以引导,使得学生了解中国饮食、建筑、汉字文化的价值与优势,促进学生文化自觉。
3.2 国内区域文化异同对比教学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区域文化主要以我国北方、青藏地区、南方、西北地区为主,由于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不同,所以中国各区域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无一例外,这些都是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是后代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化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源泉。为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教师开展区域文化异同教学时,应秉持横向对比原则,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比如,教师可设计落实“北方与南方”的文化课题,要求学生从地理知识出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传统饮食习惯、传统的出行方式、民俗等进行对比学习与讨论,让学生在课题任务的驱动下,了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文化形成过程,理解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学生对我国南、北方饮食、建筑等文化的“自知之明”,从而坚定我国各区域文化具有的独特优势,加强学生文化自信。
4 组织丰富文化地理实践活动
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离不开文化认同,只有真正认可、认同我国优秀文化的价值,才能够坚定我国优秀文化内部蕴含着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基于文化自信导向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使他们与文化产生交互,不断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4.1 基于地理课堂的文化实践活动
在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实践活动时,优选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课堂实验、课堂演示、文化知识竞赛、专题文化展示等形式。以世界地理中的“聚落”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世界不同地方的民居建筑模型或是制作世界不同地方的民居建筑手抄报;世界区域地理中的其他国家,可围绕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开展展览活动或是手抄报活动,条件允许下,可开展班级文化知识竞赛,通过良性竞争机制加深学生文化思考与理解;中国地理可围绕各民族开展,比如中华民族传统服务文化展览活动、地方文化戏剧表演、文化知识竞赛等;中国区域地理则围绕“南北方差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等开展,围绕音乐、文化、经济等组织开展展览活动、手抄报展示活动等。组织开展课堂文化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明确向学生传达活动主题,科学分组,明确布置任务,引入评价量表,及时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学习目标等,让学生在文化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文化认同、自信。
4.2 外部环境下的文化实践活动
在安全的原则下,教师可组织各种课外、校外和野外学习活动,优选野外考察、乡土研学、社会调查等形式。比如,教师可围绕“中国的民族”或是中国区域地理开展,组团参观线下博物馆,比如民俗文化博物馆等,同时调查当地传统民族、饮食文化、风俗文化、当地世界文化遗产等,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自调查南方地区的民居建筑,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区域聚落文化的认同,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地理学科素养,教师应坚定文化自信,将文化资源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课下活动当中,做好国内外、各区域文化异同的对比教学,丰富学生文化实践活动体验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武猛.文化认同视域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探析——以“欧洲西部的气候”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23):41-45.
[2] 傅雨瑶,占鹏飞.文化自信融入地理案例教学——以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6):16-18.
[3] 田一钧,卫海燕.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究——以“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8):49-51.
[4] 文雯,陈俊英.谈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以“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14):36-37.